在初中的文言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千景万象


初中文言文里最让我映像深刻的一句话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有关于描写我的家乡滁州的一句话“环滁皆山也”。

哈哈!这句话形象生动的简述了滁州的地理地貌特征,最为关键的是这句话短小精悍还好记忆。

可能因为我也是滁州人的缘故,每每读到欧阳修醉翁亭记里面的这句话,就会倍感亲切,言语之间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会让我读起来有一种朗朗上口很押韵的感觉,同时人物带入感很强,仿佛置身于其中,穿越到了宋朝一样。

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小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长大了以后在外漂泊久了,就越发觉得如此了!

唐朝的李白在外地久了,想家了就会写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千年之后的我在外漂泊久了,也会有先人这样的思乡情怀,真情流露自然也会望着窗外明月,也会从古人的优美文字之中,寻找有关于家的记忆。



笔墨千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初中学过很多意境高深,景色优美的文章,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初一上学期的第一篇古文的第一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记得很清楚,学习这篇文章时,是一个下午,金黄的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的很长,阳光洒在半块黑板上,恰恰就像是自己在院子里和虫蚁嬉戏的下午。

这节课老师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简单的讲了一下就送给我们第一个礼物,全篇背诵。随后大家就回宿舍收拾东西了。我的宿舍在顶层的最里边,宿舍里还没有床,大家席地而坐,靠在垫子上,一遍一遍的读这篇《童趣》,我走到阳台的窗边,抬头看着不远处的山,操场上的树,以及远处的家,和我逝去的童年,口里反反复的念着这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而我的思绪早已飘到远方,飘到了回不去的童年。

此生独有的回忆



37号坟墓


印象深的不少,最深的只有“竖子,不足与谋”

不知道算不算初中的,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初中时期就已经看过不少文言文了。当时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为项羽惋惜。

彼时年幼,我一直认为项羽是个大英雄,刘邦是个地痞无赖。我所接触到的教育告诉我,人的三观要正,我们见惯了雷锋的英雄事迹,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鄙视刘邦,而把几百年的大汉王朝弃之不顾。

所以,那时我特别的气愤,若是我在场我一定气得和亚父一样破口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年龄渐长,见识增广,我发现我的想法错了。项羽失败是一定的,倒走历史,治军一塌糊涂,治国粗糙无比,治人难以直视。反观刘邦,极其了所有成功得因素。鸿门宴的成功是注定的,即便没有鸿门宴,也有其他类似的事情发生。

敌弱我强,项羽仍能做出如此幼稚之事,岂不是竖子不足与谋?

但是,我仍然不敢相信英雄落入如此下场。我的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都在与日俱增,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开国皇帝都是变态!全国最成熟、最牛逼的变态就有成为皇帝的潜质。在他面前项羽就是竖子啊,难怪亚父无能为力,再来一打亚父也不行啊。

如同,咱们这时代的开国,换了谁也做不成一把手,魅力摆在这!

大好河山,历史研究起来太血腥、太残暴、太没情理。如果是我,我现在更愿意去研究名著。它们是简化过的,逻辑缜密的,位于平行时空里的另一段“历史”。


屋前暗影怜流水


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惜,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名非常热爱文言文的语文教师,现行教材里的文言文,我是倒背如流。这些文言文中,不少的语句,有的让人热血沸腾,有的让人颔首沉思。比如,《论语》中的句子,句句经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多有哲理?而《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又饱含人世的沧桑。《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蕴含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又展现了多少生活艰难却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陈涉世家》中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为,这一句话,是来自远古的呐喊,是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是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与反抗,是对未来无限憧憬与向往!

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一些制度设计,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千百年来,人们囿于出身的局限,屈从于命运的安排,绝大多数人,逆来顺受,甘心一辈子受人奴役。而只是一个雇工的陈胜,却敢于反抗,面对别人的嘲笑,以“鸿鹄”自喻,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上学的时候,我读到这句话,顿生豪气,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偏远落后贫穷地区的人,我想,如何像陈胜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努力才能改变现状!于是,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现在,虽没能出将入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但至少,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我想,这篇文章,虽然已经被删除,但无数的后辈,一定可以从这句话中,吸取到精神的力量,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三水三心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时候读《项脊轩志》,平实的语言里处处透露着归有光老先生的孤独、寂寞、冷,但每每读到这一句,莫名的伤感、莫名的胸口发闷。在那个年纪,我是理解不出太深的东西,总觉得有东西在自己的胸腔塞着,但讲不出来,讲出来的总不是自己想的。直到有一次读到许清来的解读这句话"让时间有了度量,让思念变得可数",顿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在妻子离自己而去的那一年亲手种下枇杷树纪念她、再到如今枇杷树已经"亭亭如盖矣",但如盖的枇杷树下,如今却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归有光自己,不见了贤惠善良的妻子。一切景语皆人语,如今勃勃生机的枇杷树亭亭玉立,对比作者与亡妻的阴阳两隔,再从全文看,这些年归有光自己也过的不顺,那种落寞、思念、孤独在这一句里提现得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辛弃疾用同样的方式将"愁"表达到了极点。"年少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流传千年的佳句名作,从来不缺对"愁"的表达,而这些从来不说自己愁,却把"愁"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名句,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

我不懂诗,也不懂文学。只是说说我自己在当时的感受。


玖情8欲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爱这一句)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些个人都比较喜欢,也是初中文言文经常考的句子!






suki老师


在学习补汉语的时候,曾经学过这样8个字,那就是: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这句话讲的就是每个人应当拿出自己的本事来选择自己的岗位,并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实在做不到的话,那就放弃这个职位吧,其实这句话对于我的影响非常明显,现在干工作就有一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老是想着去放弃,但是却没有那个动力和勇气,不知道是不是对于这句话的一个侮辱

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这时间节点的,学习能力下降之后,年龄到了一定的程度,只会想着自己的娱乐或者自己的开心,读一读一些生活情趣方面的书籍,却把一些业务知识类的书籍束之高阁,这样子的话,业务能力肯定会有所下降,这就造成了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现成的植物不相匹配的一个现状,对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我觉得应当主动放弃自己现有的一些植物,避免影响了整体的工作,当然也会更年轻的人腾出工作岗位让他们施展自己的身手,大展宏图。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岗位上都是这样的人,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讲,在这个岗位上肯定有某些不可告人的好处,对于我来讲,岗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疲劳,增加了自己心里的忧虑,所以造成了心理上还有身体上的健康影响。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希望有一天或者最近争取拿出勇气做出自己应当做的。工作与生活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影响了身体健康。这也是一种借口,或者这就是一种真实的能力和工作匹配的问题。


宜城老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句取自《国语.周语上》。

原文如下: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这句文言文也属于典故,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读。这个典故也先后被人改编成历史故事,很多故事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更形象的描写了周厉王残暴不仁,读之令人难以忘怀……

相传西周时期,有一残暴的君王,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厉王。可他只知道吃喝玩乐、搜刮民脂民膏、不理朝政,世风日下,民怨沸腾。

周朝的大臣召公听到百姓的议论,怕长此以往民心动摇必遗害无穷。于是,他进宫劝谏厉王希望他改变政令,收复民心。只可惜昏庸的周厉王不听劝谏,反而下令谁敢议论他批评朝政立即处诀,并找来巫师监视老,百姓的生活,只要谁议论朝政一律除之而后快。从此,百姓们不敢私下议论周厉王,甚至面对面都不敢讲话,熟人偶遇也只是用眼神打招呼。从此以后,似乎一切归于平静,周厉王得意洋洋地召见召公说:“你看,现在没有人敢说我的不是了吧!”

可召公摇看头,长叹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自古治理河流只能疏导,但是不顺水势引流反而把决口堵上只能引发洪流造成更大的灾难。冶理国家就应该让百姓畅所欲言,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硬把百姓的嘴堵上所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了堵塞河流。古代圣君都是广开言路亲政,了解民意而使天下太平,而大王怎么可以禁止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堵塞自己的视听呢?”

可惜,周厉王并没有听召公的谏言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受暴政长期压迫的老百姓当然忍无可忍,爆发了历史大规模的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暴使,迫于形势周厉王也逃之夭夭。

由此可见,压制人民真实的声音堵塞自己的视听危害之深,史笔可鉴不可不从中吸取教训。


水寒雅芙


记忆中其实已经记不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否是初中的文言文了。

之所以对这句话感触特别深,是因为踏上社会后,对后半句的重新理解、认识。

不知为不知,中学的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不懂装懂,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的不懂之处。年幼无知的我,总是认为这是一句劝人谦虚勤勉的治学态度。

踏上社会之后,经历过一些人世间的坎坷,品味过一些生活中的艰辛,面对着一些不管如何挣扎都无法挣脱的无奈,才真正的洞悉了这句话之中的社会含义。

不知为不知,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是这样一个意思:不该你知道的事情,你最好不要知道,或者是要装作不知道。不知道,就不会有无妄的祸端。不知道,就不会生出多余的事情。不知道,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伤!


易公子256766995


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最喜欢这句话了,一直都是我的座右铭。每当我不顺的时候,失败的时候,苦难的时候,坎坎坷坷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念,它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它告诉我永不放弃,它告诉我苦难都是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一定要冷静下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现在生活安逸了,虽说不是很富有,但是也不缺什么了。每当我想起这段话,我都会热泪盈眶,我们的先人太有智慧了,对人生的感悟总结的如此精辟,除了敬仰,我还需要我的孩子传承,因为只有坚韧不拔,你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