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的文言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

千景萬象


初中文言文裡最讓我映像深刻的一句話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裡有關於描寫我的家鄉滁州的一句話“環滁皆山也”。

哈哈!這句話形象生動的簡述了滁州的地理地貌特徵,最為關鍵的是這句話短小精悍還好記憶。

可能因為我也是滁州人的緣故,每每讀到歐陽修醉翁亭記裡面的這句話,就會倍感親切,言語之間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會讓我讀起來有一種朗朗上口很押韻的感覺,同時人物帶入感很強,彷彿置身於其中,穿越到了宋朝一樣。

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小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長大了以後在外漂泊久了,就越發覺得如此了!

唐朝的李白在外地久了,想家了就會寫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千年之後的我在外漂泊久了,也會有先人這樣的思鄉情懷,真情流露自然也會望著窗外明月,也會從古人的優美文字之中,尋找有關於家的記憶。



筆墨千言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

初中學過很多意境高深,景色優美的文章,但讓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初一上學期的第一篇古文的第一句。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記得很清楚,學習這篇文章時,是一個下午,金黃的夕陽把大家的影子拉的很長,陽光灑在半塊黑板上,恰恰就像是自己在院子裡和蟲蟻嬉戲的下午。

這節課老師讓我們讀了這篇文章,簡單的講了一下就送給我們第一個禮物,全篇背誦。隨後大家就回宿舍收拾東西了。我的宿舍在頂層的最裡邊,宿舍裡還沒有床,大家席地而坐,靠在墊子上,一遍一遍的讀這篇《童趣》,我走到陽臺的窗邊,抬頭看著不遠處的山,操場上的樹,以及遠處的家,和我逝去的童年,口裡反反覆的念著這句“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而我的思緒早已飄到遠方,飄到了回不去的童年。

此生獨有的回憶



37號墳墓


印象深的不少,最深的只有“豎子,不足與謀”

不知道算不算初中的,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初中時期就已經看過不少文言文了。當時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還在為項羽惋惜。

彼時年幼,我一直認為項羽是個大英雄,劉邦是個地痞無賴。我所接觸到的教育告訴我,人的三觀要正,我們見慣了雷鋒的英雄事蹟,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鄙視劉邦,而把幾百年的大漢王朝棄之不顧。

所以,那時我特別的氣憤,若是我在場我一定氣得和亞父一樣破口大罵:豎子不足與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年齡漸長,見識增廣,我發現我的想法錯了。項羽失敗是一定的,倒走歷史,治軍一塌糊塗,治國粗糙無比,治人難以直視。反觀劉邦,極其了所有成功得因素。鴻門宴的成功是註定的,即便沒有鴻門宴,也有其他類似的事情發生。

敵弱我強,項羽仍能做出如此幼稚之事,豈不是豎子不足與謀?

但是,我仍然不敢相信英雄落入如此下場。我的知識面,邏輯思維能力都在與日俱增,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開國皇帝都是變態!全國最成熟、最牛逼的變態就有成為皇帝的潛質。在他面前項羽就是豎子啊,難怪亞父無能為力,再來一打亞父也不行啊。

如同,咱們這時代的開國,換了誰也做不成一把手,魅力擺在這!

大好河山,歷史研究起來太血腥、太殘暴、太沒情理。如果是我,我現在更願意去研究名著。它們是簡化過的,邏輯縝密的,位於平行時空裡的另一段“歷史”。


屋前暗影憐流水


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惜,這篇文章已經被刪除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作為一名非常熱愛文言文的語文教師,現行教材裡的文言文,我是倒背如流。這些文言文中,不少的語句,有的讓人熱血沸騰,有的讓人頷首沉思。比如,《論語》中的句子,句句經典,“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多有哲理?而《與朱元思書》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又飽含人世的滄桑。《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蘊含胸懷天下的濟世情懷,而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又展現了多少生活艱難卻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陳涉世家》中陳勝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因為,這一句話,是來自遠古的吶喊,是來自心靈最深處的對自由平等的渴望,是對現實的無情批判與反抗,是對未來無限憧憬與嚮往!

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一些制度設計,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千百年來,人們囿於出身的侷限,屈從於命運的安排,絕大多數人,逆來順受,甘心一輩子受人奴役。而只是一個僱工的陳勝,卻敢於反抗,面對別人的嘲笑,以“鴻鵠”自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在上學的時候,我讀到這句話,頓生豪氣,作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的偏遠落後貧窮地區的人,我想,如何像陳勝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努力才能改變現狀!於是,將“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作為了自己的座右銘。現在,雖沒能出將入相,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但至少,我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

我想,這篇文章,雖然已經被刪除,但無數的後輩,一定可以從這句話中,吸取到精神的力量,努力學習,做最好的自己!


三水三心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小時候讀《項脊軒志》,平實的語言裡處處透露著歸有光老先生的孤獨、寂寞、冷,但每每讀到這一句,莫名的傷感、莫名的胸口發悶。在那個年紀,我是理解不出太深的東西,總覺得有東西在自己的胸腔塞著,但講不出來,講出來的總不是自己想的。直到有一次讀到許清來的解讀這句話"讓時間有了度量,讓思念變得可數",頓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在妻子離自己而去的那一年親手種下枇杷樹紀念她、再到如今枇杷樹已經"亭亭如蓋矣",但如蓋的枇杷樹下,如今卻只剩下垂垂老矣的歸有光自己,不見了賢惠善良的妻子。一切景語皆人語,如今勃勃生機的枇杷樹亭亭玉立,對比作者與亡妻的陰陽兩隔,再從全文看,這些年歸有光自己也過的不順,那種落寞、思念、孤獨在這一句裡提現得淋漓盡致。

無獨有偶,辛棄疾用同樣的方式將"愁"表達到了極點。"年少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流傳千年的佳句名作,從來不缺對"愁"的表達,而這些從來不說自己愁,卻把"愁"表達得淋漓盡致的名句,無疑是當中的佼佼者。

我不懂詩,也不懂文學。只是說說我自己在當時的感受。


玖情8欲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4.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最愛這一句)

7.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8.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9.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10.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這些個人都比較喜歡,也是初中文言文經常考的句子!






suki老師


在學習補漢語的時候,曾經學過這樣8個字,那就是: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這句話講的就是每個人應當拿出自己的本事來選擇自己的崗位,並且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實在做不到的話,那就放棄這個職位吧,其實這句話對於我的影響非常明顯,現在幹工作就有一些力不從心的感覺,老是想著去放棄,但是卻沒有那個動力和勇氣,不知道是不是對於這句話的一個侮辱

每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都是有這時間節點的,學習能力下降之後,年齡到了一定的程度,只會想著自己的娛樂或者自己的開心,讀一讀一些生活情趣方面的書籍,卻把一些業務知識類的書籍束之高閣,這樣子的話,業務能力肯定會有所下降,這就造成了自己的能力與自己現成的植物不相匹配的一個現狀,對於這樣的一種狀態,我覺得應當主動放棄自己現有的一些植物,避免影響了整體的工作,當然也會更年輕的人騰出工作崗位讓他們施展自己的身手,大展宏圖。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崗位上都是這樣的人,但是對於有的人來講,在這個崗位上肯定有某些不可告人的好處,對於我來講,崗位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疲勞,增加了自己心裡的憂慮,所以造成了心理上還有身體上的健康影響。

陳力就列,不能則止。

希望有一天或者最近爭取拿出勇氣做出自己應當做的。工作與生活其實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千萬不能因為工作影響了身體健康。這也是一種藉口,或者這就是一種真實的能力和工作匹配的問題。


宜城老師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此句取自《國語.周語上》。

原文如下: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這句文言文也屬於典故,寓意深遠,值得細細品讀。這個典故也先後被人改編成歷史故事,很多故事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更形象的描寫了周厲王殘暴不仁,讀之令人難以忘懷……

相傳西周時期,有一殘暴的君王,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厲王。可他只知道吃喝玩樂、搜刮民脂民膏、不理朝政,世風日下,民怨沸騰。

周朝的大臣召公聽到百姓的議論,怕長此以往民心動搖必遺害無窮。於是,他進宮勸諫厲王希望他改變政令,收復民心。只可惜昏庸的周厲王不聽勸諫,反而下令誰敢議論他批評朝政立即處訣,並找來巫師監視老,百姓的生活,只要誰議論朝政一律除之而後快。從此,百姓們不敢私下議論周厲王,甚至面對面都不敢講話,熟人偶遇也只是用眼神打招呼。從此以後,似乎一切歸於平靜,周厲王得意洋洋地召見召公說:“你看,現在沒有人敢說我的不是了吧!”

可召公搖看頭,長嘆道:"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自古治理河流只能疏導,但是不順水勢引流反而把決口堵上只能引發洪流造成更大的災難。冶理國家就應該讓百姓暢所欲言,才能聽到真實的聲音,硬把百姓的嘴堵上所造成的禍害遠遠超過了堵塞河流。古代聖君都是廣開言路親政,瞭解民意而使天下太平,而大王怎麼可以禁止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堵塞自己的視聽呢?”

可惜,周厲王並沒有聽召公的諫言反而變本加厲地壓榨百姓。受暴政長期壓迫的老百姓當然忍無可忍,爆發了歷史大規模的暴動反抗周厲王的暴使,迫於形勢周厲王也逃之夭夭。

由此可見,壓制人民真實的聲音堵塞自己的視聽危害之深,史筆可鑑不可不從中吸取教訓。


水寒雅芙


記憶中其實已經記不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否是初中的文言文了。

之所以對這句話感觸特別深,是因為踏上社會後,對後半句的重新理解、認識。

不知為不知,中學的時候,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在學習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不懂裝懂,要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的不懂之處。年幼無知的我,總是認為這是一句勸人謙虛勤勉的治學態度。

踏上社會之後,經歷過一些人世間的坎坷,品味過一些生活中的艱辛,面對著一些不管如何掙扎都無法掙脫的無奈,才真正的洞悉了這句話之中的社會含義。

不知為不知,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是這樣一個意思:不該你知道的事情,你最好不要知道,或者是要裝作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有無妄的禍端。不知道,就不會生出多餘的事情。不知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悲傷!


易公子256766995


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最喜歡這句話了,一直都是我的座右銘。每當我不順的時候,失敗的時候,苦難的時候,坎坎坷坷的時候,我都會在心裡默唸,它給我帶來無窮的力量,它告訴我永不放棄,它告訴我苦難都是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一定要冷靜下來,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現在生活安逸了,雖說不是很富有,但是也不缺什麼了。每當我想起這段話,我都會熱淚盈眶,我們的先人太有智慧了,對人生的感悟總結的如此精闢,除了敬仰,我還需要我的孩子傳承,因為只有堅韌不拔,你才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