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案引起轟動的背後真相:這種心理古已有之!

張扣扣終審被判死刑,是很多人在感情上無法接受的,但在法律面前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所以,對於這種結果,很多人的心理就是:同情、惋惜、無奈!

為何廣大網民會有這種心理呢?

首先快意恩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是人們心中最大的正義!

千百年來,快意恩仇是自古以來人們心中的永恆真理。水滸傳其實就是一部復仇史,無論是武松還是魯智深,無論是宋江還是林沖,哪個不是身負命案?他們為什麼要殺人?是因為他們心中的正義。或自己的親人受辱,如武松之武大郎,林沖之其妻。或自己受辱,如宋江之閻婆惜。或看不慣流氓作惡,如魯智深之拳打鎮關西。《基督山伯爵》為何被奉為傳世經典,還不是因為大仲馬把人類的復仇寫的入骨三分,成為復仇之圭臬!

本案,張扣扣面對其母被辱,直至被殺,此仇為張扣扣刻骨銘心。他能忍辱幾十年,終於大仇得報,這種復仇之決心和信念讓網民內心十分震撼!因此,被廣大網民關注!

其次,對於張扣扣本人同情與惋惜!

張扣扣外出打工把微薄的工資,一半寄回家裡,不可謂不孝;因服兵役在打工時徵召入伍,服滿兵役,不可謂不忠;當火燒仇人轎車,火星迸濺到路人車輛,他提醒路人救火,不可謂不仁。他為報仇三十多未娶妻成家,不可為不義。那麼這個忠孝至上,仁義雙全的青年,為何要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走上與仇人同歸於盡的絕路上呢?

這種矛盾,這種令人痛惜的結果,肯定會直擊網民的內心。

所有這些不可能不會引起網民的廣大關注!但我注意到,大多數網民一邊倒,對判死刑的結果無法接受,我覺得網民們這種簡單的評判是非的標準還是不可取的。

我們固然可以去惋惜同情,但還要理智的看待張扣扣這種極端做法帶來的社會影響!如果,法院給與輕判,甚至給張扣扣以緩刑的話,那不就等於說,法律認同這種復仇行為了?如果人人以自己是非標準去作準繩,去報仇雪恨,那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能不能會有保障呢?所以,廣大網民不要一味的跟風,不要營造那種有仇必報,同歸於盡的氛圍,這對於社會,對於我們自身又有什麼好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