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集結!用鋼量32萬噸,中國造世界最長跨海隧道

回首過往,中國建設了創建了無數的超級工程,創造了無數的工程奇蹟,創下了無數的世界第一,不久前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更是向世界再一次展示了中國基建的實力,但這並不是我國基建的終點。這不中國基建趁熱打鐵,又開啟了一項跨海超級工程的建設。

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目標的實現,我國在中山市與深圳市之間開建了一項包含“島、隧、橋、地下互通”建設的跨海工程,名為深中通道。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集結!用鋼量32萬噸,中國造世界最長跨海隧道

出品|國器

港珠澳大橋的原班人馬打造世界上最長最寬的深中海底隧道

深中通道由設計港珠澳大橋的原班人馬打造,所以和珠港澳大橋相似之處頗多,也是由大橋和海底隧道組合而成,深管隧道也是與東西兩座人工島相連接。雖然該大橋建設長度為24公里,沒有港珠澳大橋的55公里長,但此沉管隧道採用雙向八車道的超寬設計,隧道部分長為6.7公里,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和隧道長5.6公里的建設更為複雜,沉管段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長最寬的海底隧道,打破由港珠澳保持的最長海底隧道記錄。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集結!用鋼量32萬噸,中國造世界最長跨海隧道

東隧西橋的建造方案成為最佳方案堪稱世界最大難度的沉管隧道建設

從目前西人工島的初容看,其形狀如風箏,面積相當於19個足球場,由直徑28米、高度相當於14層樓高的57個鋼圓管組成,但要說最難建設的部分還屬沉管隧道。據報道,由於空運、航運等條件限制,東隧西橋成為深中通道建設的最佳方案,而長距離隧道的建設,最安全可行的方法就是採用沉管技術,那麼堪稱世界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該如何施工呢?據負責該段建設的楊潤來副總工程師介紹,先把一節節的管道在岸上建好,通過浮運到已澆築隧道的接口,再接連沉到海底。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集結!用鋼量32萬噸,中國造世界最長跨海隧道

深中海底隧道管節用鋼量高達32萬噸全長6.7公里

準確定位到挖好的水下基槽內,巧妙利用水壓差讓每節單管連接起來,之後就是收尾了。看似簡單,但施工過程環環相扣、不可逆,每節沉管標準長為165米,排水量高達約8萬噸,大概需32個管節,每個管節用鋼量約1萬噸,每個管節又由約2500個小單元格構成,建造的複雜程度難以想象。不僅如此,在鋼殼混凝土沉管建設上,我國還缺乏相應建造標準和技術,並且在管道長距離海上運輸、海底管道的連接、鋼管多次轉場後質量的確保等問題上都將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集結!用鋼量32萬噸,中國造世界最長跨海隧道

世界上最大的深海“3D打印機”將助力深中海底隧道工程建設

前些時,中交航局聯合上海振華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自升式深水碎石鋪設整平船——“船津平2”號下水,3個月後它將前往該工程海底隧道處,作為核心裝備進行沉管基礎整平工作,為以後沉管隧道的順利連接做好鋪墊。有深水鋪設的“3D打印機”之稱的“船津平2號”,還能獨立完成運輸石料、工作檢測、精準鋪設等工作。有了此“神器”後,深中通道建設進程也將逐步加快,實現珠江兩岸半小時對接不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