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周亿轩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大致有十三个王朝,却没有一个立国超过三百年的。我们可以来列举一下:

1.秦朝: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持续时间15年。

2.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持续时间210年。

3.新朝:公元8年到23年,持续时间15年。

4.东汉: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持续时间195年。

5.西晋: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持续时间51年。

6.东晋: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持续时间103年。

7.隋朝:公元581到公元618年,持续时间38年。

8.唐朝: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持续时间289年。

9.北宋:公元960年到公元1127年,持续时间167年。

10.南宋:公元1127年到公元1279年,持续时间152年。

11.元朝: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持续时间98年。

12.明朝: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持续时间276年。

13.清朝:公元1644年到公元1911年,持续时间267年。

可以看到立国最久的唐朝也不过才289年,而这些王朝的灭亡大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那就是农民起义。除了西汉是因外戚灭亡,两晋灭亡只能怪皇室内部,两宋是因为外患灭亡,其余各朝在王朝末期都或多或少被农民起义所困扰。比如秦末首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新末赤眉军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隋末更是乱世、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和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那么这些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呢?古代民以食为天,能把农民逼得造反了,那一定是饿肚子了,不然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与政府作对。

这些立国时间较长的王朝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们大都是经历了大规模战争后建立的。无论是两汉、隋唐、还是元明清无一不是经历了惨烈的统一战争后才建立的,战争会导致什么?当然是人口数量急速下降。就像秦朝时期中国有两千多万人口,西汉初年却只有一千三百万人了,战争导致全国人口少了一半,其余诸朝情况也大致如此。曹操就曾写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可见古代战争对于百姓来说是多么大的灾难。

不过虽然新的王朝建立之初人口都很少,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国家稳定后百姓平均能耕种的地变多了,粮食产量充足以后人口又会急速上升,会出现“盛世”场景,很多盛世也多是新的王朝建立以后没多久就出现的,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盛世的出现与人口的增长分不开关系,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百姓平均可耕种的地就少了,每个人能分到的粮食就不够吃了,这就导致了王朝的衰落。等到王朝末期,国家人口很多,老百姓都饿着肚子,但是看到那些当官的却依旧锦衣玉食的,他们不会想着是土地不够的原因,只会看到当官的有吃的,自己没吃的,这个时候再出现点天灾什么的,百姓日子更难过,与其饿死不如起事拼一拼,所以很多起义部队里都是些吃不饱饭的农民,他们没有退路了,只能拿起武器拼出属于自己的江山。等到新的王朝建立后又会出现人口下降,然后百姓勤劳耕作,再出现新的盛世,然后王朝衰落,循环不断。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会的王朝总是逃不过兴衰更替的规律。

那么人口数量什么时候会发展到只要有点自然灾害就会导致农民反抗的地步呢?大致就是三百年。


风尘讲历史


在中国秦朝以后的君主时代,有的王朝(或独立、半独立政权)的时间较长久,超过一百年,有的达到两百年以上,个别达到三百年以上。它们包括:西汉、东汉、晋朝、北魏、唐、渤海、南诏、辽(契丹)、两宋(持续了320年,是秦代以后的中原王朝里最“长寿”的)、大理、西夏、金、蒙元(从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算起,并不短暂)、明、清。有意思的是,三百年似乎是道坎,绝大多数政权迈不过这道坎。上述较长寿的王朝(或政权)共十几个。



相对长寿的政权在众多的政权中只是很小一部分,大多数政权只存活了百年以下(甚至更短):秦朝(15年)、王莽“新朝”(15年)、曹魏、蜀汉、孙吴、十六国的所有政权、南朝的宋齐梁陈、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38年)、五代十国所有政权(后汉仅仅存在3年!)、李自成政权、洪秀全政权…… 以上提到的短寿政权已经超过远远四十个。

为什么中国秦朝以后的君主政权往往活不到三百年?为什么古代大多数专制王朝是短寿的(百年以下)?

究其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专制体制。

中国古代王朝的领导人体制是君主专制,由一个家族霸占着国家统治权,公器私用,在位的一个人或者其代理人无法无天。这种体制本身就违背公理,不可能真正维护广大民众利益和民族利益,执政极容易瞎指挥,极容易酿成巨大的政治罪错。

在这种体制下,当局一旦有了错,人们敢怒不敢言,错误难以及时地、深入全面地得到纠正,因此,台上一人罪错,往往举国遭殃。久而久之,矛盾总爆发,巨大的社会震荡来临,王朝要么崩溃,要么进入慢性自杀。

唐朝即是一个典型例子。唐朝被不少人视为“盛世”,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表面的阳光下,却污垢累积。唐玄宗把大唐推向开元之治的巅峰,紧接着,因独裁者李隆基利令智昏,陶醉于所谓文治武功的成功感,醉生梦死,无视野心勃勃的安史集团的磨刀霍霍。渔阳鞞鼓,马嵬惊变!曾经是万里大好河山,到安史之乱,面目全非,西部边境竟然退缩到京城长安附近!同样是这位唐玄宗,亲手把大唐推向安史之乱的低谷。他留给大唐的是一副烂摊子,从此唐朝走向“慢性不治之症”。到了晚唐,政治更是一塌糊涂,政治舞台上昏君频频“霸屏”,招致黄巢之变,原本的慢性绝症又加上了致命的内部急病,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唐朝由渐死转为猝死。可见,专制绝不可能带来长治久安!

所以,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处在专制独裁体制下的王朝统治都绝不可能“千秋万世”,都逃不过灭亡的结局(虽然他们自以为会“江山永固”),而且,大多数王朝是短寿的。

专制最终必败(除非在体制内出现了脱胎换骨的自我革新者),专制王朝最终必亡,这是历史事实证明了的必然归宿。

专制王朝灭亡的具体方式有异。

——或死于“慢性绝症”,自我渐渐衰亡。例如,西汉因问题成堆,被王莽取代。而王莽也迅速被大暴动所推翻。

——或死于暴风骤雨式的“内部急病”,例如,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民间大起义推翻,如清朝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迅速灭亡。

——或死于外患颠覆,如北宋在北方的统治被女真族武装所颠覆。

——或死于内部急病与外患的双管齐下,例如,明朝北京政权在李自成、张献忠、满洲三支力量的冲击下覆灭。

失败方式不同,结局一致——专制王朝终究难逃一死。

至于为什么三百年成了一道坎,其原因有巧合,也有一定程度的“准规律性”。专制政权不可能有良好的政治管理机制,不可能有洞察国内外乃至世界大潮的睿智与正确战略,它们要想长期统治下去,只有靠人治(“明君”、强有力的皇帝、得力的文武百官、“清官”),靠高压与愚民,靠小恩小惠。可是,在体制僵硬的背景下,这些伎俩总归是治标不治本,更何况,“好皇帝”与“清官”在专制腐败社会里并不常有,昏君暴君庸君贪官庸官却是常态,因此,一个朝代走着走着,就必然被昏庸的君臣们拖着走入死胡同,无法持续发展,难以活很久,两百多年基本上成了它们的极限。

百川归海,万流归宗,政治文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正途。


晓帆轻舟


周期性重复,这就是大道,规律。中国的古人早就窥探破了地球周期性洪涝灾害与太阳运行之间的秘密,因此常常讲:“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天道不可违” 等等与,是有道理的。

曾经看过一组统计数据,中国王朝一般以270年左右为一个发展周期,太阳的核聚变爆发周期也是270年左右。并且,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时,大多数是在太阳活跃期 ,也正是地球上的洪涝灾害大面积发生时。

经过研究发现,太阳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影响。太阳内的核聚变反应有一个重复性周期,大约在260至300年左右,相应的,在这些年代地球上会出现大面积干旱或洪涝灾害。导致引发灾民饥荒。为了生存,往往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王朝。


南极冰火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谶语” 的魔咒。

有名的莫过于秦时的“今年祖龙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都因为年代久远而极具迷信色彩。

更有名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被龙盘虎踞之地势所惊,听左右方士所述,金陵五百年内必有王者出。遂引淮水贯穿金陵,断其龙气。

而后之中国,金陵曾建数朝国都,但长不过东晋的102年,短不过太平天国的9年,明初更是一世而终,蒋家王朝也断送于南京。

其中种种,让人惊叹不已。 秦从商鞅变法以来,不断强盛。

“以吏为师”为秦国培养出大量务实的官吏,用来维持国家行政的运转;“一断于法”的法治理念更是减少了秦国政治运营的成本。

以至到秦始皇手中六国焚灭,天下终成一统。而在商鞅所立的制度中法律极为重要。

始皇帝:

“法”是秦朝最重要的制度支柱.而汉之后的儒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反革命的作用,他们为了儒家得尊崇的地位,就把“理”置于法之前。

因为法律要讲逻辑,讲现实。但这都不是儒生的长项,口沫横飞的瞎BB,却是他们随意就能办到的事情。

因此,在“群儒峰起壮士死”的年代中,儒家可以用理论来维持阶级统治,也可以用理论来系统地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却不能用理论来解释为何历朝历代的寿命都不超过三百年的怪圈呢?

只能有两种原因:

一是儒家理念对逻辑的短缺,他们更多的是从以住的经历去寻找经验,或者是在有关的时代哲学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时代的经济学中,或者从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中去追求真相。

二是利益的需求。虽然第一种原因是存在的,但本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原因。因为儒家所产生的“文官集团”本身就是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

“儒学”变成求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时,儒学就开始变质,所以有“六经亡,六经之学兴起”的说法。


在权力分封的旧社会中,官员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后是派系的利益,最后在已经得到这两种利益的同时,如有可能,再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以史上各“大贤”的聪明才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国家到底是怎么衰败的,但是谁会承认呢?

所以“五百年有王者出”,“五德始终说”,“三百年怪圈”这样荒诞无忌的说法便开始兴起,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女人于是在史书纷纷新鲜出炉为统治者背锅。

五德始终说:


革命导师曾说过:

“有背判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所以历史上的“清官”是多么的难得,因为他们对于利益的诉求与传统官员恰好是相反的。

大家对国家与民众予取予求,随着大量的“不事生产不劳动”人群的壮大,而迟迟不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再也适应不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的时候,伴随着土地与人口的矛盾的激化,水必覆舟!

民众今天不饿死,明天也会饿死;不是天灾死,就是兵祸死,既然都是死,那么造反就成了求活的唯一出路,改朝换代也成了必然性。


改朝换代当初,随着天灾人祸的盛行,人口锐减,同时也解决了前朝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所以建国当初,国家还是有多很土地用来封赏,所谓的“开国盛世”我都觉得是一个谎言,那只是民众对于“安定”的一种祈求。

如“康乾盛世”就是一个弥天大谎。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百年或许是一个土地与人口平衡进入破局的饱和时间,唐明清三朝都存活两百多年,他们相似之处是一个偶然性。

当然很多朝代都没有这么长寿,不管怎么说,活在社会主义时代中,我们都知道,搞“封建特权”与“权力分封”的国家都是不靠谱的。

归根结底,制度问题!


刚日读史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朝得衰败可以抓住一点就可以说明,那就是土地和人都斗争。地只有这么多,人一旦多了,地不够分,怎么办?那就只有拿刀子来分。

或者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说法,依照东亚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率来说,如果没有更大量产的粮食作物的培育和社会生产发展率的提高,那么社会生产的总价值只有那么多。而人口在和平时代不断的增长,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的短缺,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关系崩溃。这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

但是这个科学依据是: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可以看一下汉朝的人口例子。

刘邦建立西汉时全国人口仅剩1300万,到了西汉末年时期有大约6300万。随后就发生王莽篡位然后天下大乱。战争开始不断进行,人口减少。刘秀建立东汉时,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人口大约为2100万。到了东汉末年,是大约6800万人。随后就是黄巾起义,三国战乱。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也就说从汉代到隋代,中国的总人口实际上只是在6000万上下浮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生产效率没有提高,汉代进入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期,农业由粗放逐步向精细发展,农具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犁壁、二人三牛的耦犁以及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先进生产工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耕作的速度和质量都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也更为丰富,但是这种做法一直被延续了下去。而到了唐朝和宋朝则是人口扩展为一亿左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对于南方的开发,以及耕田面积的扩大。真正到了明清中国人口才开始暴涨到4亿,这是因为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相继从美洲引入,这些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养活的人更多。所以土地和人的矛盾被缓解了一部分。但是人口依旧在增加,在明朝的表现就是明末农民大起义。清朝则是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和人的矛盾 。


人者仁义也


社会管理成本的增加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毫无疑问,一个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国家刚刚创立,统治阶级一般都能够保持创立之处节俭的生活作风。而且统治阶级机构简化,效率较高。皇亲国戚的数量也十分少,全国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阶级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而国家管理成本较低,加之国家统治者重视恢复农业,休养生息。因而社会处于一个上升期。



随着王朝的囯祚不断延长,统治阶级的数量呈指数上升,皇亲国戚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阶级也不断的壮大,通过手中的社会资源和权力不断侵蚀百姓的土地,压迫各地农民的生存空间。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和底层人民之间的差距愈发的悬殊,阶级矛盾不断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不断积累。

社会矛盾的积累,一般都有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经历十几代皇帝之后。大约200多年的时间,社会管理成本基本上就会达到一个矛盾爆发点,底层的百姓无法再承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统治者内部也会出现裂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农民暴动和地方政权叛乱便会如雨后春笋,将腐朽落后的旧王朝彻底捅破。因而历朝历代一般都很难超过300年的国祚。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明朝来说,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全国分封的朱姓藩王已经达到了几十万,这些藩王一方面领着国家给的俸禄,一方面在地方上占据优良的土地和田产以及各类商贾。这些藩王就像一个个自从在不断地蚕食着大明王朝最后的一点血肉。最终明朝的国库无力承受如此大的开支,而导致军事用都拿不出来。也真的是难为了崇祯皇帝。因此,明朝末年的灭亡,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另外一方面更是因为社会管理成本的急剧上升达到了一个矛盾爆发点。


因此,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对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底层广大的人民进行一定的帮扶,对社会管理阶级进行一定的精简合并。进而减小社会管理成本,减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凝聚力和保障社会稳定!


珞珈山的猫


历史上,王朝的灭亡都伴随着流民暴动和农民起义,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天灾,另一个是农民失去土地,两者相合造成农民必须铤而走险。天灾不可预测,但农民失去土地确实是各个王朝后期的必然,也就是大规模土地兼并带来的农民失去土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官僚地主阶级通过架空篡夺政权来实现个人财富的无限制掠夺。

历史上说的官逼民反,其实说明了一个王朝更迭的内在动力,就是官僚无节制无制约的贪婪。官僚通过架空篡夺政权,利用国家暴力机器无底线的压榨农民阶级,最终把王朝推向末路。

一句话,官僚是政权最忠实的掘墓人。因此,如何把官僚的贪欲限制在笼子里是政权稳定的最核心问题。厉行法制和民众监督是近现代社会巨大进步的结果,是历史上各个王朝无法解决的问题。

电视问政就是一个极好的方法,让庸官烂官赃官无所遁形,值得制度化。


宏业007


就算二百年,在座所有人亦都不过一杯土,立这题目,杞人忧天,贻笑大方,还是管好各自份内事吧,袁老确实是让太多人吃太饱了。

很多人啦,跟白眼狼一般,一喂饱,不是想跑,就是想反咬,还一本正经找各种理直气壮下口的由头。

忘恩负义,吃奶骂娘,不知好歹,毫无自知之明,专爱哗众之事,都是人闲是非多!!

随便说一下,西方的"朝代"平均多少年,怎么没有人去研究呢?西方现代化也不过才短短一两百年,有的人就以为是人类制度的终极模式?万年适宜?真正是幼稚!

在余眼中,西方那种几年一次的上窜下跳自嗨忽悠的所谓"民主选举",也不过是中国"改朝换代"的异化版,只不过是把战争资本化了而已,只不过是把万骨枯变成了可持续性"吸血"罢了。

玩过游戏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模拟器"。说通俗易懂点,就像有人整天把中国"儒家"当成了模拟器,各个朝代往上一套,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那么,西方那一套何尝不是,不过是加载了各种游戏,让人觉得花样繁多,欲罢不能罢了,骨子里其实通通都是一个尿性!

世界,任其如何发展,终究逃不过"七情六欲","衣食住行",说到底,就是人性!不懂人的根本需求,一切都是"海市蜃樓"。中国为什么一接触科技,马上便能迅速拔地而起,因为中国花了几千年去研究揣摩"人性","知人"才能做到"善用",而"善用"者,举一反三,知一通十也!中国,一旦寻到突破点,世界不过是囊中之物,长盛不衰也并非什么修仙玄幻。

更何况,自从中国知道了人类可以冲出地球后,早就把人类的终极目标重新定位成了"星辰大海",已经超越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概念了。

那些选择性失明失聪,自惭形秽,甘久居人下,自甘卑贱之人,妄图亡华夏者,实是滑天下之大稽,先是受人欺,而后自欺欺人,别人随便粗制滥造个口井让他们跳进去,他们就天真的觉得看到了整个苍穹,还不断地主动加深加高加厚井壁!!!一群夏虫井蛙!!!典型的






历史一朝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只总结了现象而未道出原因,其实每个朝代灭亡的理由都有很多,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巧合。而大一统王朝没有超过300年归根结底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无法调和所造成的。

第一,生产力一生产关系造成社会资源必须重新分配。

打破旧朝代越来越严酷的垄断和极度盘剥,只有推翻并建立新的朝代,资源相对平均一点,同时人口减少一点,老百姓才具备能活的条件。然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循环:随着时间推移,权贵越来越多,依附的蛆虫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活命必须要的资源又逐渐被一点一点掠夺光,然后,再次造反求活路。不客气的说,中国王朝一直在原地转圈,没有任何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所以就在不断的重复所谓的“兴替”。之所以难以超过300年,是因为用不了300年时间,资源就被抢光了,老百姓只能推翻他了。至于所说的汉、宋超过三百年,其实他们都已经中断过重新分配过了而已。

第二、阶级矛盾之制度缺陷

封建社会皇亲国戚和政治贵族把持国家的命脉,阶层会随着时间不断扩大,需要的利益也就会更多,导致民间财富被剥夺,民众回归赤贫状态,新的起义也就会发生。从一个国家建立,三百年的时间大约可以传承十几代人(古人寿命短),一个皇帝加上上百号功臣,就算一代只有两个孩子,我们按照100人15代计算,那最后一代就有3276800人,就算中途有的家族灭亡,但是新的家族势力也会补充进来,而且多子多孙也是中国的传统,实际数字绝对会比这个高。三百多万的贵族阶级,再加上由此产生的裙带关系,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利益链条,这还不算下级贵族和官吏的人数,这么多人参与分配国家资源,普通民众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呢?所以封建王朝不超过三百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第三、社会矛盾之人口陷阱

在《人口论》(1798)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著名的预言: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这两个抽象前提出发,断言在这两者中间,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因而造成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战争和失业等现象。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回溯历史每一次新王朝的兴衰都是伴随着大量的人口繁衍与锐减。争霸战争-国家建立-王朝盛世-王朝衰败-争霸战争大致就是这样的规律,不难看出每一个的盛世都是人口大量繁衍,每一次的争霸战争都是人口锐减。民以食为天,当人口与土地之间出现矛盾时,也就是一个王朝的灭亡的开始。所以有人总结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是掉进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论”。

第四,外族入侵

国家受到外部压力更大,而统治者让普通民众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内外交困之下,自然无法维持国家的长久。这种属于少数,在此不做论述。



隐士晚归工作室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口暴涨的原因。为什么起义基本都发生在黄河以南,就因为黄河以南温暖的气候很适应人类繁殖,河南,河北,山东人口可以在安定几十年人口快速增长。再看黄河以北的山西,陕西,东北人口缓慢增长,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就多,老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最富的南宋为什么起义特别多,就是人口带来的土地矛盾,人口暴涨就意味着很多人没有土地,没有饭吃,要吃饭就得想办法。

明朝初朱元障把山西人口迁往全国,但仅仅几十年,南方各省人口都超出山西,就是气候的原因。

安定的社会,温暖的气候,黄河以南都在忙着生孩子,人口越生越多。对于没事干的人生孩子,皇帝一点办法也没有,总不能不让老百姓做爱吧!曾有人提出活埋60岁的老人,也实施过。人口暴涨带来的土地矛盾是朝代不过300年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战争来减少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古代控制人口除了战争能有什么办法。

周朝800年,当时是奴隶制,人口不会暴涨,奴隶很早就会死去,奴隶生育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后期400年,战国频繁的战争人口不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