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修北京城時,在天安門(明承天門)以南開闢“T”形廣場,此後至民國時期的600年間,廣場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我們先看一張平面圖。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地圖

廣場以大清門(今毛主席紀念堂位置)為界,大清門往南至正陽門之間為“棋盤街”。大清門左右分設下馬碑,文官在此下轎、武官下馬。大清門以北為皇家禁地,除皇帝、皇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各級官員只能步行通過,而平民百姓則禁止進入。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廣場遠眺

千步廊位於天安門以南,大清門以北御道的兩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共288間,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千步廊是中央政府的政務場所,依照“文東武西”的格局,文官在東千步廊辦公,武官在西千步廊辦公。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東西千步廊

“T”形廣場北部千步廊的左右端,分別各有一座皇城城門,規制相同。分別是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現在的長安街因此得名。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長安左門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1949,開國大典大典閱兵時,“功臣號”坦克通過長安左門門洞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遠處為長安右門

珍貴史料:大規模改造前的天安門廣場,建議收藏!

1950年國慶閱兵,步兵方陣經過長安右門

天安門廣場的第一次大規模改造,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主持,對廣場及其周圍進行了改造。解放以後,分別在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造,建成了現在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