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1997年秋天,考古专家们在河南偃师,发掘了一处古墓,并出土了一块墓志,但让人意外的是,这块墓志不仅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存世最早的真迹,而且墓志的内容还弥补了三段正史的空白。那到底是什么墓志,竟然这么厉害呢?看完小编下面的揭秘,您就明白了。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偃师市阳山镇有一家砖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准备扩建施工,工人们取土的时候,竟然挖出来一座古墓。砖厂的领导就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博物馆的专家,让他们前来处理。

当天下午,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一行五人,来到工人们发现古墓的地方。经过一番勘察和发掘,专家确定了这是一处唐朝时期的墓葬,并且在随后的清理过程中,又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和金银玉器。但是让专家们最惊讶的是,在墓室内有一块完整的方形墓志,这块目测有一米多宽的墓志,才是真正的宝贝。

专家们举着手灯,对这块墓志进行了仔细的清点,发现碑面上一共有1150 个字,经过专家们对文字的解读,很快就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即唐朝玄宗时期的大臣(武将)郭虚已。同时,专家们还发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文字:“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看到“颜真卿”三个字,专家们都惊呆了,一个疑问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冒了出来,难道这是颜真卿撰写的墓志?带着这样的疑问,专家们将墓志移出墓室,并运回了博物馆。

为了确定墓志是否是颜真卿的真迹,考古专家和几位老书法家一起,找来了颜真卿现存的真迹,即《多宝塔碑》和《夫子庙堂记》的残碑文,通过和《郭虚已墓志》比较,确定墓志确实是出自颜真卿之手,而且还根据墓志上的时间天宝八年(即公元749年),确定了它还是颜真卿最早的真迹,也就是在他41岁时书写完成的。

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要知道《郭虚已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颜真卿的书法,以及整个唐朝的书法历史,都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价值。更鼓舞人心的是,专家们在解读墓志的内容时,还发现郭虚已的生平,以及他做过的,在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大事。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在这块墓志上,记载了墓主人郭虚已的不平凡的经历。他生于长安,自幼能诗善武,长大后步入仕途,任中丞使、工部侍郎、工部尚书等官职,并且还曾在和吐蕃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其实上述事实,基本在正史中都有记载,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却远不于此。比如说,在和吐蕃的战争中,郭虚已做了什么事情?立了什么战功呢?这些在正史中都找不到有价值的记录,但在《郭虚已墓志》中却写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小编就给您透漏一下,墓志中记录的三件无人知道的秘史事实。

第一:“前后摧破吐蕃,不可胜纪。有羌豪董哥罗者,屡怀翻覆,公奏诛之”。

在和吐蕃的对抗中,郭虚已何止是立下战功,其实是屡立战功,多得都记不过来了。而且当时有个吐蕃的大将,叫做董哥罗,每次战败后都主动投降,然后不久又叛变,这样反复多次之后,很多人投鼠忌器,都拿他没有办法,郭虚已就挺身而出,将其劣迹上奏朝廷,并将其处死,永决后患。

第二:“七载,又破千碉城,擒其宰相。”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郭虚已率军攻打吐蕃,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千碉城打败了敌军,并且还生擒了一个吐蕃的宰相。由此可见,郭虚已不仅能文,而且还善武,其战斗力不是一般的高,而是很高。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第三:“八载三月,破其摩弥、咄霸等八国卌(xì,四十)余城”。

天宝八年(公元749),郭虚已继续在边塞征战,这一年他不仅打败了吐蕃,而且还大败了摩弥和咄霸等八个政权,同时攻破了他们四十多座城池。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在感慨,郭虚已简直就是个战神啊。其事实比故事更传奇,只是在正史中没有记载罢了。

这块《郭虚已墓志》不仅也弥补了诸多史料的空白,还让我们对那段峥嵘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小编提醒您需要注意的是,郭虚已一生为国而战,必然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若不然颜真卿又怎么会亲自给他写墓志呢,因为按照官职来说,颜真卿还是郭虚已的“领导”,这就是颜真卿会在墓志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原因。

河南偃师出土颜真卿书写的“珍贵”墓志,还弥补了正史的空白

《郭虚已墓志》现收藏在偃师商城博物馆,这不仅是颜真卿最早的真迹,而且还弥补了历史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的书法发展历程,唐朝时期中原和吐蕃的关系,以及墓主人郭虚已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它绝对算得上是一件万分难得的珍贵文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