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官方簡介:輝縣屯村,北鄰227省道,南鄰原陽縣齊街鄉,東臨封丘縣應舉鄉,故有“雞叫三縣明”之說。宋時,輝縣人席姓遷此建村,故名。後陸續有六姓氏遷入,現村內有“七姓坑”。歷屬輝縣寄莊。民國21年(1932年)歸屬延津。1966年更名為“文革”,1982年恢復今名。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對輝縣屯這個村產生興趣,和眾多延津人的好奇心一樣,完全是源於它別具一格的村名。咋回事,延津縣怎麼就會有個以輝縣命名的村呢?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村名來歷:通過多方走訪,輝縣屯的來歷大至可梳理出以下兩個版本的說法。一是驛站說。據說北宋時期,輝縣屯村邊曾有一條由輝縣府通往京城東京汴梁(開封)的官道。輝縣的官員們到京城出差公務一天內難以到達開封或返回輝縣,於是輝縣官府便在中途開設了一個驛站,專門為官員們提供差旅服務,以便歇歇腳第二天繼續趕路。由於其具有官方性質土匪刁民少有襲擾,在其周邊居住的人也越來越來多漸漸地就成為了一個村莊。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二是政務監察說。據說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為了真正瞭解一個地方的吏治情況,除了採用官方巡視巡察慣用方式外,還會啟用縣與縣之間相互監督的方式來了解各個地方的吏治情況。於是,輝縣屯村的先祖們就受輝縣官府的委派來到現在這個地方來監督當地的吏治情況,並定期如實向輝縣官府彙報,再由輝縣官方上報至朝庭。上方為了得到一個地方的真實吏治情況,不至於輝縣屯村民受到當地官府權力干預,就賦予輝縣屯村民許多特殊的待遇。比如其可以不歸當地官府行政管轄,比如其惹了官司,只能由輝縣官方進行處治,當地政府無權干涉等。漸漸地輝縣屯就成了一個獨立於縣域之外的村莊。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村內廟宇:或許由於輝縣屯在歷史上一直都比較獨立的緣故吧,其村內所建的廟宇也比別的村莊相對要多出許多。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其中當數 送子奶奶廟、關帝廟、文昌閣等最有規模和名氣 。一個村若有送子奶奶廟、關帝廟或許根本不足為奇,因為那基本都是舊時代一個村莊的必須配置。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如果一個村裡還建有一座相當規模的文昌閣,那就足見她在遠源流長的歷史上長河中對地方文脈培育涵養的的重視。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輝縣屯村的文昌閣位於村中偏東南方向的文昌位上,雖只有盈盈三間,但卻也建的拾階步步登高根基高出地平面一米有餘,外表古樸雅緻斗拱飛簷翹角,四紅漆明柱環繞雕樑畫棟,室內文昌帝君神像高大肅穆威嚴,絲毫沒有村中廟宇貫有的小家子氣。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環繞文昌閣瞻仰一週讓人不由浮想聯翩,輝縣屯村之所以人才濟濟新人輩出,或許與之有莫大的關係吧!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村中七姓坑:據村中74歲的席繼選老先生介紹,目前位於文化廣場南側的“七姓坑”基本還是原來的模樣,由村中的七大姓氏共同管理著,村中的人們都把它當作一處代代傳承的文化遺址保存著保護著,根本不存在擠佔、傾倒垃圾和私自破壞現象。一座坑雖不大,雖不深,多少年來它卻見證了村中各姓氏間的和睦相處相融共生的生活狀態。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雞叫五縣明:在延津民間許多人都把輝縣屯的地理位置叫做雞叫五縣明。其實不然。據席繼選老先生介紹,雞叫五縣明其實另有他村。不過這個村子早已不存在了,現在有跡可循的只有一些偶而出土瓦礫。這個村子就叫祥符營。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據史料記載宋徽宗年間,延津縣東七八里處的位莊、馬灘鋪、牛博士寨、輝縣屯這四個村莊分別受延津、原武、封丘、輝縣四個縣管轄。就在距四個村約二里之間,曾有一個不足二百人口的小村莊,名喚祥符營。該村既不受延津、原武管,也不受封丘、輝縣管,而歸開封附近的祥符營管。五個村莊正好歸五縣管。

延津輝縣屯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每當天剛破曉時,只要祥符營的雞一叫,其他四個村的雞就跟著叫,於是五個村莊的農民便聞 聲起床開始辛勤耕作,為此就有了“雞叫五縣明”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