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辉: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把“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写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是第一次,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开创性贡献,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重大创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一、深刻认识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重大理论意义

进一步强化了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从事人才工作的最大制度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四管”“六抓”等指导方针,为建立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了基本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对党管人才认识还不到位,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能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等等。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人才工作重要指示和要求,包括在任务上,强调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在内容上,明确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四大机制”;在方式方法上,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等等。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德”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同时强调指出要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这里面最突出的就是爱国奉献,也就是人才的“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奉献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鲜明底色,把爱国奉献作为新时代人才的核心价值和典型标识,既是对我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广大人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中来的时代需要。

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国内国外发展大势,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将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结合起来,把人才作用提高到决定千秋基业战略层面,提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充分说明了党中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定决心和伟大魄力。

二、深入领会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重大实践意义

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存亡,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成为那时的时代最强音,无数知识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新中国成立以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秉持科技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树立了新时代人才的光辉典范。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更加需要在广大人才中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忠贞报国的民族情怀,更好集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引导人才将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奋斗中。

这是新时代实施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人才作为创新创造的直接载体和主观能动者,为哪国效力和服务,其创新创造成果就由哪国所主导和拥有;哪国的人才更能勇攀知识和创新的高峰,哪国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与世界强国相比,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厚,原始创新还不够坚实,在很多领域尚处于“跟跑”地位,有些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还不能自主可控,有一些“卡脖子”领域还未取得有效突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广大人才的创造激情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中国,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成就梦想的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也更加需要广大人才树立雄心壮志、报国志向,靠无私奉献、不懈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锻造大国重器,争取战略主动。

这是新时代人才努力奋斗的精神指引。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奋斗,伟大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民族的激励。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在获奖时一再强调,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民族的情怀,离不开集体的协作。爱国和奋斗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要想建功立业,爱国是方向、是前提;奋斗是体现、是结果,没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指引,奋斗就成了“海边的沙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是长期的、曲折的,与前辈们相比,新时代人才面对的挑战更直接,竞争更激烈,持续时间会更长,更需要伟大精神动力的内在支撑。各方面优秀人才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沉下心、有定力,把自己对专业领域科学目标的追求与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奋斗拼搏、建功立业。

三、以更有力的举措把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落到实处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既是新时代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海南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中勇当先锋、作好表率”专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引导广大人才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激发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见证者和建设者。以加强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工作为牵引,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当好“后勤部长”。要针对海归人才、海外人才和体制外人才不断增加等情况,转变引才思维和模式,研究进一步加强政治吸纳的措施,加速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回流。加强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加大在广大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中来。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是海南不负党中央重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一招”。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的部署,以最大力度执行好《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海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重要中央文件,在人才平台、人才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着力实施“千人专项”引才计划和“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为海南引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环境优势,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通过创新兼职兼薪政策,设立院士工作站、“候鸟型”人才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大力吸引使用“候鸟型”人才。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的管理制度,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琼就业和永久居留,允许在中国高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留学生在琼就业和创业。用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引导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伟大事业中来。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聚才用才,最好的环境是体制机制。海南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大胆探索适应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以成立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和组建省委人才发展局为契机,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强化人才工作责任意识,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解决好人才的任职、住房、落户、就医、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把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势。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 新华社:大破大立,深圳强攻科研体制“市场化”改革(系列一)

  • 新华社:开创科研管理新范式,裂变创新驱动强能量(系列二)

  • 新华社:欢迎奇思妙想,深圳打造颠覆性技术策源地(系列三)

  • 新华社:扶上马送一程,深圳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系列四)

  • 新华社:深圳打造创新母体,向“全球智慧孵化器”奋进(系列五)

  • 新华社:深圳打造“高颜值”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系列六)

更多精彩:

  • 鹏城政事 | 深圳这一产业爆发,一年暴涨32.42%!中国大陆城市排名第一!

  • 鹏城政事 | 深圳又要打造一座城,政府将布局更多的大学

  • 深港合作会议: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 一年新增50万深圳人,六成是人才!他们为什么选深圳?

  • 鹏城政事 | 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崛起

  • 鹏城政事 | 深圳进入决战状态!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王伟中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受专访 谈了这些重要问题

  •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最大特点是开放”——专访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

  • 重磅直击!粤省长+港澳特首+发改委+湾区领导小组最权威大湾区宣讲来了!

  • 吴思康:深圳发挥核心引擎功能 香港强化纽带作用

  • 担当大湾区核心引擎 深圳独具优势——专访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


党建学习 | 彭金辉: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