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豪车”退市能否重拾“初心”

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型号将退出市场,共同特征是:块头大,分量重,骑不动,一看就像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今起实施,所有产品目录重新洗牌,达标型号从2000多个锐减到200多个,饱受诟病的老国标结束历史使命。

这个相对宽松的老国标,1999年10月1日实施至今,催生了无数“马路杀手”,以机动车的速度,飞驰在非机动车道上,险象环生。既然很早就暴露出弊端,却为何从上世纪末坚持到了现在?

一般情况下,国家标准每5年修订一次。所以早在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下达任务,并于7月启动修订。此后的17年,历经坎坷——

2003年,《报批稿》完成,部分企业联名反对,被退回;2005年6月,新《报批稿》完成,2009年9月又被退回,2015年推倒重来;易稿13次后,2016年形成《送审稿》,但不符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被叫停;2017年2月,工信部主导成立修订起草小组,成员由交通管理部门、质监部门、高校、行业专家和消费者代表共18人组成;终于,2018年5月15日,新国标发布,经过11个月过渡期,今天开始实施。

频频“难产”的重要原因,是企业追求销量和利润,消费者追求速度和派头,却忘了自行车的“初心”——本质是非机动车,最高行驶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否则就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在马路上,安全远比速度重要。今天,新国标拨乱反正,从生产和销售的源头赶走超标“豪车”。如能严格执行,“超速杀手”几年内有望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电动代替脚踏,最初是为了省力,可如今,达标“慢车”反倒少人问津。从今天起,买一辆更安全轻便的电动自行车,应该成为新潮流。希望大多数人都觉得,今天是个好日子,并愿意用实际行动,推动这股潮流,让新市场依然充满活力。同时,对送货速度可能因此减慢的骑手小哥们,请多一份理解和耐心;建议相关企业在考核员工业绩时,加大“安全守法”的权重,别只盯着送单数量。

曹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