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有人认为“24小时营业”,是一种与城市发展共生的业态,城市发展越有活力,24小时店越能“星火燎原”。因此,国内外测评机构通常会把“24小时营业”或夜间活力,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翻开大众点评,宁波带有“24小时营业”关键词的门店就有200多家,餐饮、健身、影院,不一而足。

但同样是大众点评的数据,杭州的相关门店超过250家,南京更是超过了300家,更不用说有“不夜城”之称的“北上广深”了。

与国内其他新一线城市相比,宁波的夜生活相形见绌。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夜生活动态指数”里,GDP排名全国第15的宁波,竟被甩在全国第39位。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在宁波根本没必要讨论‘24小时消费’的话题,更不用做比较,因为这里既没有市场需求,也没有这种文化氛围。”

这似乎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

宁波人真的没有夜间消费的需求吗?这种消费氛围又该如何去营造呢?

这些天,商报记者把宁波“24小时营业”场所逛了一遍,以期能找到一些答案。

01

目前,宁波“24小时营业”场,主要集中在便利店、餐饮、电影院、健身房等场所。天一商圈是目前宁波的商业核心,也是“24小时业态”最为完整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夜生活活力。

以车轿街为圆心的一公里内,约10家便利店的招牌在熄灯的街区里颇为晃眼,十足、快客、罗森、7-11,每家店外都贴着“24小时营业”的标志。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而餐饮以海底捞为代表,在城隍庙、亚细亚、恒一城市广场一带也分布着10多家夜宵餐馆。

在娱乐消费方面,这一区域聚集了国会(大来街)、K-GUAN(亚细亚)、唱吧麦颂等10多家音乐会所酒吧。

至于文化消费,在原工人文化宫,2016年4月22日,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宁波首家24小时营业的实体书店——占地高达2000平米的新华书店天一书房正式上线……

据百度慧眼平台多日客流量平均数据显示,一天24小时内,宁波城市人口高活力空间高度集聚在三江口核心地点,不过,围绕中心的多点簇式特征明显。

02

那么,这些24小时消费场表现如何呢?

23点半,药行街上的7-11,记者看到货架已基本卖空,时不时有几个顾客进出。

正在值晚班的店员说,他们一般会在凌晨1-2点更新。罗森、十足、快客的情况也差不多,不出意外的话,后半夜总要再补一次货品。

“我们会根据门店开业后3-6个月的夜间经营情况,判断是否要继续让它24小时营业。一般来说,如果一家店晚上10点后的平均营业额不超过200元的话,我们就会考虑把营业时间调整为16小时,也就是22点打烊。”

罗森在宁波的加盟代理商——宁波甬鑫世纪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成勇说。

人气最旺的可能要数海底捞了。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记者赶到亚细亚海底捞火锅时,已是零点时分,这里人声鼎沸的场面,让人不禁怀疑还是白天。

“生意最好的时候会全场爆满,一家店最多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一夜之间,平均每桌都可以翻两次。”店员的语气中满是自豪,“海底捞生意最好的时间段是凌晨3点左右。因为这附近有很多酒吧和娱乐场所,还有一些上晚班的人。小年轻玩累了,会来海底捞大吃一顿。”

记者了解到,宁波共有4家海底捞门店,有的瞄准商圈,有的在居民区,夜间的生意向来是门店的“主力军”。这些门店的营业时间都是从早上9点到次日7点,没有24小时也有22小时。

而与之相比,位于金光中心的麦当劳店就要冷清得多。

22点30分至23时,总共只来了5个人,其中两位是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另外3个都是中年男子,他们都没有点餐,要么坐着看手机,要么索性就躺倒在角落。

店员告诉记者,门店自开业到现在,一直坚持24小时营业,但后半夜的生意算不上很好,“有一些人会选择来这里过夜”。

随后,记者在肯德基宁波彩虹店看到的场景也差不多。

03

如果说餐饮、便利行业“24小时营业”差强人意的话,那么文化消费场所便陷入了“22点分界线”的怪圈。

“22点之后,来书店的基本就只有两类人,学生和流浪汉。学生是因为过了门禁时间,实在回不去了,便会在书店过一宿。但是他们坐着看书比较多,很少会发生消费行为。”

天一书房经理孙常青说,晚上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尤其是后半夜,几乎没有销售。

无独有偶,这一现象在影院、剧场等其他文化消费业态中也频频出现。

“在宁波,晚上22点之后放映的电影已经能算得上夜场了,而同样场次的电影在长沙IFS广场的影院,末场放到凌晨两三点。”宁波百老汇影城印象城店的经理林晶晶说。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中影国际影城宁波江北来福士店6年前开业时曾尝试把电影场次调到更晚,但面对“工作人员比观众还多”的窘境,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

目前,唯一被宁波影院长期保留下来的节目是“零点首映”。

至于话剧、歌剧、舞剧等文艺演出,无论是位于文化广场的保利大剧院,还是宁波大剧院,多数作品上映时间定在19点或是19点半。以每一部戏平均长达2小时计算,22点的界限亦与散场时间不谋而合。

04

宁波人真的没有夜间消费的需求吗?

篮球巨星科比有句名言: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的吗?

别说,还真有人愿意见见凌晨4点的宁波。早在三年前,金吉鸟美日健身SOOD这家“便利店式”健身房便推出了“24小时营业”的业态。

23点,记者在美日健身SOOD和义大道店发现,来这里健身的人出乎意料的多,有男有女,个个挥汗苦练。

王鹏,是一位餐饮行业的创业者。当天晚上和朋友谈完事情后,他便开车直奔健身房锻炼。

“开车过来,大概要6公里,方便还算方便,但如果家门口有这样的24小时健身房,自然是最好的。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一忙起来健身是件奢侈的事情,稍微空点的就是深夜到凌晨这段时间了。”

后半夜出没在健身房的人群有着一定的共性,他们几乎都不需要遵循“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定律,创业者、自由职业者、加班成常态的人占据了大部分。

必须承认的是,相较于国外24H Fitness、Anytime Fitness的火爆,中国的24小时健身房还没有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多数人还是在黄金时段前来锻炼。

但是多数人的习惯,显然不能掩盖所有人的需求。就拿午夜场电影来说,林晶晶至今印象深刻,曾经有一部片子的零点首映,5个厅的平均上座率都在七成以上。这也让他们对“零点首映”多了许多想象。

林晶晶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印象城漫咖啡边上有一家隐藏式“网红”酒吧Mill 7,据酒吧的店员观察,“出现在宁波Mill 7的帅哥美女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要高于杭州Mill 7。”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这意味着,宁波当前的确是存在这么一批有夜间消费需求的年轻人,但宁波的夜间消费场所除了KTV就是酒吧、棋牌室,仅仅局限在那么几个地方,而杭州这批年轻人则因为有更多场所可以去,而被分流了。”

那么,究竟是先有了消费场所再逐步培育相应的消费人群,还是先有了消费人群后再去拓展消费场?林晶晶觉得,如今是一个尴尬期,消费场和消费者,互相都在等待对方先走出第一步。

05

这迈出第一步的契机,很可能在消费者的主体——80后、90后都市青年身上。

记者走访发现,这一群体中既鲜有“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员工,又找不到身陷“996.ICU”的加班人士。看来,只有健康的体魄、灵活的时间、并不沉重的家庭压力,才能安放一个能够24小时“出去浪”的有趣灵魂。

恒太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芳园认为,限制宁波24小时消费扩张的原因之一,正是这一部分年轻人口的数量,“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才是‘耗得起’24小时消费的群体。目前宁波在这方面的资源,和同类城市相比的确稍显不足。”

这年轻人口,指的可不只是本地人,还有从外地过来玩耍的小青年。

天一书房经理孙常青认为,要想把24小时书店乃至24小时业态做好,深圳就是全国的标杆。而深圳成功的经验,正是因为“深圳外来人口基数庞大,且年轻人多,一天之内每个时间段都有活跃的人,这就带来了雄厚的土壤。”

同样是新一线城市的夜生活指数榜单,名列全国前15的城市里,除却“北上广深”,紧随其后的“成都、重庆、西安、杭州、苏州、昆明”,几乎无不例外地属于“网红城市”或是“旅游打卡胜地”。

旅游资源和24小时消费,还真有不少联系。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国内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3天,愿意体验2-3晚夜游的受访者就达到了八成。夜间文化节事、景区夜游、夜市美食,都是游客票选出的心头好,而在夜游中消费最高的,依旧是18-34岁的青年。

归根结底,留给宁波的课题,不止是要“抢”更多的人才,还得宣传这座城市的魅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消费。

“24小时店并非追求短期盈利,而是追求消费习惯培养与品牌传播效应。”

业内人士表示,24小时营业本身是一种广告,可传播品牌质量,获得品牌信誉,形成品牌依赖;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24小时店实质上是在培养未来的消费市场,对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夜间消费场景的满足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温度和生活归属感的风向标。

午夜一群人直奔某地,谁在夜宁波浪?


文字:王心怡 严瑾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