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目前最流行的三种控制方法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导致的一种猪的烈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侵染细胞的方式首先是与猪肺泡巨噬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然后经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该病毒自 1987 年首先在美国发现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猪群传播和感染过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突变出现新的病毒株,主要危害母猪和仔猪。

(1)感染猪主要表现为母猪厌食、呼吸困难和发热。

(2)妊娠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

(3)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死亡率高等。

带毒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中病毒存在于感染母猪粪便、分泌物和尿液中;PRRSV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当猪场内存在病毒时,卫生条件差,频繁调运,高密度饲养等容易导致 PRRS 爆发和流行。本病可以垂直传播。

PRRSV 分为 2 个基因型,北美型(NA)和欧洲型(EU)。 目前最常用的预防 PRRS 的方法是科学疫苗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猪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中国疫苗市场上主要两种疫苗:灭活疫苗与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是安全性比灭活疫苗低,容易出现疫苗毒株变异和重组。灭活苗安全性好,但是免疫效果较差。



1. 猪蓝耳病活疫苗

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常见的活疫苗病毒株包括 VR2332 株,CH1- R 株,R98 株,以及 3 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毒株 JXA1- R 株、HuN4- F112 株和 TJM- F92 株。

接种活疫苗能帮助保护仔猪免受病毒血症和帮助减少出生前后死亡数,以及先天性感染的仔猪。接种过疫苗的仔猪相比于未接种过活疫苗的仔猪,它们生的小猪体重更重,在断奶时存活率更高。同时它能有效降低母猪流产率,恢复发情率,同时增加产仔率和断奶仔猪的数量。

2.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具有安全和不存在散毒和不返强的优势,但是和活疫苗相比保护效力较差。在幼龄动物,疫苗不能有效阻止繁殖的损失和在胎儿的先天性损失。PRRS 灭活疫苗用处在病毒感染的动物中作用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疫苗能帮助改善繁殖表现,比如增加的产仔率,育肥猪的数量和接种母猪所产仔猪的健康状况。灭活疫苗虽然保护效果不明显,但是在 PRRSV 阳性猪场内使用能显著控制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具有极强的临床意义。

3.中药对蓝耳的防控

中兽医认为 ,蓝耳病(又称高热病 )属中医温病, 为湿热蕴积,热毒入卫气营血所致, 邪热为患, 炎上、灼肤、灼津、迫血外出;湿浊内壅, 蕴阻气滞 ,脏腑升降失常。中药单方、复方以及中药和抗生素搭配使用都能有效稳定蓝耳情况。

中药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 ,主要通过直接抗病毒途径和间接抗病毒途径进行。直接途径主要是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具有直接抗病毒活性。有些中草药借助其免疫调节作用 ,间接地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如黄芪、人参、女贞子、越橘 、刺五加等。中药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植物神经、核酸代谢、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刺五加多糖能使动物体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抑制病毒蛋白合成,从而产生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高者抑之, 低者举之”,如黄芪、女贞子、甘草等对免疫功能低者呈现促进作用, 对免疫功能高者呈抑制作用。


蓝耳病目前最流行的三种控制方法



替米考星对蓝耳的防控作用

目前关于替米考星对蓝耳病病毒的抑制机理已经较为清楚,替米考星容易在酸性的巨噬细胞内聚集,同时改变了其中的酸性环境,抑制了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同时替米考星可以与肺泡巨噬细胞细结合,使被破坏的巨噬细胞得到修复,而其数量和吞噬能力也将得到恢复,免疫抑制解除,因此可以起到间接抵抗蓝耳病病毒的作用。

此外,对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继发感染,呼吸道是主要的侵害对象,而替米考星在巨噬细胞中聚集,与体内的溶菌酶形成“双重作用”,对多杀型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都有明显效果。

同时,替米考星还能促进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分泌而提高巨噬细胞杀伤能力,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但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替米考星产品还是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控蓝耳的效果,主要是替米考星较苦,严重影响采食量,还会造成胃溃疡,所以一定要选择包被作用较好的替米考星,如喘咳新。

现在很多猪场都在使用中药+抗生素的使用方案,使用效果褒贬不一,主要原因是评价指标模糊,因为很多猪场不做抗体检测,有的甚至生产数据都没记清楚,只是感性的觉得好或者不好,这是不可取的。

小P:

数据说话,千万别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