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情緒失控,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一件小事

舉個前幾天社群裡一個媽媽說起的小事情,她形容說孩子才2歲,但情緒失控起來,真的是“毫!無!理!由!”。

比如有一天,孩子想要去樓下玩,可是一說到要穿鞋,就開始鬧著不去。如果再安慰他說,穿完鞋就可以下樓玩,他就會開始堅持不去了。

最後她妥協了,表示“好吧,那就不去了吧“,孩子卻開始情緒大爆發,吵鬧著要去玩,隨即看到的就是他尖銳的哭喊、漲紅的臉蛋

這種情況真的會讓人既抓狂又心疼。這位媽媽也會有迷惑,感覺自己明明在很溫柔地對孩子進行疏導啊,可是為什麼孩子還是聽也不聽,就情緒失控、不依不饒呢?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其實,孩子的情緒失控不是無緣由出現的情況,是有因可循的:

  • 當孩子的想法沒有被人理解或者執行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用虛假信息來保護自己。


  • 在一些孩子很重視的事情上,如果父母沒有完全順從他們的想法,進行了反覆的詢問或者給予更多的選擇,則會讓思維方式和邏輯能力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感到困擾,覺得你沒有認同他們的想法而產生了一定的不滿情緒

這個時候的父母和孩子像是一條線出現了分叉,出現分叉的導火索就是孩子在情緒表達上的缺失,而當孩子失控的情緒無法被調節控制時,分叉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的孩子的情緒管理培養,僅僅是安撫的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引導孩子表達和調節情緒更重要。

今天的主題也是想針對性跟大家聊聊,在孩子脾氣暴躁的情況下,兩個可以迅速用起來的情緒錦囊,這是從優陪課程中精選出來,分為“情緒表達”和“情緒調節”兩方面。希望能幫助到有著相似狀況的大家。

情緒表達訓練:「主動命名」策略

當一隻小狗生氣了,它只能吼叫和咆哮,這是因為它無法通過語言表達自己。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和小狗一樣的困境: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會表達情緒,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而是孩子缺乏了情緒表達的技能。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很多機會去學習如何進行情緒的表達,那麼孩子年紀越大,他們行為失控的機會越高,就只能在最原始的發洩方式裡面“打滾”,比如大哭、大鬧、攻擊和指責他人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情緒表達練習:主動命名》

但僅僅靠孩子的單薄力量去對抗負面的情緒,那他們只能感受到情緒背後的失控和不安全感。

在這裡,我們可以運用「主動命名」策略,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命名、分析和表達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情緒表達練習:主動命名》

「主動命名」策略分三步走:觀察、命名和講述。這個策略適合在平時孩子心情比較平靜的時候,跟孩子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1)觀察

一開始我們需要找到孩子最近曾經歷過的感受,比如快樂、悲傷、受驚、憤怒、焦慮、沮喪等等。這樣方便舉出一個例子來進行接下來的遊戲互動。

2)命名

我們可以以這樣的對話作為開場白:

“我們現在就來試試對情緒進行主動起名字的遊戲。假設一下你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個小朋友說你是大壞蛋,他嘲笑了你。你會是怎麼樣的感受?你可以嘗試告訴我你的心情。

孩子會說:“我會很生氣。”

藉助這個簡單的主動命名過程,跟孩子反覆感受情緒的觸點,特別是複雜情緒對自己身體、心情狀態的影響,這樣子,孩子的情緒反應才會更快。

3)講述

進行「主動命名」後,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更多情緒講述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沒錯,你說你會很生氣,這個就是對情緒的命名。

接著你可以再試試去創造你的專屬句子,你很生氣,因為______(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很開心,因為______(發生了什麼事情)。”

孩子:“我很難過,因為我早上遲到了。我很開心,因為媽媽對我笑。我很緊張,因為過幾天有一個表演。”

我們:“你覺得你把這些情緒說出來,心情是怎樣的?”

孩子:“我覺得更加平靜了。”(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可以由媽媽代替孩子來說)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這雖然是一個簡單三部曲的完成,但能卻直接有效的讓孩子學會感受情緒和懂得情緒表達

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自己在遇到不同事情的時候心情變化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是“開心”,有時候是“難過”;而向爸爸媽媽說出自己的“傷心”和“緊張”時,心情居然也會變好。

能使孩子感受情緒存在,紓解負面情緒,這就是情緒表達的魅力所在啊。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情緒調節訓練:「鏡頭回放」策略

把負面的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需要調動左腦,從而幫助理性思維

加入進來。而當理性加入進來後,負面的情緒經驗就不再是模糊一團的感覺,而是一種可以描述、可以控制的具體情境。

而「鏡頭回放」訓練就是引導孩子說出負面體驗,用語言來回放當時的場景,從而幫助孩子處理負面的情緒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 《情緒表達:寶寶的心情》

在經歷孩子情緒上的失控後,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通過複述這些經驗,把事情發生的細節講出來,這可以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在情緒上的波動。

但要注意,使用「鏡頭回放」的時機很重要。在討論的時候,我們要確保自己和孩子都處在平靜的心情當中

我們不必正襟危坐,專門嚴肅地討論,而是可以在孩子一遍做其他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一邊進行討論。這時候對話的氣氛往往更加自然和開放。如果孩子不願意說,我們可以等待時機成熟,讓孩子以自己接受的方式來溝通。

「鏡頭回放」策略的具體操作方式包括:對話技巧、理順故事、使用正確的語言。

1)對話技巧

當我們準備和孩子談時,我們可以問:“

寶寶,剛才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當孩子可能會像擠牙膏一樣,講述自己的經歷時,我們可以問:“那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

當孩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及時和孩子共情,接納孩子的感受:“嗯,這聽起來真的好難過,你一定也很難過吧。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 :《情緒表達:寶寶的心情》

2)理順故事

接著,幫助孩子把故事理順,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結構來討論: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 《情緒調節練習:鏡頭回放》

3)使用正確的語言

在「鏡頭回放」的過程中,我們切忌不要用過於抽象、貼標籤的語言。以下是正確的語言使用方法:

因為小事就情緒失控?用這兩個小訓練,輕鬆搞定孩子鬧情緒!

▲優陪計劃實踐課: 《情緒調節練習:鏡頭回放》

“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下次你要注意地上大石頭了“、“你總是這麼不小心“……像這些話說出來都太過抽象了,也無形中給孩子貼了標籤,孩子自然是當耳旁風的。

正確的語言應該是就事論事,把“應該這麼做“具體化。比如圖中的舉例:“下次你玩滑板的時候,可以把速度放慢一點。“這樣的語言,孩子能夠平靜的接受,並願意去嘗試。


可能大家會發現,不管是情緒表達訓練還是情緒調節訓練,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都是寓教於樂的小遊戲,或者實用的策略,讓孩子的情緒能力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引導中就能得到能力提升。

這也是我們「優陪會員計劃」的理念之一,用遊戲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讓父母和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我們希望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學習系統知識,用最有趣好玩的方法掌握陪伴方法,將問題各個擊破,洞察發掘孩子的獨有天賦,解決家庭教育的個性難題。

可以說,這也是我在學齡前家庭教育中一直想要實現的小小抱負——寓教於樂,傳播正確科學的育兒知識。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