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作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科學裝置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佔據重要地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建設科技強國征途中,越來越多的大科學裝置成為了“國之重器”。

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被賦予了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使命,承擔了“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的重任。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科學裝置建設,去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將科學城佈局在光明區,要求光明以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目標,以最高水平、最高標準謀劃建設科學城。

時光飛逝,光明科學城落戶光明區已一週年。一年來,在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空間規劃編制和科學城啟動區土建項目各項工作得到高效推進。

光明科學城將以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為核心,以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為主攻方向,以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為抓手,以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協同開放創新。

隨著光明科學城等重大項目的落地,光明乘勢而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戰略機遇,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嶄新定位。

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光明科學城將立足全球視野,服務國家戰略,面向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需求,堅持“科技引領、開放合作、統籌協同、輻射帶動”的原則,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原始創新和未來產業策源地、打造世界級大型開放創新網絡樞紐、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前沿陣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支撐。

  • 重點佈局大科學裝置、科教融合、科技創新三大集群

光明科學城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茅洲河水系、巍峨山、公明水庫、大頂嶺森林公園等藍綠生態本底縱深環繞,與香港、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基地形成半小時創新活動圈。

光明科學城將構築“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空間格局。“一心兩區”即光明中心區和裝置集聚區、產業轉化區,“綠環縈繞”即藍綠活力環。

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根據4月4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深圳市將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以“藍綠為底、組團鑲嵌、樂居宜業”為原則,建設一座開放創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綠色智慧之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城市風貌,堅持“綠色風、國際範、科技韻”,塑造舒展起伏、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間形態,形成“北林、中城、南谷”差異化的城市風貌,形成“湖光山色入城,藍綠活力交織”的田園都市。

裝置集聚區是光明科學城的核心區域,將重點佈局科學設施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三大集群”。

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其中,科學設施集群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佈局具有內核生長功能的稀缺性大科學裝置,併為大科學裝置衍生發展提供空間保障;科教融合集群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佈局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科學城輸送創新人才,引入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等大科學裝置及配套科研平臺;科技創新集群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佈局產業創新條件平臺、共享實驗室、產業轉化加速平臺等,促進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創新融通發展。

光明中心區作為科學城綜合服務中心,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定位深圳北部集商業、文化、遊憩、休閒配套於一體的城市新中心。“綠環縈繞”即藍綠活力環,將為科學城提供高品質生態環境和公共空間。

光明區欲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首期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 首期確定落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6個

首期確定落戶光明科學城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有6個,分別是腦模擬與腦解析設施、合成生物研究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空間環境與物質作用研究設施、精準醫學影像大設施。

除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外,其它5個設施集中在啟動區建設,目前,腦模擬與腦解析、合成生物研究兩大裝置土建工程項目已經正式動工建設。目前,正積極爭取具有內核生長功能的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