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黃瓜出現流膠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該如何防治?

微塵微視界


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的防治技術

黃瓜細菌性流膠的典型症狀是在瓜條上出現白色菌膿,不易流淌,流膿處傷口不明顯,與其他類型流膠病的膠狀物的區別是不易凝固,顏色一般為白色,時間長了能造成瓜條腐爛,變臭,縱剖瓜條內部可發現壞死腐爛。


要想避免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的發生,發生後如何防治,生產中建議菜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播種前種子處理

據試驗顯示,50~60℃對種子進行溫湯浸種10~30分鐘,可以有效消除種子中的活體病原菌,此外,還可以使用0.5%次氯酸鈉溶液浸泡種子20分鐘,洗乾淨再播種,可以殺死種子攜帶的多種病原菌。因此,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是預防病害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土壤消毒處理

田間收穫後,要徹底清除田間病殘植株和雜草,以防止病殘體攜帶病原菌。另外,在土壤休整期可以使用石灰氮或威百畝等土壤消毒劑結合太陽能進行土壤消毒處理,能夠有效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

三、加強生長期管理

1、控制好黃瓜田間溼度

病害的侵染需要一定的溼度,特別是細菌,在瓜、花、葉柄、莖蔓等部位有水膜存在時,細菌侵染迅速。因此棚內溼度不能長時間處於高或飽和狀態。

除了做好日常通風排溼,還要通過覆蓋地膜、操作行鋪設稻草或秸稈、節水灌溉等方法降溼。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在連陰天到來前切勿澆水,儘量使用煙霧劑預防病害的發生。



2、防止黃瓜皴皮的發生 

黃瓜本身沒有傷口,細菌很難侵入,而皴皮造成的裂口為該病的侵染提供了條件。通風不合理是造成黃瓜皴皮的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秋冬季節,在棚內溫度較高、溼度較大特別是存在露水時突然通風,黃瓜表皮溫溼度劇烈變化,造成黃瓜表皮皴皮。

黃瓜接近採摘期,黃瓜皮生長速度慢,在長期乾旱情況下澆水,會造成黃瓜表皮出現裂紋而流膠,所以,生產中應注意均衡澆水,避免土壤忽幹忽溼。

藥害、缺素等也會增加皴皮出現的幾率。生產者還要注意農藥配比,避免過多農藥一起噴灑,造成藥害。


3、及時疏花、疏瓜、補充肥料,增強植株的抗逆性

黃瓜植株生長過程中,要根據長勢,及時打杈,掐絲,摘老葉,疏花,疏瓜。 當黃瓜處於結瓜盛期時,一定要合理留瓜。留瓜過多,造成植株負擔過重,抵抗力下降,易發生病害。

結瓜期定期補充鈣、硼等中微量元素,對於改善黃瓜表皮韌性,提高抗逆性有一定作用。

四、藥劑預防

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病害,防治藥劑主要有抗生素、葉枯唑、噻唑鋅、氫氧化銅等,也可採用中生菌素+氧化亞銅、細剎+喹啉銅+噻枯唑、咪唑喹啉銅等配方。 選擇合適的施藥方式和對症用藥,儘量不用增加田間溼度旳方法。

可以使用粉塵法或煙霧法進行施藥,尤其是連陰雨雪霧霾天,棚室內溼度大,更要注意儘量不增加田間溼度。



總之,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發展快,為害重,平常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將為害降到最低。

@圖說農村事期待您關注並提出寶貴意見。


圖說農村事


黃瓜流膠算是比較常見的病害,主要發生在大棚黃瓜種植中。在深冬和早春季節,棚內溼度大,低溫持續時間長,那麼發病就會比較嚴重。黃瓜流膠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瓜條,也危害莖葉,一旦發病,瓜條上會有白色或淺黃色的膿狀物。

防治黃瓜細菌性流膠病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1、儘可能的降低棚內溼度:做好日常通風排溼,尤其種植冬茬黃瓜一定要覆蓋地膜,能夠有效的降低棚內溼度,無論天氣好壞都要適當防風,澆地之後更要注意通風。

  2、減少傷口的出現瓜條上的傷口:流膠病菌主要是通過瓜條上的傷口侵入的,而瓜條上的傷口主要是皴皮引起,因此在種植過程中要減少黃瓜皴皮的發生,主要是合理通風,澆水均勻。

  3、噴藥防治:可選用葉枯唑、噻唑鋅、氫氧化銅等藥劑,根據發病程度,對於較為嚴重的流膠,可選用中生菌素+氧化亞銅、細剎+喹啉銅+噻枯唑配方或復配藥劑。

以上是防治黃瓜流膠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閱讀!


種菜姑娘


流膠分兩類

1因黑星 炭疽等真菌引起的流膠,一般是褐紅色,怎麼治,不囉嗦,你們都知道。

2細菌性流膠。症狀是,從莖幹或者瓜條頂部流膠,是乳白色的。

我看過很多農戶用這藥那藥浸瓜條,抹莖幹,扯淡。細菌是隔絕空氣繁殖的菌,從內部產生,用於傷口消毒,那不是扯淡嗎?

正確的做法是,灌根,精甲雙靈,+內吸性好的殺細菌藥。會有效果。

更好的效果是,加入能使藥劑上行的,硼鋅鐵鎂。

最好的效果是,加入特殊物質,能夠使上行不間斷,同時增強植株對這個病菌的免疫。

你問啥特殊物質?不告訴你,萬一你學去了咋整?嘻嘻,其實稍微有點行業內的知識的人,就已經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了。



承影含光


主要是1.黑星病,用苯醚甲環唑,氟硅唑防治

2,蔓枯病,用亞胺唑,甲基硫菌靈,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