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場:合力攻堅助脫貧

核心閱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通過推行掛牌示範、開展分類爭創、創新培養舉措,有效激發了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切實形成了“‘頭雁’領富、黨員帶富、能人幫富”合力攻堅的生動局面。

在“脫貧攻堅黨旗紅”活動中,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通過推行掛牌示範、開展分類爭創、創新培養舉措,有效激發了村黨組織書記、農村黨員以及致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中的帶富領富的動力和熱情,促進了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切實形成了“‘頭雁’領富、黨員帶富、能人幫富”合力攻堅的生動局面。

圍場:合力攻堅助脫貧

廣發永鄉黨委組織駐村工作隊召開第一次駐村幫扶工作日(每月)會議

奪紅旗、爭星級,“頭雁”領富有動力

走進棋盤山鎮惠漢村村部,正門迎面牆上掛著“脫貧攻堅黨旗紅”流動紅旗和四星級村黨組織星級化標識牌,顏色鮮亮,十分顯眼。用村民的話說,這旗和星讓村幹部有了士氣和幹勁,也讓村產業起死回生。

以前村裡有一個磚廠,因環保不達標而關閉,那以後幾年時間裡再無產業。今年,村黨支部書記趙國民萌生了重建新型環保磚廠、帶領村民走“產業脫貧”之路的想法。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早日惠民,他組織35戶貧困戶,以磚廠作抵押在銀行貸款,然後將貸到的款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磚廠之中,貧困戶可獲年終分紅。不僅如此,磚廠還為該村及周邊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就近就業崗位。趙國民說:“以前得不到先進,還可以說人家好村有地理優勢,可現在是讓咱貧困村和貧困村比,要是還得不到流動紅旗,我這書記就真是不合格了。”

御道口鄉一復興地村黨支部書記周禹琴組織29戶貧困戶加入黨支部牽頭成立的“鼎峰種養專業合作社”,將扶貧資金13萬元入股合作社,一年分紅,三年還本,穩定脫貧。組織60戶貧困戶成立“有機馬鈴薯種植合作社”,以牲畜糞便為基礎原料建堆糞廠,一方面廢物利用解決了小街小巷的環境衛生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部分低學歷、無技能的貧困戶就業難問題,貧困戶靠撿糞、賣糞年可增加收入2000餘元。用堆糞廠的有機肥種植馬鈴薯,預計畝可增收6000餘元,可幫助所有入社貧困戶順利脫貧。周禹琴說,沒有星級評定以前幹好幹壞領一樣的工資,現在一顆星4000塊錢,多勞多得,扶貧又是考核定級的重要指標,大家自然都鉚足了勁兒幹。

邵家店村黨支部書記柴景英,結合村情實際,帶領村內留守婦女發展滿繡手工業,建立“公司+農戶”滿繡扶貧模式,發展滿繡家庭手工業56戶,其中貧困戶18戶。依託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與承德皇家滿繡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了“村企合作”訂單式培訓班,開展滿繡高級技藝培訓,累計培訓初級繡娘60人,高級繡娘3人,落實初期產品訂單120件,繡娘年人均可增收240元,使村內留守婦女有了致富的平臺。

圍場:合力攻堅助脫貧

開灤集團駐黃土坎鄉海字村工作隊召開工作例會

亮身份、曬承諾,黨員帶富有監督

“帶動4戶貧困戶種植美國大榛子脫貧,帶動6戶貧困戶種植黑木耳脫貧,帶動6戶貧困戶種植硒鈣谷脫貧”,這是四合永鎮瑪虎溝村黨員在“脫貧攻堅黨旗紅黨員示範牌”上承諾的內容。

為了兌現承諾,陳永廷承包了42畝土地用於種植美國大榛子,僱了4戶貧困戶進行榛林管理和採摘,每戶年可增收1.8萬元。今年他又成立了黑木耳種植合作社,吸納11戶貧困戶入社,在榛林下種植了12萬棒黑木耳。合作社的黑木耳每棒純利潤達1.4元,12萬棒收益16.8萬元,入社貧困戶提前致富。依託鑫達食品有限公司,他又組織貧困戶流轉140畝土地種植硒鈣谷,生產的有機小米畝產達600斤,每畝收益2000元,幫助貧困戶如期脫貧。

54歲的貧困戶王棟一邊包裝小米一邊說:“陳永廷就是不一樣,敢想敢幹,有這樣的黨員帶著幹真是看到希望了。”而對陳永廷而言,黨員示範牌在家門口掛著,時刻提醒自己承諾過什麼,村裡一雙雙眼睛看著,必須得說到做到,否則就抬不起頭來。

哈里哈鄉扣花營村“國林農家院”門口也掛著這樣的示範牌,黨員邢國林說:“開始只覺得這牌子是監督我樹好形象、踐諾守諾的,沒承想還能幫我拉生意。很多遊客都是衝我這黨員示範戶的牌子進來的。每當看到這個牌牌,我就告訴自己得時刻努力,不能讓人戳脊梁骨。”如今,農家院一年下來收入20多萬元,7個服務員都是貧困戶,每人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她們笑稱:“我們這服務員比上公務員啦。”

建基金、培“雙十”,能人幫富有底子

按照“政策上給優惠,經濟上給實惠,政治上給榮譽”的思路,圍場縣委組織部聯合人才辦、就業局、縣供銷社建立“農村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發展專項資金”,通過產業補貼、小額創業擔保貸款、政企銀戶保貸款等形式對致富帶頭人進行政策扶持,幫助全縣125名帶頭人創業致富,帶動900餘名貧困戶順利脫貧。通過“開發、選育、使用”三輪驅動,合力打造“雙十型”致富帶頭人(收入高於當地農民人均收入10倍以上、輻射帶動10戶以上)隊伍,全縣“雙十型”致富帶頭人達致富帶頭人總數的22.5%。

牌樓鄉引入青年致富帶頭人常利峰在牌樓村流轉土地160畝,組建了“眾民薯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納100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負責向貧困群眾提供秧苗、技術,保障銷路,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黃土坎鄉海字村張利偉早年在外務工時瞭解到,黃粉蟲營養價值高,烹飪後是人類享用的美食,直接用是許多動物的超級飼料,因此有了飼養黃粉蟲創業的想法,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一直未能實施。通過鄉黨委對創業扶持政策的解讀、宣傳和對接, 張利偉找到符合自己身份和項目的扶持政策,申請到了啟動資金。建成黃粉蟲養殖廠房1200平方米,半年產蟲1.8萬斤,實現銷售收入11萬元。自己致富的同時,免費為貧困戶提供幼蟲,訂單收購成蟲,帶動13戶貧困戶養蟲脫貧。作為重點培育的“雙十型”致富帶頭人,張利偉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