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集團:鉅額營銷打頭陣背後 研發脫節 營運乏力

太極集團:鉅額營銷打頭陣背後 研發脫節 營運乏力

在太極集團公佈的2019年業績預增報告中,營銷戰略再次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功臣”,而《投資者網》發現,“功臣”背後亦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撐,甚至吞噬了淨利潤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太極集團(600129)營收為77.4億元,同比增長16.9%;同期淨利潤為1.5億元,同比增長87.2%。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近80億元營收的同時,公司的淨利潤不足2億元,較高的營業成本吞噬了淨利潤。

為了提高銷售加大營銷力度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家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以及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藥材種植等完整醫藥產業鏈的醫藥公司,太極集團的研發力度似乎與營銷力度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除此之外,主營業務毛利率逐年下降、收賬能力下滑以及負債加重都在考驗著太極集團

營銷與研發失衡

4月3日,太極集團發佈業績預告,公司2019年1-3月淨利潤預計為3650萬元,同比預增213.8%。公司在公告中指出,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在“有序營銷”的指導下,公司加大市場開發及學術營銷推廣而帶來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其次是控股子公司收到政府補助收入。

“有序營銷”,是太極集團在2016年開始實施的一項戰略。《投資者網》梳理公司近年業績預告公告得知,自2017年中期至2019年第一季度,“有序營銷”頻頻出現在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增長以及業績預增作出貢獻的名單中。

公開資料顯示,“有序營銷”戰略共分為太極集團、省級總代理商、二級經銷商和零售終端四級,各級權責明晰。太極集團作為生產企業,將省級經銷權拍賣給省級總代理商,為它們供貨並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省級總代負責選擇二級經銷商,為二級經銷商提供配送服務。二級經銷商分為連鎖型和配送型兩種,前者為連鎖醫藥企業,為旗下連鎖藥店供貨並對店內銷售人員開展專業培訓,後者直接服務單體零售藥店和診所,在提供配送服務的同時承擔起培訓醫師的責任。

“有序營銷”下,各級經銷商的出貨價由太極集團統一設置,並逐層遞增。其中,太極集團稱藿香正氣口服液是代表“有序營銷”戰略成功的典型產品。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得益於“有序營銷”體系的完全建立,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年銷售額為13.5億元,同比增長32%。

然而,《投資者網》通過梳理公司財報發現,作為“業績功臣”的營銷方案,其背後亦需要鉅額的資金支撐。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太極集團營收為77.4億元,同比增長16.9%;同期淨利潤為1.5億元,同比增長87.2%。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近80億元營收的同時,公司的淨利潤不足2億元,較高的營業成本吞噬了淨利潤。

利潤表明細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總額為21.1億元,佔營收比例超過1/4。此外,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的銷售費用約為19億,同比增長19.03%,營收佔比超過20%。而2017年公司的銷售收入為87.35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0.98億元,同比下降88.54%。

通過對比其他藥企的年報數據,《投資者網》注意到,太極集團不是唯一一個砸重金加大營銷力度的醫藥公司。2016-2018年,東北製藥(14.080, 0.08, 0.57%)(000597)的銷售費用率不斷攀升(從15.31%上升至25.69%),主要是由於銷售推廣費用的投入大幅增加所致。同仁堂(31.620, -0.18, -0.57%)(600085)2018年的銷售費用為29.53億元,同比增長11.04%,主要由本期職工薪酬增長及市場投入增長所致。華北製藥(5.320, 0.11, 2.11%)(600812)2018年的銷售費用為26.39億元,同比增長92.56%,變動原因是公司積極適應行業政策變化,加強精細化招商與終端銷售,加大學術宣傳及推廣。

為了提高銷售加大營銷力度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家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以及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藥材種植等完整醫藥產業鏈的醫藥公司,太極集團的研發力度似乎與營銷力度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年報顯示,2017年,太極集團研發投入總額約為6768萬,同比增長27.42%,佔營收不足1%。2018年中期,公司的研發支出為2697萬,同比增長3.61%。

與此同時,太極集團的研發投入亦低於同行水平。東北製藥2018年研發投入為2.0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2.73%;2017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為1.24億元,佔營收比重為2.18%。2018年,同仁堂的研發投入合計為2.34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65%;2017年,公司的的研發投入金額為2.1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64%。2018年,華北製藥的研發投入為3.33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3.61%;2017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為1.74億元,佔營收比重為2.26%。

財報顯示,公司的主要產品有藿香正氣口服液、注射用頭孢唑肟鈉(益保世靈)、急支糖漿、 氯化鈉注射液、洛芬待因緩釋片(思為普)等。而太極集團在2018年中期財報中表示,公司主要將科研投入放在化學藥產品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中。

營運與償債承壓

公司資料顯示,太極集團的經營業務主要包含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醫藥工業主要生產中成藥和西藥;醫藥商業主要包括醫藥批發及零售,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為進銷差價及通過統一配送獲得收益。

《投資者網》梳理2015-2017年年報得知,作為公司收入主要來源的醫藥工業業務毛利率在逐年下降(從54.97%降至52.99%),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在不斷上升,但營業成本的增幅始終大於營業收入。而作為第二大來源的醫藥商業業務從2016年開始扭虧為盈,但毛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2017年該業務的毛利率為18.84%)。

此外,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太極集團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17.4億元,同比提高46%。與此同時,當期公司存貨從上年同期的22億元增至27億元,據此推測,太極集團的產品在市場上或許存在一定的滯銷現象。在2018年中期財報中,公司披露了一批“骨幹產品”的銷售增長業績,卻不見主打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和急支糖漿的銷售情況。

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當期的短期借款為30.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13億元,合計33.83億元,但太極集團擁有的貨幣資金僅有19.5億元。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旦債務到期,太極集團可能會通過進一步的融資來還債。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18年三季度數據,太極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3.5%,再次舉債則將面臨更大的債務壓力。

在太極集團的股吧論壇中,有股民向董秘提問為何公司的淨利低於同行水平,董秘據此回答道,由於“歷史原因”,公司的資本金偏少(據《投資者網》此前報道,企查查數據顯示,太極集團的註冊資本為5.57億元,低於13.7億元的同仁堂、10.4億元的雲南白藥(89.150, -0.83, -0.92%)和25.2億元的哈藥股份(5.830, -0.01, -0.17%)),公司的發展依靠自身積累及負債,導致各項成本費用較高,利潤偏低。公司將提高藿香正氣液、急支糖漿、益保世靈、小金片、美菲康、思為普等核心產品市場份額,全面用智能化提升公司效益和市場佔有率,同時改善業務結構和產品結構,向高毛利、高產出品種和市場聚焦,降低銷售費用。

而對於公司是否有計劃減少負債率,董秘稱公司將通過企業增加資本積累、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負債轉股,盤活存量資產,加速資產週轉效率等方式多渠道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投資者網》注意到,2017年,太極集團在冬蟲夏草產區啟動冬蟲夏草工程項目。在對投資者所提問題的回答中,董秘稱公司正按既定計劃開展蟲草野生撫育,蟲草生長週期為3-5年,目前暫未產生收益。

此外,備受關注的太極集團新品——芪燈明目膠囊(中藥口服制劑)於2017年完成預試驗。2018年3月,太極集團向藥審中心提出召開 “芪燈明目膠囊”治療DME(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黃斑水腫部分)有條件批准上市的溝通交流會申請。據董秘在股吧透露的消息稱,公司預計於2019年正式啟動臨床觀察,有望在三年內完成“有條件批准上市”臨床試驗。而新品是否能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還有待觀察與驗證。

針對上述有關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太極集團,對方未予置評。(思維財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