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文 | Fuki

繼去年9月上映的《大蛇》分賬金額突破5000萬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年有餘。猶記得去年年底,行業內許多人都在期待著今年的網大市場能夠乘勝追擊,再創票房新高。然而第一個季度已經過去,這段時間內上映的網絡電影不僅沒能創下票房新高,連突破千萬的作品都屈指可數。網大市場不僅沒能迎來春風,寒意倒是倍增。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優酷19年、18年1月網大分賬榜單)

根據優酷、愛奇藝兩家網大頭部平臺所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分賬榜單數據顯示,今年的頭部作品市場表現普遍低於去年同期。如優酷平臺1月榜單分賬最高的《東海龍棺》分賬金額583萬,與去年同期《青天降魔錄》的2370萬相差一千餘萬。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優酷19年、18年2月網大分賬榜單)

2月榜單冠軍《唐伯虎點秋香2019》分賬金額有所回升,達到1457萬,但仍低於去年同期《鎮魂法師》的3555萬票房成績。愛奇藝前三月的整體分賬表現優於優酷,但同樣低於去年同期作品表現。

去年的這個時候,《靈魂擺渡黃泉》早已順利出圈,成為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口碑票房雙收網大。今年已經來到了4月,整整一個季度過去竟沒有一部作品能夠成為小爆款。2018年全年優酷愛奇藝平臺分賬票房超千萬的影片共有34部,以目前的市場表現,今年追趕去年紀錄已經很有壓力,刷出新高更是難上加難。頭部作品乏力,普遍質量欠佳,網大市場恐怕又要被無情的現實一拳打回原形,夢碎2019。

誰能救網大?這個問題似乎又沒了答案。

頭部公司轉場,青黃不接

分賬模式本在網大市場興起,如今網劇市場卻有了後來者居上之勢。自2016年愛奇藝首次提出分賬網劇模式以來,騰訊、優酷先後入局,2018年全年分賬網劇數量已達上百部。這種在付費生態下誕生的用戶導向產物給了內容方巨大誘惑,新片場、映美等頭部網大公司先後轉移陣地,紛紛開始探索分賬劇市場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網大市場題材始終存在著一定侷限性,開拓新疆土的道路比想象中更為崎嶇。如此前有冒頭之勢的女性向網大,經歷數月發展後市場表現並無起色,至今未出現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作品,就連行業內頭部公司和部分導演都對其前景感到堪憂。然而同樣題材的作品投放在分賬網劇市場,效果卻要好得多。與網大相比,分賬網劇的製作週期相當,但面向的受眾範圍要比前者大得多,盈利空間也要更廣,顯然誘惑更大。

而另一方面,主流市場的男性向網大經歷了幾年發展,質量雖有明顯進步,內容和題材卻仍在原地打轉,已經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質化。鸚鵡君觀察了最近幾周頭部平臺的網大上新榜單,均發現了新作少和創新少的問題。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2019年第一季度除愛奇藝以外的兩家頭部平臺網大上新數量都十分有限,同時,頭部作品題材仍然多聚焦於奇幻、仙俠、古裝、動作、恐怖、冒險等。少數的像《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和《最後的日出》這類新題材網大,創新可嘉,可惜卻均未能得到亮眼的市場成績。

觀眾審美疲勞,監管雪上加霜

照此模式發展下去,若頭部網大公司將重心轉移至分賬網劇市場,那麼網大市場的頭部陣營又將損失幾員大將。中後部公司無人能夠脫穎而出,網大市場遲早會失去活力,無人創新,故步自封。而這也將直接導致觀眾們的審美疲勞,市場千變萬化,即便是圈層性極強的網絡電影,其受眾群體的審美也會改變和進化。如果網大跟不上觀眾的節奏,那麼市場將會淘汰它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此外,網臺趨同的監管政策也對網大市場產生了讓人無法忽視的影響。今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佈了一則《關於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系統升級的通知》,未來,投資超過100萬的網絡電影作品將由線上發行平臺代為備案變為出品方自主備案。

備案主體的變更在無形中將壓力轉移給了內容方,在政策限制之下,內容方未來在進行創作時必然要著重考慮內容的安全性,行事將更為保守。在這個受眾圈本就侷限的市場中,路很有可能會越走越窄。第一季度或許只是個開始,至於新規之下網絡電影市場是否會產生鉅變,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分賬突破5000萬後,網大被“打回原形”?

2018年,中國網絡電影整體分賬票房超過6.5億,年度分賬票房冠軍《大蛇》票房超五千萬。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成績讓許多人都開始暢想未來,豎起更高遠的新目標。然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網絡電影市場表現像是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我們不得不承認,《大蛇》可遇不可求,網大市場仍然前景堪憂。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