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走狗屎運了,並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武夫也能當皇帝!

劉裕,小名寄奴,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嗜好賭博。除了孝順父母之外,當時的劉裕似乎沒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長處,一點都看不出未來能做皇帝的樣子。劉裕小時候沒什麼出息,長大後參軍投靠了北府將領劉牢之,漸漸地開始在軍隊裡嶄露頭角。史書給劉裕的評價是“好騎射,喜弄拳棒,智勇過人”。軍營沙場正是最利於他表現自我的好去處。後來孫恩起義爆發,劉裕被劉牢之聘為參軍,藉助孫恩這個跳板迅速崛起,成了北府軍中冉冉升起的將星。

劉裕走狗屎運了,並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武夫也能當皇帝!

權臣桓玄篡位之後,劉裕義憤填膺地帶兵去討伐他,最後將桓玄和他的一干親戚殺得一乾二淨,把流離失所多年的皇帝司馬德宗接回了建康,重新尊為皇帝。劉裕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志的人。以前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帝王夢,所以一直不斷擴充實力。等到他真正擁有實力時,也不由得開始幻想起做皇帝來。

劉裕走狗屎運了,並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武夫也能當皇帝!

兩晉南北朝時期士族門閥觀點盛行,像劉裕這樣出身於布衣的,能做個大將就已經是頂天了,想做皇帝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劉裕當然也知道這種觀點根深蒂固地存在人們心中,雖然他自己是英雄不怕出身太單薄,但是也不敢急於稱帝。連家世顯赫的桓玄稱帝都失敗了,看來這做皇帝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劉裕征討南燕國,討伐孫恩餘黨後,功勞無人可比。雖然爵位沒有上升,但是官職已經升到太傅了,職權僅次於晉安帝。此時安帝給劉裕的封賞是劍履上殿,入朝不屈,攢拜不名。破北貌,滅後秦後,劉裕回到建康被安帝封為宋公,並且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宋國。此時的劉裕已經完全具備篡位的條件和勢力了,差的只是一個正式的名號而已,因為晉朝的實力完全和他的宋國沒得比。就在劉裕野心勃勃想要稱帝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一件事,大大影響了劉裕的心情。一直在幕後支持劉裕南征北戰的劉穆之病逝了。劉穆之當時已經看出劉裕有篡位的野心,所以在劉裕當上宋公的時候很不高興,因此一病不起。劉穆之死後,劉裕已經沒有什麼征服的慾望了,他想的只是混個皇帝的名號而已。劉裕為什麼還不稱帝呢?因為他顧忌著一個古老奇妙的預言——“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皇帝就是司馬德宗的爸爸晉武帝,這條預言的意思就是司馬德宗之後還有一任東晉皇帝,只要司馬德宗還活著一天,東晉王朝就不可能滅亡。

劉裕是個非常迷信的人,因為這條預言直對司馬德宗心懷不軌,總想找個機會害死司馬德宗。司馬德宗的弟弟司馬德文看出了這一點,一直和自己的哥哥寸步不離,使劉裕遲遲下不了手。後來,劉裕趁司馬德文生病的時候,派人勒死了司馬德宗。司馬德宗是個白痴皇帝,而且生理上也有問題,根本不能生孩子。為了按照預言再立一位皇帝,劉裕只好將司馬德文又推上了皇帝的寶座。晚年無事可幹的劉裕每天都琢磨著當皇帝的事,但這事又不好意思自己說出口。於是有一天,劉裕在宋國大召群臣,對大家說,我這樣位極人臣,對國家很不好,我決定把所有的職務都辭掉,把位置空出來,然後回家養老。眾位大臣都不開竅,對劉裕歌功頌德番,然後勸他把那虛偽的話收回去。劉裕恨鐵不成鋼,怒氣衝衝地看著這些大臣,心裡在說,怎麼這些人竟沒一個懂我的意思啊!

劉裕走狗屎運了,並不是只有讀書才有出路,武夫也能當皇帝!

一個叫傅亮的大臣看宋王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終於悟出點了什麼,他突然站出來對劉裕說:“我想回一趟建康。”短短几個字,勝過群臣的千言萬語。劉裕很高興,心想終於有人明白我的意思了,於是問他要多少軍隊。傅亮表示幾個人就夠了。傳亮到了建康,把朝廷的大臣都籠絡好了,然後把早已準備好的詔書遞給司馬德文,讓他照抄份。司馬德文當然是個聰明人,乖乖地抄寫了退位詔書,然後傳旨劉裕,讓他登基做皇帝。就這樣,劉裕在63歲這一年終於如願以償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

司馬德文讓位讓得很爽快,他對群臣說:“早在桓玄之世,晉朝已經失去天下了,但是在劉公的輔佐下才又苟括二十年,所以我今日禪位,完全是心甘情願。劉裕顯然對司馬德文這番心靈告白很滿意,他命人給退位的司馬德文修建所新的宅子,並且依然享受以前的生活待遇。可惜的是,一年之後有大臣勸劉裕,做人還是圖一個安全和實惠,別去貪圖什麼虛名,這樣會大禍臨頭。

劉裕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殺死了司馬德文。劉裕連殺兩帝奪取了東晉江山,的確做得有點不地道,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自他之後的劉宋才會出現那麼多爭權算位的故事。

謝謝大家!讀完了小編的這篇關於劉裕個人見解的短文,嘻嘻,喜歡小編文章麼?下次想要了解誰呢?點贊留言,小編繼續流露好看有意思的個人觀點!喜歡的話請給小編點贊留言喲,後期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