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上回說到了慈禧的成長環境和性格,請點擊連接閱讀: 是什麼樣的機會沒有讓慈禧平平淡淡地過這一生,而開啟了另一種生活呢?就是清朝的選秀制度。

後宮佳麗三千,這麼多美女從哪裡來呢?

都是選秀女選出來的。

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清朝選秀女,有兩種。一種是在內務府三旗的普通人家中選,內務府三旗就是指清朝起家時,由皇帝親自率領的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就是所謂的上三旗。每一年舉行一次,這種選秀主要是為宮裡挑選宮女,伺候主子的。除了各邊能被皇帝看中晉升為妃嬪外,其他服役到25歲,都要回家嫁人。

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另外一種選秀是在全部八旗中選,這種選秀很重要,也很嚴格,因為它主要是為皇帝、皇子、皇孫、親王們,物色以後的結婚對象,每三年舉行一次。所以說,選秀女不只是為皇帝選的。不是所有的旗人家女子都有資格參加的。嘉慶年後就規定,參選的家庭,如果是在京為官,需要文官在七品以上,武官在六品以上,如果是外任的官員,文官要在五品以上,武官在三品以上。對女子本身也得有要求,必須在13歲到17歲之間,不能身有殘疾,不能裹足。美不美倒是次要,保證滿洲高貴且純正的血統才是首要。

1850年的2月份,惠徵帶著全家在歸綏道安頓下來沒幾個月,當時的政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道光皇帝去世了,他的兒子咸豐繼位,新皇帝只有19歲。為了充實後宮,那麼全國就開始了選秀,滿洲八旗符合條件的女子都要必須參加。因為乾隆皇帝曾經規定過,未選的女子斷不可私自與人結親務虛,照例挑選後方準結親,必須皇帝先挑,皇帝挑剩下了之後,你們這些八旗的女子們才能夠跟其他人進行結婚。

慈禧是有資格的,當時她父親在地方任道臺,是正四品文官,慈禧那年17歲。其實她和她的妹妹都有資格。

1852年慈禧回到北京,住進原來的老家,倒持倒持,等待選秀的開始。這年選秀的時間1852年的3月份,慈禧太后就將要同來自全國各地的秀女從皇帝面前走過,由他來審閱挑選。

清朝選秀女其實有固定的程式。入宮前一天,秀女們都必須乘坐在騾車前往紫禁城。這種騾車就是我們經常在清宮戲中常看到的帶棚的馬車,相當於當時的出租車。

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選秀前一天下午,眾多載著秀女的騾車就從北京城各地一顛一顛彙集在皇城的北門也就是地安門外等候。皇城是紫禁城外的一圈,為皇室提供活動場所,天壇、地壇、西苑等,裡面還住在王公大臣等重要人物。門進進出出的人很多,十分忙碌。到了黃昏,一切安排停當後,會專門為秀女清出一條大道,騾車就井然有序地從北向南穿過北皇城,來到紫禁城的神武門旁邊。

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或者是後門。為什麼選擇神武門讓秀女進入呢?因為當時重男輕女,女人只能從後門進出。紫禁城的前門是哪裡?是午門。午門後是規模宏大的外朝宮殿,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前三殿。在那裡是非常莊嚴肅穆的地方,是舉行典禮的地方,一般是禁止女人涉足的。但也有例外,當皇后明媒正娶的時候,必須要走前門的。

秀女不能和皇后比,他們只能走後門。

這一夜,秀女們將要在神武門外的廣場上,各自的騾車裡會潛伏著過夜。3月份的北京夜裡還是有點涼爽的。第二天天明之後大門開放,他們就從車上走下來,由太監領入宮中,引到皇上、太后面前供他們選閱,幾個人站成一排,在皇上面前,特許他們立而不跪。皇上如果需要的話,會需要仔細的去觀看他們的相貌身高之類的。

其實選秀它並不是選美,他的門第品德是主要的考察標準。冊封后妃的記載當中經常看到的字眼並不是貌美,而是什麼?出身名門,寬仁孝慈等等,並不是漂亮。當然漂亮也非常重要了,所以這天女孩子們都穿著滿族服飾,但是並不允許過分的捯飭打扮呢。

慈禧就在這場選秀中被選中了,是什麼讓她成功的呢?美貌?還是品德呢?

論美貌,慈禧不是傾國傾城沉魚落雁,但是慈禧的相貌並不醜,而且還算得上一個美人。先說他的個頭,雖然只有1米5幾,但是她看上去非常的高,為什麼?這是得益於滿族的服飾。

慈禧那些事2:選秀入宮,是貌美還是心機?

她們踩著高高的花盆地,那麼這個花盆底有14釐米,所以你踩上去之後像踩著高蹺一樣,而且頭飾非常的繁複,也高高的隆起,那麼這樣一來腳下和頭上就會讓這個女子顯得非常的高。 只要你昂首挺胸,整個人就會顯得十分挺拔。

然後,再說說她的皮膚。她的皮膚非常細膩,何以為證呢?其實沒有直接證據,但是史料可以證明她老年的時候皮膚很細膩。

當時的宮女或者是外國的一些人士回憶說, 慈禧太后晚年他的一雙小手還跟小姑娘似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夫人曾經給晚年的慈禧畫過像,她說,“慈禧有著靈活的紅嘴唇,魅力的微笑, 堅定的下顎給人以決心,但不固執的印象。”

因此啊,慈禧老年皮膚都這麼好,那她年輕的時候應該也不差。但是,我們覺得慈禧能在選秀中脫穎而出,有一個殺手鐧, 那就是她的眼睛。

慈禧的眼睛非常厲害,可以說話,可以用眼神殺人。在宮中服務多年的一個老太監,信修明,他寫過一本宮廷回憶錄,裡面有描述過慈禧當太后的眼神:

慈禧太后的威嚴都在眼神當中,平日裡直如日電,沒有人敢和他對視,聲音也非常洪亮。每次召見群臣的時候,慈禧太后都會噓寒問暖,讓大臣的心情有意外的感激。初次見面的時候必定會問大臣的家中日常的瑣事,比如說妻妾子女等等。對於老臣之飲食起居, 都切囑之以珍重,令大臣等幾乎忘記是在朝廷之上。 言談之間忽然詞風轉變,眼光灼灼,問某一件事情,你們辦的怎麼樣?這一問往往令人打之不急,不由汗透衣褂。

所以每一位大臣覲見退朝的時候, 差不多都是滿頭大汗。 袁世凱就曾經說,“餘在萬軍之中, 心繫坦然。獨朝見 太后時不知汗從何處來,而如此之心怯也。”

這說明慈禧太后的氣質十分威嚴,眼光如電啊。由此推斷,她年輕時也是眼睛流波。那是不是她拋出的媚眼迷住了皇帝呢?肯定不是,選秀是非常嚴肅的,她敢拋媚眼也是活得不耐煩了。 慈禧肯定是在和皇帝、太后的眼神交流中,流露出了平時磨礪出的自信、堅定,讓她與眾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打動了皇上。

慈禧入圍了秀女,並評了級別,她評到了“貴人”這一級,並且取了“蘭”字,因此慈禧一開始被人稱為“蘭貴人”。

1852年6月26日,慈禧正式入宮。年輕慈禧在宮中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貴人是一種怎麼樣的級別呢?她有沒有像宮鬥戲演得那樣憑藉自己的美貌和狡詐,在爾虞我詐中逐步成長,步步高昇呢?

請您持續關注,閱讀下期慈禧那些事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