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季同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机电专家和佛学家,在数学、机械工程和佛学领域造诣颇深,曾被学界认为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学论文第一人,尤其是在教子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其儿女们也都皆学有所成且功成名就,他们是王守竞、王守融、王守武、王守觉、王淑贞、王明贞,几乎都是在中国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季同

王季同(1875—1948)字孟晋,号筱徐,江苏苏州人,1875年1月4日出生于苏州官宦世家,他是明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后裔,其父亲王颂蔚是光绪六年进士,是清朝三品大员,也曾是蔡元培当年在京城参加会试时的恩师,其母王谢长达与陈星昭、蒋振懦于1905年创办了苏州振华女校,章太炎、蔡元培等人鼎力支持并亲自担任校董。

王季同自幼喜爱数学,1895年毕业于京城同文馆并留馆担任了算学副教习,期间著有《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荣公式》等著作,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西方现代数学的重要书籍。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季同全家福

1909年,王季同曾被清政府派驻英国担任驻欧洲留学生监督署随员,并曾在英国的英吉利电器公司和德国的西门子电机厂考察实习,他于1911年7月曾在英国爱尔兰皇家科学院会刊发表了《四元函数的微分法》,这篇数学论文在当时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准,被誉为“王氏代数”,也被中国学界认为是中国学者最早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比胡明复于1918年在《美国数学学会会刊》上发表的博士论文《具有边界条件的线性积分—微分方程》早了七年之久。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王季同曾应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之聘,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从事组织、学制及学校登记等工作,曾与夏曾佑、蒋维乔、钟观光、钱均夫、许寿裳、周树人、胡梓方等人一起共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季同曾筹资二万余元与“海归教授”周仁在上海创办了大效机械厂,期间研制成了一台25马力冲灯式双气缸柴油引擎,其后又先后在聂云台创办的中国铁工厂担任顾问总工程师、在镇江电厂担任工程师。

1927年底,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邀请王季同、张乃燕、杨杏佛、胡刚复等人30余人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王季同与当年的老搭档周仁等人共同创建了工程研究所,并在工程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由周仁出任所长。

王季同中年以后,把主要精力用于佛学研究,他在家中设有佛堂,日坐一炷香且从不间断,他认为无论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理论上或应用上的一切发明,无不从刹那定境中现量发出,其主要佛学著作《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曾在中国佛教界风靡一时。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

王季同曾先后迎娶了管尚德、管尚孝姊妹俩,管尚德于1906年生下女儿王明贞时得产后褥病亡,王季同又迎娶了自己的妻妹管尚孝,他与两任妻子共生育了12个子女,但其中有5个尚未成年就夭折了。

而王季同成年的七个子女排行如下:三女王淑贞、四子王守竞、五女王明贞、七女王守瓈、九子王守融、十子王守武、十二子王守觉,从上述排行中可知老大、老二、老六、老八、老十一夭亡。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季同(后排最高者)与家人合影

王季同的儿女们都非常优秀和出众,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王季同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他总结归纳为三句半话:一是言教不如身教;二是多说不如多看(观察孩子);三是尊重自我发展;最后半句是——少管,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王淑贞(1899—1991)先后就读于苏州景海女塾、苏州女医学校、巴尔的摩高氏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于192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堪称是“学霸”级女留学生,因为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全美顶级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齐名,彼此不分伯仲,王淑贞长期在上海从事医学临床工作,是中国卓越的妇产科专家之一,北京以林巧稚最为著名,而在上海以王淑贞为代表,因此素有“南王北林”之说。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淑贞

王守竞(1904—1984)先后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北京清华学校、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令人称奇的是,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而在哈佛大学获得的是文学硕士,最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他在量子力学领域造诣颇深,其博士论文没有导师的签名,因为没有人能够指导他,他的多原子分子非对称转动谱能级公式被称之为“王氏公式”,至今仍被大学物理教科书引用。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守竞(左一)与同事合影

王守竞曾先后出任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参与筹建了中国物理学会,后在兵工署长俞大维力邀之下投身国防事业,负责筹建光学器材厂和中央机器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发电机、第一台大型汽轮机、第一台500马力电动机、第一台30-40吨锅炉、第一座铁合金冶炼炉等,并于1942年研制和生产出5辆“资源牌”4吨汽车,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守竞

王明贞(1906—2010)先后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其撰写的博士论文《玻耳兹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首次独立地从福克—普朗克方程和克雷默方程中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分布函数,王明贞与导师乌伦贝克合作发表的《布朗运动的理论》论文,是关于布朗运动的经典之作,一直是统计力学重要参考文献之一,王明贞曾在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担任理论物理组副研究员,而当时雷达研究是美国最高国家机密,王明贞在这个雷达实验室工作的非常出色,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也是清华大学校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明贞

王守瓈生卒年月不详,她是王明贞的妹妹,王明贞在其回忆录《转瞬九十载》中,称她这个妹妹的名字是王守硔,但无论是王守瓈还是王守硔,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相关信息,王守瓈没有沿用两个姐姐的“贞”字,而是依其兄弟取“守”字,由此可见其性格之独特,她于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随吴有训的研究生陆学善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长期从事物理学的翻译,她也是兄弟姊妹中最不透明的人而不被外界知晓,但其丈夫陆学善是五十年代的学部委员。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陆学善

王守融(1917—1966)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清华大学,曾任中央机器厂工程师兼第七分厂厂长、加拿大帝国机器厂设计工程师、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解放后任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精密机械及仪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中国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之一,文革时受迫害自杀。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守融

王守武(1919—2014)小学就读于上海私立民智中小学,中学就读于苏州中学,大学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并在迁往四川宜宾李庄的同济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工程力学,以《一种计算金属钠的结合能压缩率的新方法》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五十年代初回国后,先后出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109厂厂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守武

王守觉(1925—2016)中学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抗战爆发后辗转流亡到昆明完成初高中学业,并于1942年6月考入西南联大电讯专修科,于1944年秋在李庄同济大学参军抗日,服兵役两年后在上海同济大学继续学习并于1949年毕业,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曾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列别捷夫研究所进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守觉

王季同的子女们如此优秀,与其家庭传承是密不可分的,其父王颂蔚和其母谢长达共养育了王季同他们兄弟姊妹九人,他们也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人中俊杰,我们在此简要盘点一下他们的名字,哪一个不都是青史留名,男子有:王季烈、王季同、王季点、王季绪;女子有王季昭、王季茞、王季玉、王季山、王季常。

我曾写有《王季玉:一个终生未婚的女教育家》一文,这里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王季同的妹妹王季茞,1905年时任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在江南选派赴美留学生,原计划这批留美学生是遴选20人,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最终只派出了11名男生和4名女生,而这4名女留学生就是王季茞、胡彬夏、宋庆龄、和曹芳芸,而这15名留学生是继留美幼童归国之后,清政府首次公派的赴美留学生。

王季同与他儿女们的科学人生

王季茞在美国

王季茞曾以博士论文《中国皮蛋和可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于191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据悉王季茞也是中国女性获得欧美博士学位第一人,她没有回到国内,而是一生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