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2019年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诞辰110周年,为了缅怀和纪念共和国的功臣,许多地方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各种媒体也都竞相报道了郭永怀的生平和事迹, 作为自媒体作者,我也蹭一下热点,写一写我眼中的郭永怀,此前我曾写过“两弹一星”群体中的程开甲和于敏,尽管阅读量低得可怜,但我还是愿意怀着崇敬之心去记述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甚广,经常被人引用,而中国人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那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郭永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杰出的科学成就,也是离不开老师们的培养和指导。

1929年秋,来自山东胶东半岛的农家小子郭永怀,考取了私立南开大学预科理科班,两年以后就读于物理系,当年南开的物理系赫赫有名,创建者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者之一饶毓泰先生,他于1922年在南开创建了物理系并任系主任。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前排左一)与同学合影

饶毓泰于1922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他同一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还有李书华,而在1922年之前中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仅有三人,分别是1907年的李复几、1914年的李耀邦和1918年的胡刚复。

郭永怀入读南开之时,饶毓泰刚刚离开南开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进修,因此二人不可能产生交集,但饶毓泰教授的鼎鼎大名,郭永怀应该有所耳闻,毕竟那时的南开大学规模并不大。

接替饶毓泰出任南开物理系第二任系主任的是顾静徽教授,于1931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也是中国女性获得物理学博士第一人,当年9月就被张伯苓聘为物理系教授兼物理系主任,顾静徽对天资聪慧的郭永怀非常赏识,倾自己所能传授现代物理学知识。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顾静徽教授

郭永怀与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南开也有交集,比郭永怀年长两岁的吴大猷当时是物理系的助教,有机会为正在读预科理科班的郭永怀授课,郭永怀入读物理系时,也正是吴大猷办理出国前后,吴大猷是在饶毓泰和叶企孙的联合推荐之下,获得了“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的乙种研究补助金,而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深造的。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吴大猷获博士学位时留影

1933年,顾静徽被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她曾指导刚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吴健雄研究低温下某种气体分子光谱,正是在顾静徽的游说和举荐之下,吴健雄才前往美国留学,并最终成为世界物理学界的翘楚。

顾静徽教授在离开南开大学之前,特别将自己的得意弟子郭永怀举荐给了刚刚出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的饶毓泰,饶毓泰是1932年从德国回到北平的,并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一年以后,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之邀,接替著名物理学家王守竞出任物理系主任,并长期兼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北大物理系师生合影

饶毓泰教授对来自南开物理系的郭永怀格外器重,毕竟他曾执掌南开物理系达七年之久,而吴大猷就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他极力培养郭永怀也在情理之中,在北京大学又读了两年的郭永怀本科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35年成为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首批培养的研究生,这批研究生除郭永怀之外,还有马仕俊、卓励、赵松鹤等人。

郭永怀在北大读研究生期间,除了师从饶毓泰等教授之外,又再次师从于吴大猷,1934年夏吴大猷应恩师饶毓泰之邀回国出任北大物理系教授,他把世界物理学最新前沿学科——“量子力学”介绍给了中国物理学界。

“七七事变”之后,郭永怀随北京大学西迁长沙、昆明,此时的西南联大物理系几乎云集了全国物理学界的精英,这其中包括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郑华炽、霍秉权、任之恭、吴大猷、张文裕、孟昭英、朱物华等人,由饶毓泰出任西南联大物理系主任。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在西南联大学生注册表

1939年夏,中英庚款董事会组织了第七届赴英留学生招生考试,郭永怀与林家翘、钱伟长等21人成为幸运者,这次考试由1931年设立在南京的中英庚款董事会组织,而这个董事会成员由中英双方人员构成,庚款留英考试始于1933年,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第八届因欧战爆发而停止,后来又组织了两届考试,前后九届共招考选送了193人。

第七届留英生正准备赴英国之时,德国于1939年9月1日以闪电战进攻波兰,英国和法国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七届庚款留英生被迫改派至加拿大留学,郭永怀等人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前往加拿大留学的,1940年8月郭永怀与第七届庚款留英生乘“俄国皇后号”邮轮赴加拿大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许多人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这让多伦多大学的导师们颇为惊讶。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第七届留英生在邮轮上合影

1941年5月,郭永怀转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并在加州理工结识了同门师兄钱学森,两人由此结下了一生的友谊,尽管郭永怀比钱学森年长两岁,但钱学森却已经于1939年6月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而郭永怀以博士论文《跨声速流不连续解》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其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比钱学森晚了好几年。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冯·卡门教授

加州理工学院创建于1891年,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也是最典型的精英学府,在世界科技界久负盛名,当时也是国际上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当年师从冯·卡门教授门下的除了钱学森和郭永怀之外,还有钱伟长、林家翘、范绪箕和张捷迁,时间大致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而二三十年代出身于加州理工的中国著名学者有周培源、赵忠尧、谈家桢等人。

从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的郭永怀,被其导师冯·卡门教授推荐到康奈尔大学工作,钱学森亲自开车将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也曾是冯·卡门教授学生的威廉·西尔斯教授在康奈尔大学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郭永怀很快就成为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钱学森与冯·卡门教授等人合影

郭永怀与钱学森合作研究了“跨声速流动”课题,并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被实验所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理论奠定了基础,其论文震惊了整个学界,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数论论文之一,声名远播的郭永怀很快就应邀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

1948年2月,郭永怀与正在康奈尔大学留学的李佩结婚,李佩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李佩比郭永怀小八岁,二人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很小,李佩是1947年初入读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他在康内尔校园内曾聆听过郭永怀的一次报告,由此与郭永怀相识相恋并结为伉俪。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与李佩合影

1949年,郭永怀为了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中的一个难题,研究出一种计算简便且实用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种计算方法在许多学科领域都能被广泛应用,郭永怀之名再一次影响了国际学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阻止了郭永怀和李佩归国的脚步,中美两国成为交战国的双方,这让郭永怀颇为苦恼,为了避免美国有关当局蓄意制造麻烦,郭永怀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全部在公开场合投入篝火中付之一炬,他的这一举动,曾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甚至连李佩都不解郭永怀的苦衷。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与李佩

郭永怀还毅然决然地婉拒美国同事邀请他参加机密项目的研究,为的就是方便脱身回国,以防止美国人刻意阻止他回国,他与妻子李佩一边在康奈尔大学教书,一边在等待回国的时机,1951年8月26日郭永怀与李佩唯一的女儿郭芹来到人世间,给夫妻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与妻子、女儿合影

冲破重重阻力回国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致信郭永怀,此时钱学森的身份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他极力邀请和期盼郭永怀能够早日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郭永怀于当年底就携妻女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他的老师们

郭永怀塑像

中国科学院安排郭永怀与钱学森一道工作,任命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从此,郭永怀将他的一腔热血和全部智慧贡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直至他生命的终点,郭永怀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群体中,唯一因公罹难的烈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