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蘇東坡為世人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他有精忠報國的心,卻在人生志向遠大之際頻頻被貶謫,其為官之路是充滿曲折的。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唐宋八大家

​在這樣的個人背景下,蘇東坡的意氣風發、書生豪情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作為北宋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一位文人,他不免會和其他人一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其中,他對諸葛亮這個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先後有若干次的評價,但前後評價的語氣和闡述卻自相矛盾,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嚴重。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才使得他做出瞭如此的改變?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諸葛亮

首先看一下這經典的兩首詩詞。

第一首是他在早期所作的《諸葛亮論》。這個作品洋洋灑灑數百字,有論有據,但字裡行間卻無不透露出他對諸葛亮的嘲諷、批判之意。

具體來看,蘇東坡在文中用了“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一句綜合表明諸葛亮在幫助劉邦奪取天下中是有失職和方法不當的,這也暗示此篇必定不是用來誇讚孔明的;接著他用了“不數月……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來舉例說明諸葛亮在面對劉璋的事情中所用之法不仁不義;他將諸葛亮與曹操做對比,甚至指出除了“忠信”之外諸葛亮皆不如曹操。以上是蘇東坡從品質上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不屑與批評。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曹操

在之後的一段中,他又從軍事戰術上,用“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此有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孔明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等句來論述諸葛亮在整個事業生涯中的錯失良機。這字裡行間無疑透露著他對諸葛亮的批評和遺憾。

作為一名北宋文人,對中國歷史中最為著名和出神入化的軍事家諸葛亮,在別人推崇備至的時候他卻一臉不屑,指出其戰略戰術、個人品質等多方面的問題,這樣大膽的論述在今日都會令人大吃一驚,更不用說是在當年的北宋了。

但經歷若干年的滄桑歲月,蘇東坡卻對諸葛亮做出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論述,可謂是自相矛盾、大相徑庭。

第二首名為《諸葛武侯畫像贊》,蘇東坡在其中用“移五行之性,交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對其作出了正面的、積極的高度的評價。

那做出這種自相矛盾的評價有何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耳濡目染、豪氣沖天」

為何他會寫出第一首詞?其實可以用“耳濡目染、豪氣沖天”這八個字來形容。蘇東坡與他的父親蘇洵、他的弟弟蘇轍同在“唐宋八大家”之中,並被世人稱為“三蘇”或者“一門三學士”可見蘇東坡從小在文學上必定受其家庭的薰陶和影響。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三蘇

其實,不僅是蘇軾,他的父親蘇洵以及他的弟弟蘇轍對諸葛亮都曾做過評價,而且毫不意外、清一色全是貶低、嘲諷諸葛亮之作。例如,蘇洵曾用“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蘇轍曾用“不忍忿忿之心……則是其氣不足尚也。”等句毫不客氣地對諸葛亮進行批評與貶低。因此在這樣的家庭文學氛圍下,蘇東坡又怎能不被感染呢?

再者,因為有其父的名聲,蘇東坡必定發奮讀書、嚮往考取功名之後能在朝廷一展宏圖,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心絕對是有的。再加上他本身文學素養和造詣已嶄露頭角,年輕氣盛的他看待曾經的王侯將相又何嘗不想超越之?

諸葛亮本身是蜀國重臣,而作為土生土長的、地處四川的眉州眉山人,蘇東坡從小就對諸葛亮的事蹟熟悉萬分,對受萬人敬仰的諸葛亮既敬佩又羨慕不已。在這種大環境和大背景之下,充滿才情的蘇東坡也一定會不走尋常人之路、發表一系列驚人之言論,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與獨特眼光。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三國巴蜀

那若干年後,他為何又情願做出自相矛盾的評價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時光飛逝,曾經一心想入仕的蘇東坡實現了當初一部分的願望。他憑著才情順利入仕,但在若干年的打拼之中他發現其實這條路並不好走。

在他最想要一展宏圖的時候,他卻五次三番地被髮配、被貶謫,在這些偏遠之地消磨他的意志、耗盡他的壯志。他的人生中還經歷了類似“烏臺詩案”的極大波折,這些都對蘇東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蘇東坡

若干年後,當他看到諸葛亮的畫像之時,相信他一定羨慕不已。諸葛亮在他曾經的筆墨中哪怕再不堪,諸葛亮始終有敬他、懂他、重用他的劉備和蜀國將領;哪怕再不堪,諸葛亮從未被貶謫、從未被朝廷所陷害;哪怕再不堪,諸葛亮從入仕開始的一生都能盡力施展宏圖、為國家鞠躬盡瘁;哪怕再不堪,在諸葛亮手中的蜀國仍可圈可點……相比之下,蘇東坡自己的才學所運用和發揮的範圍還遠遠不如諸葛亮。因此,在結合自己壯志難酬的一生,蘇東坡才領悟到諸葛亮在權衡各種利弊中的不易,最後才會敬諸葛亮一句“真臥龍也。”

為何蘇東坡對諸葛亮的評價會自相矛盾?究其原因、品其心志

諸葛亮

其實,從蘇東坡對諸葛亮前後矛盾的評價來看,這就是蘇東坡自己一生的心路歷程、濃縮了蘇東坡感嘆自己人生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