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患者:药价涨幅猛似房价

对患者而言,想要买到价廉质优的药品无疑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这一局势在2019年变得尤为严峻。

2019年春节后,第一药店财智一篇名为《就过了个春节,十元难觅常见药,救命药涨价13倍……》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随后,不少人发现,原来,眼下国内药价的涨幅都快赶上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了。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底,有些药品涨幅已经高达600%。其中,片仔癀、东阿阿胶、太极集团等至少7家药企更是宣布旗下核心产品上调出厂价或零售价,调整幅度在2.5%到30%之间不等。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过去三年,个别药品累计涨幅高达600%,涨幅超过100%的更是司空见惯。|图:华尔街见闻

某媒体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五年前售价只需4元的阿莫西林,现价已经涨到了18元;某款治疗痔疮的进口药,已经从2018年的60元,涨到现在的120元。

抛开药品价格高的情况,一些廉价常用药还出现短缺现象,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和普通民众反映,很多药品已“一药难求”。

种种现实告诉我们,原本几十块钱就能解决的小病,现在要花两三倍的价格买代替药品来治疗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2018年,全国中成药涨价成常态。|图:健康时报

对此,来自北京的小孟感受颇深。春节过后,为了能帮家人买到治疗急性心绞痛的药物——硝酸甘油片,他跑遍了北京各大三甲医院,但皆被告知缺货,最终,好不容易在一家药店买到一瓶,价格却是过去的三四倍。

“同为北京益民药业生产的规格为100片/瓶的硝酸甘油片,其中一家药店价格为16元,另外五家药店价格上涨至30多元,是过去的三四倍。”小孟告诉发现,不仅药店缺货,社区医院也很难买到,在市面上,硝酸甘油片已经面临断货,而在售的替代药硝酸甘油气雾剂价格也涨到近40元一瓶。

药店:这个锅,我们不背

药价上涨的因素十分复杂,除了在市场环境中供需关系外,政策监管、环境评估等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

有媒体报道,由于新版GMP已经施行,为了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药品生产厂家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这部分成本被转移到了药价上。

同时,监管部门对中药材质量监管趋于严格,抽检和跟踪成为常态。中成药生产企业倾向于购买更加品质更好的药材、甚至自建生产基地,这使得药材质量提升的同时,在需求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也随之上涨。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此外,制药成本上升也是很多药企提出涨价的理由,与西药相比,中成药的生产加工环节更为复杂,中草药的种植、提纯和研制,需要大量的人工。“包装材料和运输等成本都有所提高,人力成本显著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问题也成为部分药品涨价的主因。

随着国家对制药环保问题日益重视,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不少药企斥巨资进行改造,一些药企面临关停、兼并的局面。据《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是5065家。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官方曾解释是因为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暂不具备换证条件而暂缓换证。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日益频繁,个别企业因此取得了对某些原料药生产的垄断地位,并借机提价。

也有网友直言,看似药品涨了好几倍,但经过原料药涨价、包装涨价、经销商涨价,再加上药店房租上涨、人工成本增涨、基础投入增加等,导致很多药品在药店终端一直是薄利甚至是不赚钱。

现实:廉价+有效=悖论

威廉·奥斯勒曾经说过,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从本质上来讲,治病救人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而卖药者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去展现人文关怀和有温度服务的一方。但现实,却是与此大相径庭。

当然,为了改变“药价高”的现状,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药品改革。过去一年,医药行业重磅政策频出,两票制、4+7带量采购、药占比、药价谈判……无不在说明同一个趋势:药价要降低,要让患者得实惠、降负担。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201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一篇题为《药品贵、看病难?国务院开出这些“方子”》的报道。|图:中国政府网

但事物具有两面性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在一片叫好声之中,不少人还是会发现,药品价格在一片降价的吆喝声中最终依旧进入猛涨态势。

对于这一态势有人唱好也有人唱衰。某药企负责人就言简意赅、斩钉截铁地对说道:“在医药领域,一分价钱一分货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身患疾病的患者来说,好疗效的药品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廉价药。未来,高品质的药品一定是大势所趋,又廉价又有效的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个悖论。”

“这就好比喝一瓶茅台酒要2000元,穿一件好衣服2000元,喝了酒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穿衣服各有各的品味,人们都舍得喝舍得穿,但在提到药品的时候,花几十元都觉得很贵。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药价昂贵,而是个人消费理念的不同。”

该人士表示,放眼全世界,中国药价并不昂贵,对比日本、韩国等国家,同样的药,其他国家往往会比中国贵出三四倍,但是外国人还是很喜欢购买,这是为何?主要是因为国人相信其疗效。

然而,对此观点,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反对人士看来,与国外药品价格相比,国内药品价格确实比较便宜,但这忽略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消费水平与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

个别常用药涨幅高达600%!现在卖个药,怎么就这么“难”?

2012年全球各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与医药消费情况。|资料图片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而在2017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约为1.7万美元,韩国约为1.65万美元。

所以,不难发现,无论是基于药企的研发难点亦或是药店的利益考量,再或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现实,患者“买药贵、买药难”的现象,都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原因,也是由国家目前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和局限性所导致。

虽然就目前形势而言,短期内想要缓解患者“买药难”的情况,就好比将森林种遍撒哈拉沙漠一样,长路漫漫,荆棘密布。但是值得期盼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医保局的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进行、4+7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的种种努力仍在进行中。

坚信希望,就在脚下,未来,仍然可期。

部分图文来自39深呼吸

作者|季媛媛

动动手指,按下方提示关注第一药店财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