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鼎湖上素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鼎湖上素是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特有的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始创于明朝永历初年(1647--1650年)。鼎湖上素的泡制,先是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以上为三菇)、雪耳、木耳、榆耳、云耳、砂耳、桂花耳(以上为六耳),以及发菜、笋干、虾米、腐竹、粉丝、黄花菜等,然后用清水将其浸发、洗净,逐一煨制,再加上配料,用猛火共炆之,泡制时,要边炆边加入大量的清水,而鼎湖山之水纯属清泉水,甘冽清甜,所以庆云寺的鼎湖上素是其它寺庙之素菜所无法比拟的。

鼎湖上素的特点是:色泽鲜艳,芳香扑鼻,令人有甘香脆口、爽滑鲜甜之感。

紫苏辣椒炒山坑螺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山坑螺烹调颇为讲究。上乘的方法要先将螺放入清水浸净,去其壳内的杂物,再放入常温的鸡汤浸泡喂养,然后钳去尖部的螺壳,以便入味、食用。爆炒时,还要配齐青椒、紫苏、姜、葱等佐料。

封开白切杏花鸡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封开杏花鸡具有三黄(咀黄、毛黄、脚黄),三细(头细、脚细、颈细),两短(颈短、身躯短)的特点,以其肌肉丰满、皮薄肉嫩、皮下及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而驰名。

封开杏花鸡原产于广东省封开县杏花公社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杏花鸡已有1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早在清朝年间,杏花鸡一直是用来向朝廷进贡的贡品。杏花鸡主要分布在封开县境内,上世纪八十年代,年饲养量达100万只以上。它具有早熟、易肥、皮下和肌间分布均匀、骨细皮薄、肌纤维细的特点,属小型肉用优质鸡种。杏花鸡是经国家品种志编审委员会审定,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三十个鸡品种之一,名列广东三大名鸡之首。封开杏花鸡获得了“2012年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的称号。

封开杏花鸡肌肉丰满,脂肪分布均匀,无论是白切或清蒸,都一样嫩滑鲜甜,尤以白切最佳,因为杏花白切鸡,是将鸡宰好洗干净后,置于摄氏90度微沸的开水中浸熟的,所以皮呈金黄色,油光闪亮,吃起来有清、鲜、甜、爽、骨香之感。

四会濑粉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四会濑粉,俗称粉仔,源自清塘民间。先以粘米粉用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然后用特制的濑粉钵盛上,糊粉葱钵底几个小孔迅速流落锅中的开水里,形成圆条,煮熟厚用筛子捞起,泡清水(俗称“过冷河”)即可。食用时,起猛火起锅,下适量上汤,再放濑粉,以酱油、胡椒粉、肉粒、葱蒜等作佐。

德庆竹篙粉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德庆竹篙粉就是把调好的米浆薄薄匀匀地摊成一毫米厚度的粉皮,放进两米长的热水河,紧接着就要眼疾手快地把熟粉皮搭晾在簕竹篙上。正宗的德庆竹篙粉做好之后都要先晾在竹篙上,让粉凉了之后才上甑板切好上盘再加上酱油,味精,葱花,姜等一些调料。而通过竹篙晾过的竹篙粉往往会有一种淡淡的竹子香,而且吃起来特别爽口。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做出的米粉小吃就有了“竹篙粉”这个俗名。

鸡煲蟹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将西江的毛蟹与乡下的走地鸡、猪月争肉、红枣、玉竹、枸杞、党参等共冶一炉,其中的鲜香味美,尝过了就能体会得到,食过会返寻味。

四会“地豆”炭烧肉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四会市地豆镇盛行吃自家烧制的炭烧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杀自己饲养的猪,用木炭烧制,烧得差不多的时候,就拿到市集上边烧边卖,因为烧得皮脆肉嫩,其他镇的人也赶来购买,不到9点钟就可以收摊了。这种风气沿袭到各个城镇,成了一种风味。

封开罗董牛肉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来自罗董的牛肉干与一般的牛肉干大是不同,而做法却是最简单不过了。每年的十一月,稻田熟,北风起,罗董人就开始忙着制作黄牛肉干。不用烟熏火烧,就让它们悬在自家的屋檐下,在凛冽的北风中自然风干。食用时只需把制好的牛肉干加入姜葱炒香即可,鲜韧味美,齿颊留香,甘香味美。

四会茶油鸡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茶油鸡是四会最著名的一道菜,用珍贵清香的野山茶油烹饪而成。野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产量极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种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其营养价值甚至超过橄榄油,更具有生津通络、活血解毒的功效。茶油沸点低,用茶油烹饪的茶油鸡具有鲜香、嫩滑、无腥味的特点。茶油鸡是滋补、美容、解毒的绿色健康产品,更是四会人招待客人的必备佳肴。

肇庆裹蒸粽

华夏美食博览:广东肇庆


裹蒸是肇庆特产,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主要原料是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