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物件兒,有一件你就可以買下視覺中國所有圖片的版權


各位看官大人好,我是三川,今天給各位介紹一個女子,她面若美玉、膚質細膩 被南宋人稱之為陶瓷界五大美人首魁。這就是——汝瓷

汝瓷誕生於河南省寶豐縣一帶,宋時為汝州,故其名。窯址位置交通便利,燃料充足,胎土細膩,可謂得天獨厚

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

因為是宮廷御用瓷器,對其釉料配方和火候掌握都有著極嚴格的要求,燒製時以名貴的瑪瑙入釉,以致汝窯瓷汁如堆脂,其釉色淡者如碧空萬里,深者似雨過天晴雲破之處。

顏色從不同的光照和角度觀察,都會呈現不一樣的變化,這也是汝窯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汝窯顏色會青中泛黃,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顏色又青中偏藍,猶如清澈的湖水。

土質細潤,坯體如玉體,叩聲如磬,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真的是似玉、卻非玉、然勝玉。

在北宋末年,大宋的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社會祥和富裕。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朝廷對汝州瓷窯的親睞和支持,汝州窯進入黃金期,其生產的天青釉瓷器,無論從燒製技術,還是優雅美觀的器形和質感瑩潤的釉色方面,都達到了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

而此時,富而不強的大宋卻遭遇了滅頂之災——金國入侵,國家瞬間滅亡,汝窯的黃金期也戛然而止,汝窯精湛的工藝技術也就此失傳,可謂曇花一現。

至今流傳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僅67件半,彌足珍貴。

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還有在中國內地零散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裡的半件。

同時汝窯也是國家控制上拍之物。很少在拍場上露面。在民間的汝瓷,即使是真品,專家也不敢確認,可想而知其價格不菲。

雖說宋汝窯萬分珍貴,但我們平民還是可以買的起新中國的汝窯的,在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汝瓷廠專家試燒成功並得到陶瓷專家的鑑定,技術上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

最近的一次交易,這個是在香港蘇富比在2017年的秋季拍賣會上拍的汝窯天青釉洗,最終落錘兩億四千萬。

最近的一次交易,這個是在香港蘇富比在2017年的秋季拍賣會上拍的汝窯天青釉洗,最終落錘兩億四千萬。再見,我們下期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