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提起雍正皇帝,似乎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阴暗冷酷的一面,他阴谋篡位,毒死父亲,杀弟逼母,暴力杀人都是这位皇帝的代名词,可是即便如此,却是有很多史学家对他赞誉颇高。清史学者孟森曾赞扬他“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除去这些评价以外,似乎他的权谋也是常常被人非议,尤其是他争夺皇位的手段。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一共生过十几个儿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康熙帝这些儿子当中,每个皇子都有不同的过人之处。起初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便是二阿哥胤礽,胤礽从小便跟随在康熙身边,两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太子,早年这胤礽是文武兼备,德贤礼让,一直是被众臣夸赞的对象。

当年的雍正皇帝也一直跟随在太子身边,他自己也认为皇位非太子莫属。因为当年康熙帝是非常宠爱太子,而他却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大臣支持的皇子,早早的跟随太子,为的是将来能够有个庇护之所。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可不曾想,由于康熙的溺爱,太子此前的君子之风荡然无存,变成了一个性格暴躁,不可一世的主。最终结果就是惹怒了康熙,被废掉,这是雍正没有想的事情。

太子被废,太子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以前一些暗中隐忍的皇子们,便开始宠宠欲动了起来。当年成年皇子一共有12位,其中最为抢眼的有九位,这就形成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九龙夺嫡”的局面。

对于这种局面,康熙也是深知对于国家的发展大为不利,于是选择谁来继承大统却成了一个问题,康熙本来的意思是还是想让胤礽继承皇位,虽然胤礽品行不端,但毕竟是自己新手抚养长大的儿子,父子间情义深厚,可是却没成想到,招到一帮群臣的极力反对,众臣一致认为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八阿哥胤禩。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原是辛者库罪籍出生,在宫里的地位非常的低下,甚至都不如宫里的宫女。民间传说因为她长相与已故皇后非常相似,这才意外获得了康熙的宠幸,生下了皇八子。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出生低微,胤禩自幼性格谦训温和,待人亲切随和,与众多王公大臣交情也是非常好,这使得他在群臣心目中地位颇高,同时在朝中也素有“八贤王”的美名。

但是康熙皇帝生平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现在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众多,便以为胤禩结党威胁自己的帝位,认为胤禩有窥觊皇位之心,非常忌惮,于是就以“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为由,将他锁拿起来,交于议政厅审理。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而在众多皇子中,只有一位皇子的做法令康熙最满意,那就是皇四子胤禛。在废掉太子后,因为众位皇子常常受太子打压羞辱,于是在太子倒台之后,纷纷落井下石,诉说太子的不是,最为绝情的当属大皇子胤褆。当康熙问他如何处置自己的弟弟的时候,他竟然请奏杀掉太子,这样的建议,让康熙非常失望,也非常的生气,于是当众夺去他爵位,将其幽禁了起来。

只有胤禛,表现的十分着急,想要救太子,康熙原本命他看管太子,他却想办法奏请解掉太子脖上的枷锁,这样做不但赢取了胤礽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胤禛暗自揣摩的结果。因为这样一个场景与历史上一个场景非常的相像,那就是李世民之子李治为哥哥求情的场景。当年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被废掉太子之位时,其他兄弟也都是为了太子之位,不断奏谗言,落井下石,不顾兄弟情义,只有李治为自己的这个哥哥求情,最后李世民选择把皇位传给了他。

其实,无论是李治还是雍正,他们都抓住皇帝的一个共同点:皇帝不仅仅只是皇帝,他还是一个父亲,父亲最不愿意看到是什么?那就是子女间的相互残杀,所以这是皇帝的一个痛。而其他皇子为了眼前的利益,都不顾兄弟情面,这是作为皇帝也是作为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年李世民最后把皇位传给了无能的李治。为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儿女。

雍正争夺皇位时,效仿了当年唐高宗李治:抓住了康熙的一个弱点

雍正也是看出了康熙作为父亲心中的所想,所以他才会这样帮太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一席之地。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对的。

​别的阿哥忙着争夺皇位,只有他,周旋于父子,兄弟之间,既赢得了兄弟的好感,又赢得了父亲赞誉。后来待到时机成熟后,他一举在这场夺嫡中,成了为最后的获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