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韓信擊敗龍且之後,項羽的末日即將來臨。

除了燕國的臧荼,其餘各國都是劉邦扶植起來的。雖然劉邦也沒法保證這些人完全聽令,但這些人也不太可能在此時背叛。

而只要劉邦願意,隨時可以支持英布殺回江南(此時,劉邦已封英布為淮南王)。同時,彭越還一直陰魂不散地在項羽的地盤上游蕩,他也是劉邦的盟友。細細算來,等於是秦、趙、韓、齊四國,加上彭越、英布兩股力量一起攻打項羽。

而項羽在西部戰場和劉邦對壘,大後方的韓信和彭越等人勢力越來越大,項羽的後勤保障就會越來越困難。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深知:繼續和劉邦打下去,必敗無疑。就在此時,劉邦派人聯繫項羽,表示願意和談,於是項羽和劉邦簽訂了鴻溝和議。

鴻溝和議的簽訂,意味著項羽基本保留了從前的封地。但在項羽分封天下結束時,他一人獨佔九郡之地,當時的天下還有十八個諸侯。所以項羽坐擁九郡之地,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現在,秦國故地統一併殺出了函谷關;齊國、燕國和趙國故地也都統一了。項羽的地盤雖然沒怎麼縮水,但他已經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此時,一個超級大國(劉邦佔據的秦國),與眾多強國(趙國張耳、燕國臧荼毒、齊國韓信、楚國項羽)並存的格局正式形成。

基於諸侯們的本意,當然不希望項羽被劉邦消滅。只要項羽沒有被消滅,劉邦就隨時會受到威脅,這才是其他諸侯喜聞樂見的場景。

但問題就在於:其他諸侯並沒有能力維持劉項爭霸的格局,所以只能跟著劉邦一起,把項羽圍在垓下消滅掉。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韓信敢選擇中立,不幫著劉邦消滅項羽,劉邦自然無法消滅項羽了。問題是,韓信顯然無法承受選擇中立的後果。

因為韓信是劉邦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他選擇中立,其實就等於背叛了劉邦。這樣一來,齊地最重要的兩個實力派——曹參和灌嬰就會成為韓信的敵人;緊鄰齊國的張耳和彭越也會成為韓信的敵人。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韓信隨時都有可能翻船。對此,我之前的文章已經做過已分析,這裡就不多說了。

韓信缺乏選擇中立的實力,張耳和彭越自然更沒戲。

當然了,如果韓信和張耳、彭越組成聯盟,自然可以聯手背叛劉邦。但問題在於:他們聯盟的利益點在哪裡呢?又有誰敢保證對方不會出爾反爾呢?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張耳的地盤緊鄰韓信,不管韓信是否背叛劉邦,只要張耳和韓信不同路,韓信就有機會收拾張耳。如果張耳相信了韓信的話,一起背叛劉邦,而韓信轉頭就向劉邦告密,把張耳賣了,再順勢搶奪趙國,你說張耳該怎麼辦呢?

彭越則是因為得罪項羽太狠了,項羽當初故意不封彭越為王,彭越就像一塊狗皮膏藥一樣不停地貼著項羽。彭越背叛劉邦,所為何事呢?就算項羽大度,表示不追究過去的事,彭越敢相信嗎?

如果張耳、韓信、彭越都不敢表示中立。英布會選擇中立嗎?那就更不會了。失去了劉邦的支持,英布恐怕都無法殺回楚地。再說了,就算英布願意向項羽示好,項羽也不可能把自己佔據的九江地區再還給英布。那英布又何必向項羽示好呢?

局勢發展到現在,除了一個遠離中原的燕國之外,項羽已經沒有其他指望了。而燕國雖然保持著事實上的獨立,但是它也絕不敢公然打出支持項羽的旗號。如果燕國敢這麼做,那就是在找死。如果韓信和張耳聯手進攻燕國,我實在想不到燕國怎麼擺平這件事。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如果諸侯們真想繼續維持劉項爭霸的格局,就必須建立起絕對的默契。

換而言之,韓信選擇中立,他不用擔心張耳和彭越還繼續站在劉邦一邊。張耳選擇中立,也不用擔心韓信會趁機兼併他。

可現實是:他們無法建立起這種默契。關於這一點,大家看看戰國曆史就知道了,風風火火的合縱抗秦,終究敗給了秦國的連橫。

所以,此時的諸侯們只能借追殺項羽的機會要挾或勒索劉邦,卻沒有公然對抗劉邦的實力。

比如,劉邦不給韓信和彭越封一塊好地盤,這兩個人就不配合劉邦的工作,所有的諸侯都會支持他們。如果劉邦敢因此責怪韓信和彭越,諸侯們一定會聯合起來的。因為劉邦的這種做法,就是把削藩的意圖公開了。

如果大家提前知道:幫助劉邦的下場就是不得好死,那所有人都會積極幫助項羽的。雖然項羽可能也和劉邦一樣,但只要項羽不被消滅,大家就可以暫時安全。

但如果劉邦給韓信和彭越分了一塊好地盤,這兩個人還敢不聽劉邦的指揮,那就是他們的不對了。在這種背景下,諸侯們自然缺乏聯合的契機和動力。

在這種背景下,韓信(包括其它諸侯)也就喪失了倒向項羽一邊的動力。他們現在追隨劉邦,可以裂土封王,倒向項羽一邊,最多也就是裂土封王而已。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劉邦給韓信和彭越劃的地盤非常有意思:他把項羽的地盤分成兩塊,大的那塊給了韓信,小的那塊給了彭越。事已至此,韓信和彭越怎會不拼盡全力地打項羽呢?

劉邦把彭越分封在項羽的地盤裡,還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彭越一直在項羽的地盤裡打游擊。劉邦把韓信分封在項羽的地盤裡,於情於理也能說通。

這種劃分會讓韓信產生一種幻覺:劉邦從前不主動把齊國封給他,是為了讓他鼓足勁把項羽滅掉。因為,劉邦把項羽的地盤劃給韓信,韓信自然會玩命打擊項羽的。這樣一來,韓信就會覺得,劉邦一直是想讓他裂土封王的。從前沒有讓他當齊王,是因為劉邦怕他當了齊王,就不積極賣力地打項羽了。

而且韓信是楚國人,所以他也想回楚地當國王。更主要的是,韓信在齊國的權力根基並不穩固。因為曹參和灌嬰這兩個實力派一直都在制約著韓信,弄得韓信很不舒服。現在能回到家鄉稱王,也沒人可以掣肘,韓信自然會非常開心。

到此為止,應該說天下已經分封完畢,就差最後的正式任命了。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劉邦的地盤是秦國,以及函谷關外,在魏、趙、韓各佔據了一部分地區;彭越的地盤是魏國剩餘部分;張耳的地盤是趙國剩餘部分;韓王信的地盤是韓國剩餘部分。

英布的地盤是楚國的江南地區,韓信的地盤是楚國的江北地區;臧荼的地盤是燕國;而齊國可能會暫時留給曹參和灌嬰。

總地來說,大家對這個分封結果是比較滿意的。於是,大家一起展開了行動。韓信把項羽的江北大本營(彭城)給端了;英布率軍深入江南,動搖了項羽在江南地區的統治;劉邦大舉率軍,從西部地區出發,對著項羽窮追猛打。

等項羽逃到垓下時,已經是窮途末路了。當項羽的軍隊聽到四面都是楚歌的時候,更是陷入了絕望之中。

在這種絕望情緒的渲染下,繼續追隨項羽的人越來越少。突圍時還有800多人,走著走著,只剩下了28個人。

最後,項羽孤身一人跑到了烏江邊,烏江亭長駕著一隻小船來接項羽。項羽頓生絕望之感,於是拔劍自刎。在傳統史書中,整個過程被寫得充滿了悲情色彩。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看完傳統史書對項羽的描寫,人們總會產生一種感覺:項羽才是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失敗了,但相對於勝利者而言,他顯然得更加偉大。

甚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如果項羽願意忍辱負重地活下去,就一定可以打敗劉邦。

其實,只要認真分析一下當時的格局,就能很清晰地認識到:項羽已經是劉邦必殺的死敵,他的地盤已經被分割完畢。除了死之外,項羽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項羽自刎之後,卻並不代表天下就此太平。在剩餘的八年時間裡,劉邦開始了漫長的削藩之路,還有一大堆諸侯王要處理呢。

項羽自刎絕非亂世終章,劉邦統一天下的王圖霸業才剛起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