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有的人表面分了手,私底下還在偷偷對前任好。

給前任準點發送生日快樂,逢年過節以群發的名義送祝福,偶爾手滑朋友圈點個贊,或是前任回頭尋求幫助的時候二話不說。

其實你我都懂,這些不過是感情結束後的緩衝,我還在嘗試和你保持聯繫,可能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些,僅此而已,愛不愛的,就先算了。

莊雅婷微博講過一種跟前任聯繫的目的,報復性慷慨,“我現在對你的好,是為了提醒你當年對我的壞,讓你羞愧和內疚,讓你明白只有我才是值得的,這是被傷害過的人自行腦補的邏輯,現實裡並非會如此。”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就算分了手,我也是唯一對你好的人」

學生時期的感情,總是很難就忘記。

我們在一起三年,三年裡分了又合不下五次,最後一次女友提出分手,我也以為跟之前一樣的,整天膩在一起的人,哪能說斷就斷呢。

是我大意了。

分開之後我們沒有互刪聯繫方式,剛分手那年,我嘗試過跟她重新開始,隔三差五發微信,週末約她出來吃飯,幫她改簡歷找工作,我以為只要繼續對她好,早晚還會有機會的。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可自從分開以後,她講話特別客氣,我故意提感情聊過去,她根本不接話,不知不覺的,我們相處的方式越來越像朋友,應該說,我們是真的變成朋友了。

到去年為止,她每個生日我都準點發“生日快樂”,就算分了手,我也想繼續對她好。

「給他花錢我才能開心,才會走出來一點」

離開成都不久,我就提了分手。

他剛開始還想挽回,來北京找過我一次,被我冷著臉拒絕,連面都沒見到。

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跑到北京說好開始新生活的第79天,我突然想起他的好,突然很內疚。

我開始找各種理由,週末的時候回成都,跟他見面,請他吃飯,大概從二月份開始,往返成都的機票加上給他買禮物。

有幾次他都拒收,我就微信跟他說,在一起的時候你花的錢可比我多,想盡辦法讓他收下。

有次他發微信說需要聊清楚,我說這事兒挺清楚,沒可能了,我知道的。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儘管如此,中途還是回成都幫他搬過一次家,分開後第一次回當初住過的房子,看到幾個東西明顯不是他的,小心地問了幾句,他說你還是別問了,我不想讓你難過。

我猜自己大概有分手後遺症,喜歡給對方花錢,花的越多,自己越好過。

已經好了,不用勸我。

「儘管她什麼都不說,但總覺得她還需要我」

剛分開那幾天,每晚睡前都要點開她的朋友圈,怕她刪掉我的微信。

我是那種分了手也必須掌握對方動向的人,想知道她在做什麼,聽什麼歌,認識了什麼人。

有次她朋友圈轉發了篇關於一個人去醫院有多慘的文章,我在猜,分開以後,她可能某次在去醫院的路上,真的有想到過我。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以前我總嫌她抱怨工作,容易放棄,動不動還愛說“要是沒有我,你說你可怎麼辦”,話說的太早了,現在沒了我,都不知道她有沒有一刻是有過後悔的。

不太想被知道自己還在關注她,甚至有次她發來消息,問了個無關緊要的事兒,我都是強壓情緒,拖了半個小時才回。

其實我自己也知道,沒辦法面對她,不單沒從過去的感情走出來,更是怕面對“她是真的不再需要自己了”。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失去一段感情的我們,做過很多所謂的蠢事,這些蠢事沒能讓我們找回對方,但卻多少有幫自己走出過去。

有人還在試圖跟前任保持聯繫,會因為屁大的小事兒興奮好久,會放大對方聊天時任何一絲情緒,也會無數次肯定又否定,想做回瀟灑的成年人,未免也太困難了。

在不被愛的情緒裡捕風捉影,也只是為了找回一點點自己,直到這份糾葛再沒有存在的必要。

被採訪者之一的耿耿為了豐富素材,還特意找前任問了對方的想法,我暗自在想是不是不小心又給了他聯繫前任的機會。

《瑪嘉烈與大衛》裡有過這樣的臺詞,當感情出現問題,有人會想究竟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夠好,但是其實未必因為自己不夠好。

可能是因為你太好,對愛人太好,世事未必有好報,愛情,就是這麼不可理喻。

插圖 / 《非強力春藥》

頭圖/ 阿仁Aaren

「今晚22:22的報時員」



請不要對前任“報復性慷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