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齊、南梁、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在這一大分裂時期同樣湧現出不少傑出的將領:

一、冉閔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352年在位),西華侯冉良之子。

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出仕後趙,授遊擊將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鑑,然後屠胡滅石。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

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不遂,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諡武悼天王。冉閔後人冉華(染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一道《殺胡令》足以。

主要成就:滅亡後趙,建立冉魏政權,《殺胡令》。

二、劉裕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祖籍彭城縣綏輿裡(今安徽省蕭縣縣城東北二十里,在今蕭縣境內),興寧元年三月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曾兩度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功勳卓著。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劉宋開國之君。於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對內平定戰亂,先後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分裂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了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致力於北伐,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大宋,都建康,南朝開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土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劉裕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為中國軍事史做出過重大貢獻,是時勢造就的英雄。劉裕是東晉南北朝,頗有作為,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主要成就:統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

三、拓跋燾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拓跋燾(408年—452年),字佛狸,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公元422年,拓跋燾被立為太子。公元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在位期間,親率大軍滅亡胡夏、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南侵;南敗劉宋,佔據河南之地。公元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拓跋燾率軍講求戰法,指揮靈活,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騎兵統帥。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在位期間,借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一舉統一了中國北方,使西晉末年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混亂局面得以結束,為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時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也極為罕見。此外,他廣泛蒐羅漢族士人,整肅吏治,修訂律令,督課農桑,崇尚儒學,推動了魏朝的封建化進程。

主要成就:消滅北方割據政權,統一北方;擊敗柔然;南伐劉宋;厲行漢化改革

四、陳霸先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後。陳霸先出身低微,受蕭映賞識,隨任為廣州府中直兵參軍,不久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通過平定“侯景之亂”,陳霸先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太平二年(557年)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是為陳武帝。掌權後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餘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陳霸先生逢亂世,儘管身經百戰,收拾的卻是百廢待興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陳霸先在抵禦落後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歷史的貢獻,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就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陳霸先不僅是一代開國皇帝,他還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主要成就:助王僧辯平定侯景之亂;擊敗北齊的南侵,奪梁政權,建立陳朝

五、韋睿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韋睿 (公元442—520年),字懷文,南朝梁武帝時名將。漢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祖父時遷至襄陽(今屬湖北)。其家族是三輔地區有名的大姓。在宋、齊時並沒有突出表現。

韋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齊末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天監四年(505年),督軍北伐,攻下北魏小峴城(今合肥東),隨即進軍合肥。這時魏將楊靈胤率五萬人前來救援。韋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斬俘萬餘人。天監五年(506年),解鍾離(安徽省鳳陽縣東北臨淮關)之圍,因功進爵為侯,任右衛將軍。

史載韋睿仁民愛物,“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稱為“韋虎”,一生廉潔,家無餘財。

主要成就:攻克合肥,鍾離大捷

六、王猛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後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苻堅即位,任中書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主要的謀臣。王猛在前秦任職十八年,綜合儒法,選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在京城一帶堅持執法行事,數旬間誅不法貴戚豪強二十餘人,百官震肅。在軍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統兵消滅前燕,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在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致田疇開闢,倉庫充實。他執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北方呈現小康景象。

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終年51歲,諡號“”。王猛臨終猶以前秦內部各族豪酋勢力為憂,以東晉為正朔所在,勸苻堅勿進攻東晉,但未被採納,因而有淝水之敗。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主要成就:平定李儼、擊破桓溫、滅前燕;富國強兵,輔佐苻堅統一北方

七、檀道濟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檀道濟(?—436年4月9日) ,高平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東晉末年將領,南朝宋開國元勳,左將軍檀韶之弟。

出身寒門,父母雙亡。參加謝玄創建的北府兵,投身於劉裕部下。隨劉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亂,拜太尉參軍、唐縣男,從平盧循之亂。義熙十二年(416年),拜冠軍將軍,隨劉裕攻打後秦,披荊斬棘後秦、新蔡、洛陽、潼關;聯合王鎮惡攻克長安,滅亡後秦。宋武帝即位後,封護軍將軍、散騎常侍、丹陽尹,遷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抵禦北魏進攻。宋文帝即位後,拜徵北將軍,封武陵郡公,平定謝晦叛亂,拜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431年),參加元嘉北伐,救援滑臺未果,被宋文帝視為養寇自重。

元嘉十三年(436年),全家被宋文帝所害,贈司空。

主要成就:大破後秦;根據多年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

八、宇文泰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宇文泰(公元507—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西魏禪周後,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追尊為文皇帝。宇文泰是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宇文泰一生,正處在由亂到治的歷史轉捩點,他能夠在紛繁複雜的歷史條件下,觀時而變,順乎歷史發展的潮流,終至取威定霸,轉弱為強,南清江漢,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礎。他在位時所頒行的兵制、選官之法等等更是開隋唐政治制度之淵源,宇文泰的功業可謂盛矣,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繼孝文帝元宏之後的又一位鮮卑族傑出的人物。

主要成就:創立府兵制,恢復均田制,扭轉頹勢;進佔益州和荊雍等地

九、陳慶之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陳慶之(484~539),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曾率領梁軍7000攻魏,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陳慶之攻破洛陽後,為爭取戰略主動,陳慶之主動渡河,迎擊北魏軍隊數十萬。陳慶之處於絕對的劣勢,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爾朱榮三天,最終因為爾朱榮損失慘重而被迫撤兵。大同二年(536)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

主要成就:北伐北魏、攻取渦陽;威震中原

十、謝玄

盤點南北朝時期十大著名將領!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淝水之戰中,謝玄任前鋒都督,先遣部將劉牢之率部夜襲洛澗,首戰告捷。繼而抓住戰機,計誘前秦軍後撤,乘勢猛攻,取得以少勝多的巨大戰果。太元九年(384年),率兵為前鋒,乘勝開拓中原,先後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後因病改任左將軍、會稽內史。

太元十三年(388年),謝玄去世,年四十六。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獻武”

主要成就:組建北府兵、淝水之戰大破前秦、北伐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