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溥儀有血緣關係嗎?

稻草人68871112


當然有血緣關係,而且是直系子孫,薄儀的父親是攝政王載灃,載灃乃醇親王奕環第五子,醇親王府是出過兩個皇帝的,奕環的第二子載恬,即清未有名的光緒皇帝,此時的滿清王朝己經風雨飄搖,當皇帝對醇親王府來說似乎不是一個好差事,歷史也證明這兩位清朝最後的皇帝均以悲劇收場。奕環是道光皇帝第七子,道光皇帝的父親是嘉慶帝,嘉慶父親乃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雍正帝胤禛的第四子,這位胤禛也是排行老四,人稱四爺,九龍奪嫡的故事家喻戶曉,有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最後這位四爺在激烈的鬥爭中勝出,而他的父親就是康熙大帝,所以說薄儀和康熙是有血緣關係的。


世界短歷史


封建王朝非常重視皇權的傳承,尤其重視皇室血統的純正,將皇權掌握在自己家族中也是家天下的本質。一般情況下都是皇帝在自己兒子中挑選接班人,父死子繼,皇帝無子嗣的情況也會從近支的宗室子弟中過繼一子,繼承皇位。

清朝也是按照這種方式傳遞皇位的,所以康熙與溥儀必然有血緣關係,而且還是直系血親。

歷數清朝十二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從努爾哈赤算起,一直到同治朝,清朝皇位都是以父傳子,無可質疑,當然我們僅論正史,至於哪位皇帝是私生子之類的身世之謎我們這就不討論了哈,權當親生的處理。

皇位傳承在同治朝出現了插曲,因為同治皇帝十九歲就去世了,且膝下無子,按祖制應該在同治皇帝的下一輩宗室子弟中,挑選出一位過繼給同治皇帝,繼任皇位。

而當時的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為了在兒子同治皇帝去世後,依舊能垂簾聽政,便執意要選擇與同治同輩的孩子繼承皇位。

這裡縱橫解釋下,古代有皇帝年幼,太后垂簾聽政的傳統,換句話說慈禧想要垂簾聽政必須得以太后的身份,若是過繼給同治的孩子稱帝,那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不符合垂簾聽政的祖制,所以慈禧執意要選個同治平輩的孩子為皇帝。

按照慈禧的要求,選個同治的親兄弟繼位即可,可是同治是咸豐皇帝唯一一個活到成年的孩子,也因此慈禧母子才那麼顯貴。

沒有辦法,親兄弟沒有,就得從堂兄弟中選擇,於是光緒皇帝成了那個“幸運兒”。

光緒和咸豐同治一脈是什麼關係呢?宗室子弟那麼多,慈禧咋就選中他了呢?

光緒的生父為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光緒與同治皆為道光皇帝的親孫子,是絕對的近支宗室子弟;光緒的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葉赫那拉氏,光緒就是慈禧的親外甥,親上加親,慈禧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將光緒過繼給老公咸豐為子,繼承皇位。

按照禮法,光緒子嗣中繼承皇位者,要過繼到同治皇帝名下,可惜光緒皇帝也是一生無子。光緒病重時,慈禧選擇了三歲的溥儀,過繼給同治、光緒,一人祧兩房。

溥儀又是誰呢?溥儀生父是醇親王載灃,爺爺是醇親王奕譞,光緒是溥儀的親大伯,也就說溥儀是道光皇帝的曾孫,能追溯到道光帝,自然就是康熙的後代啦!


史論縱橫


這個絕對有的啦,畢竟都是滿清皇帝。如果溥儀和康熙沒有血緣關係,溥儀也坐不上皇帝寶座,。那麼他到底有何關係呢?這裡我們就試著以滿清自康熙到宣統這九位皇帝的關係來說明。



康熙(父親)→雍正(皇四子)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公元1722年12月20日駕崩於暢春園,後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雍正是康熙存活下來的第四個兒子,生母是康熙的妃子德妃烏雅氏。

雍正(父親)→乾隆(皇四子)

雍正從康熙接任帝位後,在位13年。公元1735年10月8日駕崩後傳位於皇四子弘曆,即乾隆帝。乾隆是雍正存活下來的第四個兒子,生物是雍正的妃子鈕祜祿氏。乾隆也是康熙的孫子。



乾隆(父親)→嘉慶(皇十五子)

由於乾隆登基之時曾向天下臣民昭告自己在位時間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所以在公元1796年正月將皇位禪讓於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嘉慶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子,生母為乾隆的妃子孝儀純皇后。嘉慶也是康熙的曾孫子。



嘉慶(父親)→道光(皇二子)

嘉慶於公元1820年9月2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二子旻寧,即道光帝。道光是嘉慶的第二子,嚴格意義上的嫡長子,生母是嘉慶的妃子喜塔臘氏。道光也是康熙的玄孫。



道光(父親)→咸豐(皇四子)

道光帝於公元1850年2月25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四子旻寧,即咸豐帝。咸豐是道光的第四子,生母是道光的妃子鈕祜祿氏。咸豐也是康熙的來孫。



咸豐(父親)→同治(皇長子)

咸豐帝於公元1861年8月22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同治是咸豐的皇長子,生母就是後世聞名的慈禧老佛爺。同治也是康熙的晜孫。



同治(堂哥/哥哥)→光緒(堂弟/弟弟)

同治於公元1875年1月12日駕崩。因無子,遂其母慈禧就在同治的父親的兄弟中挑選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登基為帝,是為光緒帝。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說光緒是咸豐的親侄子,而作為咸豐的兒子同治帝,他自然就是光緒的堂哥。但是光緒卻也可以說是同治的弟弟,因為慈禧在將光緒立為帝的時候,也同時將光緒過繼給咸豐做兒子了,所以也可以說同治是同治的哥哥。但不管如何光緒也是康熙的晜孫。



光緒(叔叔/父親)→宣統(侄子/兒子)

光緒於公元1908年11月14日駕崩。但同樣光緒也無子,遂慈禧並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宣統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灃,而載灃就是光緒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所以宣統就是光緒的侄子。但是在慈禧立宣統為帝的時候,不僅將光緒過繼給了同治帝,同時還讓宣統兼祧光緒一房,也就是說在名義上宣統也是光緒的兒子。但同樣不管怎麼說宣統是康熙的仍孫。



所以按照以上的說法,宣統可以說是康熙的直系子孫,他是康熙的仍孫。那麼既然是仍孫,血緣關係自然就有啦,而且是很深的啊。


澳古說歷史


當然有,而且溥儀是康熙的直系子孫。

看下圖。

上圖是清朝歷代帝王的傳承順序,可以看到,溥儀是康熙的直系子孫,正宗的康熙後代。

不過,論起溥儀和咸豐的傳承,就比較曲折了。

清朝前期,從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這七個皇帝是一口氣順著下來的,後一個皇帝是前一個皇帝的兒子。

從同治開始,後面的光緒和溥儀,這三位皇帝之間就不是老子--兒子的傳承關係,雖然是血親,但是不是直接傳承的。

具體地說,同治的親媽是慈禧,同治很小的時候,慈禧就發動了辛酉政變,垂簾聽政,對同治控制的非常嚴格(權力上),導致同治心身都出了問題,死的時候年僅18歲。

同治之死官方說法是天花,民間說法是梅毒,不管怎樣,同治早死無子,和慈禧極度擅權是有關係的。

同治死後,沒有兒子,慈禧就把親妹妹婉貞生的兒子光緒,過繼給咸豐當兒子,名義上宣稱繼承的是咸豐的帝位(而不是同治的)。

光緒在位的時候,慈禧依然大權獨攬,這種權力的變態追求,一樣導致了光緒死的時候沒有兒子。

怎麼辦呢?

慈禧就把光緒的老爹奕環另外一個福晉生的兒子載灃之子溥儀,過繼給同治為子,兼光緒之兼祧(清朝時候,獨子同時繼承兩房的意思),成了清朝最後的一個皇帝。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康熙和溥儀當然有血緣關係,不過由於兩者相差年份有點遠,說起來多少有些複雜。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享國276年,傳12帝。康熙(玄燁)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清朝的帝王從皇太極到同治這一輩都是父子相承,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同治傳位光緒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因為光緒並不是同治的兒子,而是他的堂兄弟(兩人同輩)。

同治是咸豐唯一存活的兒子,他6歲登基,不過在19歲時就駕崩了。由於同治沒有後嗣,這就意味著咸豐這一脈就此斷絕。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由於慈禧想獨掌大權,所以就指定自己親妹妹所生的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為同治的接班人,因為他只有4歲,便於控制。

光緒的生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咸豐帝的異母弟,所以光緒是道光的孫子、同治的堂兄弟。不過既然要接班同治,光緒在宗法關係上必須認咸豐為父。另外,如果光緒有子嗣,必須過繼到同治名下。

可惜的是光緒雖然活了37歲,但還是沒有子嗣。這樣同治駕崩後的問題再次出現,慈禧為了繼續掌權,便指定年僅3歲的溥儀為接班人,那溥儀是什麼出身呢?

溥儀的生父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道光的孫子,所以溥儀就是道光帝的曾孫。既然溥儀能追溯到道光這一脈,那就可以確定溥儀和康熙是有血緣關係的:溥儀是康熙的七世孫。

不過幸好溥儀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不然等他駕崩的時候又得在兄弟的後代中選一人接班了,因為溥儀雖然活了61歲,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清朝連續三代皇帝都沒有直系後代,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清朝氣數已盡。


石頭說歷史


話說在蒙元時期,很多漢人會在老婆生下的頭胎之後,將其給摔死;直到第二個孩子出生,父母才會仔細撫養,令其傳宗接代。

孩子剛剛生下,本無罪過,為何會被如此對待?

原來,元朝政府在統治中國之後,在每個漢人村寨駐派一家蒙古人。這家蒙古人就算是村子裡的“王”了,他們什麼也不幹,靠著這一村人供養。

更讓漢人感到憤恨的是,倘若村子裡誰家娶媳婦兒。那麼,這個新媳婦兒的初夜,必須由這家蒙古人完成。也就是說漢人是無法享有“初夜權”的。

當然了,蒙古人奪走漢人“初夜權”的說法,並無可靠來源,也經不起推敲。甚至在明清時期,根本就查不到相關資料。

不過,從這一則段子也能看出,不論是漢人還是蒙人,對於血統都十分看重。

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對自己的血脈傳承,看做第一等的大事。故而《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祀列祖列宗,也就是沿著自己的血脈往前追溯。

現如今,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很多傳統都被拋棄了,其中就包括祭祀祖宗。即便如此,很多人過年回到老家,一定會在家裡最重要的地方、看到懸掛在正堂的家譜。

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明一個問題:國人對血統非常重視。這種重視,是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階層、不分朝代的。

一個平頭百姓,尚且對自己的血統如此看重,更勿論皇室。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000多年前,屈原曾在他的《離騷》裡如此介紹自己,說自己的祖上乃是帝高陽之後,這是何等的榮光!如今呢?只能蝸居在楚國當貴族,還特麼快要撲街了。

帝高陽就是三皇五帝之顓頊也,他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

相比而言,國人對顓頊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如黃帝。既如此,屈原為何不說自己是黃帝的苗裔,偏要說自己是顓頊的苗裔呢?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顓頊是黃帝的長孫,屈原說自己是顓頊的苗裔,言外之意就是在說,黃帝自然也是祖先啦!

回過頭,再來看看溥儀和康熙的關係。

溥儀的父親,是攝政王載灃;載灃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奕譞的父親,是道光皇帝。除此之外,奕譞和咸豐皇帝還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更狗血的是,奕譞的老婆是慈禧的親妹妹,而慈禧是咸豐皇帝的老婆。換句話說,奕譞兄弟倆分別娶了慈禧姊妹倆。

從血緣關係上來看,滿清皇室傳到光緒帝駕崩時,血脈最純正的只有載灃的兒子了。此時,即便溥儀沒當皇帝,他出去吹的時候,也會像屈原一樣,唱到:“帝道光之苗裔兮,朕皇考曰載灃。”

為什麼要強調“道光之苗裔”呢?因為道光之前的血統,是無需考證的,都是前代皇帝親生的(咸豐之前的皇帝,繁殖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此,溥儀和康熙的血脈傳承,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就會問了,倘若道光這一脈絕嗣了;即光緒帝死後,道光這一脈沒有一根兒菜了,那麼繼承人該如何選擇呢?

很簡單,從道光的爸爸、咸豐皇帝這一脈裡,挑選血統最純正的。比如說北宋皇室,就曾經發生過這種狗血劇…在此,就不便詳說了。


祗樹


自中華民族走出實行禪讓制度的部落時代,建立起家天下的王朝以來,只要沒有發生王朝之間的更替,一個王朝的傳承,最為重視的就是血緣關係。無論才能多麼顯著,如果沒有皇家血脈,幾乎都不具備繼承皇位的可能。

中國朝代

因此,中國古代歷史上,除非開國皇帝絕後,一般不存在非皇帝血脈的繼承人出現,最次也是兄終弟及。因為,對於每個中國人而言,延續祖宗香火,保持血脈傳承,幾乎成為刻在骨子裡的本能行為,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同時也是將封建專制統治推至巔峰的清王朝自然也不例外,從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叛明,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以來,這個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又奇蹟般的入關佔領天下的政權,帝位就一直在努爾哈赤的血脈之中傳承。

努爾哈赤

因此,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二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康熙皇帝,自然與清朝末帝宣統帝溥儀有血緣關係。而且,兩個人的關係還很近,溥儀,也就是宣統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後裔。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帝位的傳承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其中,同治帝之前的幾位皇帝都是子襲父位,父子傳承,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由於同治帝無後,清朝的帝位傳承不得不發生了變化,因為從同治開始,連續三為清朝皇帝都無子嗣。

光緒皇帝

同治皇帝在位期間,其實是毫無實權的,真正掌握清廷大權的,是垂簾聽政的兩位太后,即咸豐皇帝的正宮皇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為了能夠繼續垂簾聽政,在同治帝19歲死後,選擇了同治帝同輩的皇室血脈。最終,她選擇的是道光皇帝的第7個兒子、也就是咸豐皇帝七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

載湉繼位後,由於年號為光緒,因此,他也被稱為光緒皇帝。光緒帝如同他的哥哥同治帝一樣,一輩子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也沒有什麼權力可言。1908年光緒帝死後,同樣沒有子女的光緒帝留下的皇位,再次面臨著從皇室成員中挑選的繼任者的局面。而這一次,慈禧太后選擇還是跟醇親王奕譞有關,這次選擇的是他的孫子,愛新覺羅·溥儀。

幼年溥儀

說起醇親王奕譞,的確很有意思,他甚至被網上評為最悲催的皇室親王。原因也很有趣,因為,他的爺爺是嘉慶帝,他的父親是道光帝,他的哥哥是咸豐帝,他的兒子是光緒帝,他的孫子是宣統帝,可是,唯獨他自己不是皇帝。

言歸正傳,很顯然,溥儀是奕譞的直系孫子,而奕譞則是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所以,溥儀當然也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後裔。

康熙皇帝

而且,由於溥儀之上的兩位皇帝,也就是光緒和同治帝是兄弟倆,兩個人又都沒有後代。因此,慈禧太后將溥儀接到宮中之後,將他同時過繼給了光緒帝和同治帝,一人祧兩房。不過,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溥儀並沒有完成傳宗接代的大任,溥儀雖然娶了好幾個媳婦兒,但卻毫無所出,光緒、同治、宣統因此絕嗣。


鳶飛九天2018


溥儀作為大清最後一個皇帝,不知道是幸運還是悲哀。幸運的是也當過幾年皇帝,悲哀的是亡國之君。

而康熙呢?作為大清名氣最高的帝王,康熙時代也算是大清最頂峰的時期。但是康熙和溥儀之間也是隔了好幾代人了。

我們先來看看大清皇帝的順序,就從皇太極開始算起吧,努爾哈赤畢竟沒有稱帝: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皇帝的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替的,皇帝畢竟妃嬪很多,所以會出現很多的同父不同母的兄弟,但是都是皇室後裔,所以這個是不用懷疑的。如果每一個皇帝都有兒子的話,那麼可以肯定的說溥儀就是康熙的直系後代。但是在這裡面有兩個皇帝是沒有子嗣的,同治和光緒都是沒有子嗣的,光緒是同治的弟弟,而光緒死的時候本來也是想傳給自己的弟弟的,但是自己的弟弟不願意當皇帝,就傳給了他弟弟載灃只有三歲的兒子,也就是宣統帝溥儀。

所以說從這裡來看,溥儀的的確確就是康熙的後代,肯定是有血緣關係的,從康熙到宣統,只有同治是傳給弟弟,光緒傳給了侄子,所以不管怎麼說溥儀都是康熙的後代,是有血緣關係的。但是現在的很多民間傳聞和小說都說乾隆不是滿清人,但是這個也是不可信的,沒有正史記載,只是一些黑清朝的人杜撰出來的。所以說溥儀毫無疑問和康熙絕對是有血緣關係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康熙和溥儀有血緣關係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幼稚,其實大有深意。

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壽終正寢的清朝皇帝之一。清朝的皇帝們,都喜歡“不得好死”。有驚嚇之後精盡而亡的,如咸豐帝,也有被人砍掉頭顱或者過勞死的,如雍正,也有被雷劈死的,如嘉靖帝。貌似只有康熙和溥儀可以明確是壽終正寢,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迷案”性質。

按照清廷的譜系,康熙生雍正,雍正生乾隆,乾隆生嘉靖,嘉靖生道光,道光生老醇王奕譞,奕譞生小醇王載灃,載灃生末代皇帝溥儀。算起來,溥儀應該明確是康熙的第7世孫。雖然從宣宗道光帝開始成為旁系醇王府,可是通過過繼給同治帝穆宗,重新又回到了清朝嫡系子孫中。

有個趣事是,慈禧以為給親兒子同治找了一個乾兒子溥儀,自己就成了新皇帝宣統的名正言順的“奶奶”,卻沒想到年僅25歲的載灃,居然給皇帝兒子取了一個年號“宣統”,意思是宣宗道光帝法統,直接從慈禧的公公道光帝那裡得到合法性。慈禧這個老狐狸,一輩子玩鷹,臨死被鷹啄瞎了眼。

說回康熙和溥儀到底有沒有血緣,種種證據表明,有血緣!但是有幾個疑點不得不察。

從康熙傳到雍正這,就出問題了。

問題主要不是雍正是不是康熙的孩子,而是雍正的生母到底是誰?歷史明確記載雍正生母為烏雅氏,可是烏雅氏在雍正當上皇帝之後表現十分憤怒,甚至摔掉了太后印璽!這完全不像是親生母親對孝順兒子的態度,反而像是忠貞良臣對待亂臣賊子的態度。王政君對待王莽是這樣,曹節對待曹丕也是這樣。其中蹊蹺,實在令人費解。

雍正傳乾隆,出的問題更大更致命!

按照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以及各種衍生文藝作品的說法,乾隆本姓陳,出自海寧陳家。雍正為了在康熙那裡爭寵,搶了海寧陳家的孩子,最終利用這個孩子獲得皇位繼承權。當然這個說法太兒戲,雍正的孩子那麼多,實在沒必要專門傳位給這個血統有問題的孩子。

乾隆傳嘉靖,沒有出問題,卻出了幾個私生子。

野史記載,乾隆和大舅哥傅恆關係太鐵,居然達到了換妻的狀態。傅恆雖然沒有染指親妹妹,卻和乾隆其他幾個妃子有染,乾隆則直接爬上了傅恆妻子的床,有了福康安這個私生子。

嘉靖傳道光,道光傳咸豐基本都沒有什麼問題。

以陰謀論的角度,或者以武俠小說的“只要有可能,就必然發生”的原則,乾隆大概率不是康熙的親孫子。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清朝出自東北少數民族,民風開放,對男女之事看得開,這是實情。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是林丹汗死後留下的寡婦,順治帝的生母和洪承疇有一腿,還曾嫁給了多爾袞。清宮裡面的懊糟事,沒個幾十萬字真的說不完。所以,以上血統偏移的問題,也許真的存在。

可是,滿洲貴族卻是比漢人更像漢人的一群人,他們堅守儒家道統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所以,一個皇子一旦有血統上的疑點,一定會被取消繼承權。同時清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採用嫡長子繼承製,隨意選擇皇儲的王朝,別說讓別人家孩子當皇帝,就算母親是漢族人都不行!

所以,溥儀99%的可能是康熙後人,當然,如果你覺得掉下懸崖的大俠肯定死不了,或者只要有性接觸一定會懷孕,那就另當別論了。


歷史知事


溥儀之所以能成為皇帝,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力。實際上,溥儀到底有多大能力,後來的歷史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溥儀之所以能成為皇帝,最主要就是因為血緣。因為光緒帝是他的親大爺、同治帝是他的堂大爺,他的血緣離同治、光緒這對叔伯兄弟皇帝最近。



那麼,溥儀和康熙帝有血緣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沒有血緣關係,無論如何皇位也是落不到他頭上的。雖然溥儀是典型的小宗入嗣大宗,其本身並不是真正的皇子。但是,他的祖父醇賢親王奕譞卻是如假包換的皇子,奕譞是道光帝庶出第七子。



接下來我們就來理一理世系。康熙帝→庶四子雍正帝→庶四子乾隆帝→庶十五子嘉慶帝→嫡長子道光帝→庶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庶五子攝政王載灃→溥儀。這是一套完整的血緣鏈,中間沒有任何斷層和疑問。因此,溥儀是康熙帝的七世孫沒有任何疑問,他倆是有血緣關係的。



事實上,溥儀繼承皇位時的身份並不是奕譞的孫子、載灃的兒子,而且同治帝的兒子。為什麼呢?因為皇位除非不得已,是不會由小宗直接繼承的。可是,大宗已經絕嗣了,怎麼辦?過繼!將小宗後裔過繼大宗為嗣,名義上皇位仍然是屬於大宗之後。因此,溥儀即位時已經過繼給堂大爺同治帝為嗣子了,名義上他的老爹不再是載灃,而是同治帝,溥儀繼承的是過繼老爹同治帝的皇位。實際上,光緒帝也是類似情況,他是過繼給四大爺咸豐帝為嗣子,從而繼承皇位的。名義上,親爹奕譞只能被光緒帝稱為七叔。奕譞去世後的名分是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什麼意思?皇帝原本的父親醇賢親王,看清楚,是原本的父親,並不是現在的父親,現在的父親依舊是咸豐帝。攝政王載灃亦然,他名義上的身份只是溥儀的堂叔。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要說了,光緒帝不是溥儀的親大爺嗎?為什麼載灃名義上只是溥儀的堂叔?首先,光緒帝已經過繼給他四大爺咸豐帝為嗣子了,名義上他不再是載灃的親兄弟,而且叔伯兄弟。其次,溥儀是過繼給堂大爺同治帝為嗣子的,只是因為光緒帝也絕嗣了,所以採取了兼祧的做法,兼祧光緒帝。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載灃名義上只能是溥儀的堂叔。



此外,這裡面還涉及到兼祧婚制的問題。兄弟之中有一房或多房絕嗣,有子的一房,其兒子可以兼祧另一房或多房,名義上這個兒子也是絕嗣的大爺或叔叔的兒子。在民間,這個兒子是可以娶平妻的,平妻所生之一分屬不同房頭,算是不同房頭的後代。換句話說,如果溥儀有兒子,兒子中起碼要有一個名義上算作光緒帝的親孫子。當然,皇帝是不可能娶平妻的,因為皇后的編制只有一個。而溥儀繼承的正統是同治帝,這等於是變相壓低了光緒帝的地位,把光緒帝置於了小宗的地位,不知道此舉是不是慈禧太后有意為之。不過,話說回來,別說是兒子,溥儀連個後代都沒有,這一切說了等於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