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泛舟
1.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每一枚郵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既有使用和欣賞價值,又有收藏和投資價值。圖一的80猴子,儘管現在行情低迷,依然還是一個傳奇。
2.“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對於我們這些集郵愛好者來說,真是深有感觸。看圖二,很多郵人都還是有互寄的習慣,這是一種心中的美好!
3.郵票選題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風光、民俗等各個方面,記錄著精彩的歷史瞬間,既有科學性又有觀賞性。這也意味著,郵票的文化藝術屬性,使其展現出頑強生命力。看圖三,港珠澳大橋通車當天,我做的新郵首日實寄封,你們說,美嗎?
郵票作為國家名片,方寸之中,題材廣泛,包羅萬象,是一個國家傳承與傳播優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郵票怎麼可能會消失呢?郵票永遠不會過時!
最後,請欣賞我手中的一些郵票,見圖四到圖9,確實太美了!
十年集郵
郵票實際上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了。起碼在我國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郵票是1840年5月1日在英國誕生的。這枚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為圖案,面值1便士,由於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通稱為“黑便士”郵票,現在是無價之寶!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從古代郵驛到近代郵政,再到中國人民郵政,現在稱為中國郵政。始終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也可以說是不斷前進。在過去,“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人們靠書信往來,傳遞消息。而昂貴的電報,只能是小小的補充。在郵政全盛的六,七十年代,郵票的發行量是以億計的,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寄信,集郵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八,九十年代以後,郵票發行量更大,每年十幾億,幾十億,後來,已經是天量了。但遺憾的是,用於寄信的“量”,卻越來越少。到今天,信件成為鳳毛麟角了!
這是科技進步,網絡發達的結果,是誰也抑制不了。郵票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光靠集郵,又有幾何?所以,郵票退出歷史的舞臺,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現在,快遞小哥已經快要取代郵政了,別說是取代郵票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需要說明的是,郵票寄信,新郵發行可能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但不等於是郵票的滅失!已存的郵票,郵品,會做為集郵的藏品長期保留下來。會有接班人“接盤”的。如果郵票不再使用了,那對已存的郵票,郵品是天大的利好!那就是“關門徒”,“封門票”,會價值大增!隨著年代久遠,與日俱增,她的價值會愈加顯現。因為“她”已經成為文物了!文物,大家都懂得,文物恆久遠,一枚郵票永流傳。
盛廣學雜家雜論
一,據筆者曾看到有網友報道,在目前的情況下仍有兩千多萬人在使用傳統的寄信方式。
1,還有大量的公文公函、銀行通知等還是通過傳統的聯繫方式——通信,從郵政渠道走的,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不寫信了,又不接觸這些方面,所以就沒有感受了;
2,還有一些邊遠的地區,網絡沒有到達的地區,仍還在使用傳統的寫信、送信的方式,郵局的工作人員還在爬山涉水的活躍在邊境或大山,為那裡的百姓送去對親人的企盼和關懷;
3,還有我們有些部隊,我們的子弟兵,有些也是規定不可以使用手機等現代化工具的,他們也仍然靠郵政在發揮公益作用,實現他們與家人的聯繫溝通。
二, 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很多人新郵不預訂了,郵票市場也萎縮了,從而使很多人們都認為 郵票要退出歷史舞臺了,但筆者以為這只是看到了一些市場上的表象,但卻忽略了還有一支龐大的集郵隊伍存在,只要他們存在郵票這一小小的方寸就不會消失,特別是已經白髮蒼蒼的老郵人,哪怕在市場上價格巳虧成了“狗",但還仍然樂此不疲。
三,只要國際郵聯還在,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國家還在發行郵票,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還在集郵;我國的集郵組織也還在,每年國際國內的各類集郵活動和郵展還在照常舉辦,那麼,郵票就永遠不會消失。
四,現在我國的集郵隊伍在縮小,集郵人員也青黃不接,郵市不景氣等都是不爭的事實,但筆者相信,郵政部門及其主管部門會思考會改進的,對國內的郵票和集郵裡存在不正之風和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應是會有改觀的,至少讓把郵票人為地分成寄信郵票和集郵郵票的荒唐作法再不會出現。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有不同意見可以討論,但請不用不雅言詞。謝謝。
不老熊二
把集郵劃為大眾娛樂項目有失準確。集郵應該是屬於收藏領域的。在收藏領域,它屬於大眾類的,特點是入門快,起點低,普及率高。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以及手機還沒普遍使用的年代,郵票的主要做用明顯,人們的信息交流,大部份要用通信的方式來進行,這就離不開郵票。一枚枚設計精美的郵票隨著信件發往四面八方,在傳送文字消息的同時,用自己的畫面傳達了文化,美術,歷史,名人,風光,動植物,時事等等眾多信息,給人以獨特的視覺享受和心理寄託,郵票除了使用功能外,逐步發展成一種世界性的大眾收藏品,集郵成為世界上最廣泛的收藏愛好。後來,集郵已不僅僅是收藏郵票,還幾乎包括了跟郵政有關的一切物品,如貼了郵票的信封(包括郵票發行的首日封,各種實寄封),明信片,郵戳等等。世界各國都有集郵協會,通過舉辦集郵展覽,進行各種集郵方面的交流,研究郵政郵票發展史,推動集郵活動的普及和健康發展。如今,隨著手機與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與途徑大大改變,寫信的人越來越少,郵票的使用量也越來越低。再加上前些年郵政總局在郵票發行上犯了錯誤,與郵商一起推動了市場化炒作,郵票題材過爛,發行量過大,真正的集郵愛好者不斷減少,夢想通過郵票炒作發財的越來越多,使郵票的使用和收藏兩大功能同時減弱。但是,由於集郵作為收藏領域一種極具廣泛性的活動是不會消亡的。首先,郵票的使用功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不會取消,就像有了打字機和電腦,鉛筆鋼筆毛筆沒有消亡,用筆寫字的習慣依然存在。舉個例子,你要給情人寫封情書,你親筆寫出來,貼上一張充滿美感的郵票寄出去,是不是比在互聯網上碼字更有意義?郵政總局正好發行了專門用於祝福和慶賀,表達愛情等等內容的個性化郵票,印刷精美,意境深遠。另外,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集郵愛好者,也是一個龐大的隊伍,雖然有人退出,但也不斷有人加入,我就認識好幾個年青人對集郵產生了興趣,向我諮詢有關集郵的知識。他們都是先從每年在集郵公司定年冊開始集郵的,就是提前預約,辦一張郵票預訂卡,最後買到的是插在印刷精美的特別郵冊裡的全年發行的郵票。以後,他們還會訂集郵雜誌,學習集郵知識,選擇自己喜歡的門類定向集郵,收藏是一種文化,集郵也是文化。退一萬步講,就算有一天郵票的使用功能退出歷史舞臺,它的收藏功能也會長期存在。歷史上失去使用功能的東西多了,如老貨幣,糧票,布票,景區的門票,舊書舊報等等,現在都有不少人在收藏。只要有一顆平常心,記住郵票是為了用和欣賞的,不是為了炒的,就不會發出如同在股市上被套一般的嘆息了。
閻氏兄弟
個人認為,網絡無論怎樣發展,郵票都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過去郵票發行和印刷是官方行為,現在雖然是企業行為,但企業也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嘴邊的肉不可能放棄。儘管郵票在流通領域使用甚少,但企業也會想方設法把郵票推向市場,手段多種多樣,變現是最終目的。曾經有過拿猴票頂職工工資之說,後來猴票狂漲,持票者巨發。
由於網絡的發達,通訊已經不是什麼難題,造成郵票的使用空間基本沒有。現在的郵票功能只能是收藏啦。
我是羽扇綸巾笑
今年適逢 國際郵展 將於 六月份在 武漢 舉辦 主要原因 世界各國集友 愛好者將 匯聚一起 各主辦機構 均以集郵 套取入場券 但太可惜乃是 碰沒有 正確引導小學生 如何 融入 集郵行列 均宜 金錢掛帥為準 失去一些 資深集郵人士 手上套票 變成廢紙 而放棄初衷 。
旭64375897
中國郵品被國際郵聯定為不良郵品:
一是設立郵政之外的集郵總公司,專為收藏印製。
二是不守規矩,不尊重市場,永遠大量發行,且不銷燬未售出的郵票。
三是一圖多版本,濫發。
四是文化市場不規範,不活躍,限制太多!
最後,集郵市場早晚要死掉!集郵總公司破產倒閉!不要臉!
神龍35513571
中國郵品早被國際郵聯定為不良郵品,一是設立郵政之外的集郵總公司,專為收藏印製。二是不守規矩,永遠發行,不銷燬未售出的郵票。三是設障礙阻撓郵票正常使用。四是一圖多版本,濫發。
我只是你的過客38579
網絡的發展,太迅猛了,以至於,20多年時間,把過去上百年的擁有大眾娛樂的郵票,擠到了一邊去。
歷史上,大眾娛樂項目第一位:運動
大眾娛樂項目第二位:旅遊
第三位:集郵
然而,集郵的排位不知道退後了幾十位,幾百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會退出歷史舞臺。
英國,是最早發明郵票的國家,也是最先提出廢除郵票的國家,郵票,還在使用。截止現在,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已經廢止。
有朝一日,郵票如果能退出歷史舞臺,集藏者,數量會減少,但一定不會走光,畢竟,郵票帶給人們太多的美好享受。
您以為呢?
植草牧童
近年來郵政部門搞經濟,把郵民搞的哭笑不得,積了幾十年郵票了,市場一直下跌,就連剛出的年冊也在打折,郵局訂購228元/本、市場160元/本,所以現在很多人退出市場,本人不玩新郵,只買90年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