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

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

-你的实力,是你行走人世的勇气-

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

文章选自\《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作者\江罗

1

二零一六年底,参加完研究生笔试,悦姐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来上班。但那时我已买好北上的机票,便婉言拒绝了她的好意。悦姐没有强留,最后对我说 :“混不下去,就回深圳。”

那是我第二次来北京,距离第一次已有三年之久。在南方深受了二十多年的冻疮之苦,一至北方便如觉天堂。室内充裕的暖气,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这份爱却显得不争气,仿佛是对南方严寒最彻底的反叛。

当时,我住在木耳家里,手头上还欠着几份稿子,打算将事情处理完后再投简历。毕竟事有先后之别,可木耳却阐述了一番轻重之分的道理,让我趁年前将工作找好。

我对工作没多大要求,在我眼里媒体也仅仅是玩玩。毕竟对一个半路出家的理工男而言,这确实是个短暂的归宿。所以在平台选择上也没有过多苛刻的要求。一言概之,能混口饭吃就好了。

我的简历并不怎么精彩,平铺直叙写着曾创造了哪些爆文,参与了哪些合集,以及签约了哪些作品。在那段时间,我接到数十个面试电话,权衡利弊后选择了离家近的那家公司。

木耳说我太草率,在他眼里工作就像是买衣服,你得精挑细选。但对我而言,这仅是一个过渡期,无论在哪家公司,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事实证明,我错得太过离谱了。毕竟当时还太年轻,工作经验少,更不知道创业公司水深几许,否则也不会有之后的那些不愉快了。

2

入职那阵子,我接到的任务是熟悉公司资料。与部门负责人交谈,也仅是面试那会儿的短暂接触。我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仿佛被抛弃在某个角落,渐渐让人遗忘。

我几度以为进了一家假公司,就问同事是否一直都那么闲。他暧昧地回复,让我先玩着,慢慢就知道了。

也就是那一刻,我真觉得木耳所言极是,不该那么草率行事。

公司内部氛围十分压抑,任务几乎都是被迫性接受,更多的时候同事们都是对着电脑刷剧、购物。看着周围那些同事,我浮现出一种混日子的想法。

据同事介绍,运营部的负责人是由市场部调过来的。换句话说,她对互联网各个平台的调性一无所知。因此,有关于运营的工作,几乎没有硬性安排,都是各自发挥。

老板每每开会都提及数据,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出那笔推广费,希望我们能不花钱办大事。可这无疑是天方夜谭。开会时,每个人总是习惯性地到处甩锅,以各种理由撇开责任。

每周的总结会上,各个部门人员几乎重复着上周的内容,枯燥无味拖拖拉拉地讲述着上周的工作任务,之后回到工位上磨蹭到午饭时间。

公司上下虽然十几号人,但被划分到数个部门。初衷是出于竞争需求,可实际上无形中划分出几个派别,营造了钩心斗角的氛围。在部门内部,负责人又喜欢拿着底下的成果当作自己炫耀的功劳,一旦遇到问题又向老板极力撇清自己的干系。

同事常提醒我要留个心眼,做好本分的工作就好了。一些老员工无法忍受上班的无聊,暗自投简历找到下家公司后就辞职走人。

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公司的弊端,却没人敢提,一边得过且过,又一边迎合着老板的脾气。混日子似乎成了每个人的默契。

3

工作快满三个月时,人力部门的小A给了我一张转正表。我将近期工作成果填完后交了上去。部门负责人找我谈话,委婉地拒绝了我的转正,解释说老板希望我在群运营方面做出一点成绩。

第一,我是一个文案运营人员,而不是群运营者,这不属于应聘时我的工作范围。第二,她本身了解到群成员的复杂性,在不愿投入运营经费的前提下,要想做群运营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场谈话不了了之,之后陆续从同事口中得知,公司经常用人一满三个月就以各种理由辞退对方。为了节省薪资,什么都能成为开除你的理由。当时以为同事故意吓我,还不信人心如此的黑暗,可后来我信了。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做视频的小男孩,他也快满三个月了。但有一天早上,他的工位上坐着一个陌生人。老板以“你不会录视频”为由叫那个小男孩离开了。

我与他吃完最后一顿午餐,各自道了声珍重。

直到那时候我才后知后觉,我也成为了部门负责人的挡刀盾,快到了被人卖的时候了。我觉得难以置信,昨天还跟我和颜悦色拉家常的领导,第二天就在背后插我一刀。

但那时的我已经参加完研究生复试,得知了录取结果。所以,是否转正于我而言也就无足轻重。有一次部门负责人问我意见,我见时机成熟,也很强硬地回复说 :“我也没打算转正,应该打算近期辞职。”

我的话也出乎她的意料,打乱了她谈话的节奏,主动权渐渐掌握在我的手中。诚然,我不赞成这种鲁莽的方式,可当别人欺负你时,你必须亮出自己的匕首。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装孙子虽然窝囊,但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可你不能做一辈子缩头乌龟,当你卧薪尝胆积攒了一定的实力后,才能拥有说不的权利。

那段经历让我明白,这世上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你的实力,才是你行走人世的底气。

4

今年的创业环境不比二零一六年,当时市场上许多荒唐的项目都融到了不少钱。如今,资本开始降温,投资人也变聪明了,不会因为你一个点子就轻易掏钱埋单。

许多公司开始走上刷数据的道路,制造一些在业内人看来不靠谱的数据,却常能吸引投资人的青睐。一些老板凭借手头的数据,以及良好的口才与人脉渐渐也找到了接盘侠。

当拥有了资本为靠山后,就有了新一轮鼓吹的底气。这就是市场,同样也是人心的博弈。

对于刚入职场的人而言,在这样的公司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除了相互甩锅或者背锅之外,什么实际的本领你都学不会。你生活的积极性也会日渐殆尽,再也找不到为自己努力的理由。

人们总是会习惯安逸,最后还是活成了行尸走肉。温水煮青蛙也是这个原理。

公司可以耗得起,但你的时间却一去不回。意识到一家公司没有前途的时候,趁着那时的清醒,尽快学会职场必备的技能,脱身跨入一个更好的平台,给自己一个化茧成蝶的逆袭机会。

或许你会担心频繁跳槽影响你的薪资。这对其他行业或许存在,但对互联网行业,却是个伪命题。如果别人拿频繁跳槽当作拒绝你的理由,可能是你的能力并不突出,更有可能的是那家公司并未弄懂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我曾在一家媒体公司待过一段时间,同事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大多都曾写过风靡一时的文章,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工作,就像棋逢对手的剑客,难免惺惺相惜。

部门的内容总监是个沉浸互联网各个平台多年的达人,有着过人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在秉承着丛林法则的同时,还兼顾着一丝人文关怀,让人在喧嚣浊世中并不感到那么冷漠。

悦姐曾对我们说 :“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实力,工作的选择权也会越大。社会不会因为频繁换工作,而贬低你所能创造的价值。”

至今,我十分感激在深圳的那份工作,让我学会了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人心的善意与温暖。而北京的这份工作,让我深深明白了人心的险恶,渐渐懂得了在这个逐利的世界,你要努力让自己强大,否则别人没理由对你温柔。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定价:39.8

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

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不要在没有前途的公司待太久

没有人永远年轻

但永远有人年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