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又生亂,那些“開支票”的去哪兒了?

齊魯晚報訊(記者趙恩霆)最近,北非國家利比亞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方式再度闖進國際視野。在此之前的8年裡,關於利比亞最大的新聞,莫過於2011年10月20日政治強人卡扎菲被擊斃以及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遇襲事件。

8年前,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面對著來自東部地區的反對派武裝的攻勢,最終,在美英法為首的多國軍事幹預下,卡扎菲政權被反對派推翻。如今,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在的黎波里遭到來自東部的軍事強人哈夫塔爾麾下“國民軍”的攻勢,這一幕,像極了8年前卡扎菲面臨的困境。但這一次,美國等西方國家卻保持了“剋制”,七國集團和歐盟僅僅通過聲明的方式反對哈夫塔爾武力“攪局”,並且,此前一直在利比亞秘密行動的一支美軍部隊還宣佈暫時撤軍。

該出手時不出手,不該出手時瞎干預,而且干預之後拍拍屁股走人,許諾的空頭支票滿天飛,這就是利比亞這面鏡子8年來一再折射出的西方國家干涉主義的真面目。

利比亞這個地處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產油國,有150多個部落,各路政治派系魚龍混雜,且各自都擁有民兵武裝。當年卡扎菲也是軟硬兼施、恩威並用,用了幾十年才穩住了利比亞。

正因利比亞內部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一旦卡扎菲倒臺,必然出現極度的權力真空,以往被卡扎菲壓制或控制的部族和派系頓時失控。8年來,利比亞非但沒有迎來西方國家誇口的“民主”和“自由”,反倒進入了“戰國時代”。

2011年3月中東北非大動盪爆發之初,卡扎菲曾在的黎波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利比亞政府的存在,可以確保其2000公里地中海海岸線的穩定,避免北非等地的難民大規模擁向歐洲,還可以避免極端組織滲透利比亞,避免威脅歐洲的安全。

如今看來,卡扎菲的預言應驗了。

8年來,戰亂不斷的利比亞成了中東北非難民擁入歐洲的主要通道,歐洲不僅被難民危機所累,社會矛盾聚積並集中爆發,甚至間接助力各國極右翼和民粹主義政治勢力崛起;同時,歐洲多地頻繁遭遇恐襲事件,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似乎只有美國“獨善其身”,但所謂獨善其身,也只是相對歐洲而言。實際上,美國同樣被利比亞刺痛。2012年9月11日,“9·11”事件11週年當天,美國駐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的領事館遇襲,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身亡。這是33年來美國駐外大使首次死於武裝襲擊,該事件對美國的震動至今餘波未平。

這些年來,利比亞的政治重建幾經周折。2014年6月,利比亞舉行新一屆議會選舉,國民議會被國民代表大會所取代,後者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此前主導國民議會的宗教勢力在選舉中失利,隨後其所屬的民兵武裝攻佔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恢復國民議會、組建“救國政府”,國民代表大會及其組建的新政府被迫東遷,利比亞出現兩個議會、兩個政府對峙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利比亞東西兩派背後還有不同的域外和大國勢力的支持。西部的民族團結政府得到聯合國承認,美歐西方國家這次也明確反對東部的哈夫塔爾攻打西部政權。

然而,哈夫塔爾本身就與西方國家有剪不斷的關聯。作為卡扎菲昔日重臣,哈夫塔爾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被卡扎菲拋棄,流亡美國,並與美國中情局之間保持曖昧的關係。8年前利比亞亂套後,哈夫塔爾返回利比亞,成為推翻卡扎菲的重要力量,並因此獲得西方國家支持。雖然這回美歐表面上都反對哈夫塔爾動武,但控制利比亞東部這些年,哈夫塔爾早已成了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的座上賓。

國內局勢“原地踏步”8年,這輪利比亞內亂既是該國內部勢力試圖重新整合國家的一次努力,也是地區乃至域外勢力試探彼此態度和底線的一次嘗試。在這一背景下,可以預見,利比亞的亂局仍將長期持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