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中國人有個世界身份,那就是“唐人”。

很久以來,海外各地習慣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事物稱之為“唐”,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姓氏為唐姓,中國衣飾為唐服,中國商船為唐船,中國貨物為唐貨,中國人在海外聚居地為唐人街,而外國人留駐在中國則稱住唐......

“唐”是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共同的世界身份。這個世界身份來自於那個遙遠且繁盛的唐朝。

01 繁盛的唐朝

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唐都長安

唐朝被稱為“盛唐”,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這個稱呼是唯一的。有一個經濟指標足以說明它的盛況:唐朝GDP佔全球的58%。雖說這個指標還沒有達到最高點,峰值出現在宋朝,達到60%,但綜合政治經濟的影響力,當時的唐朝是名符其實的世界中心,而且奠定了隨後一千多年中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公元7世紀的唐都長安,人口多達100多萬,羅馬的人口不足5萬。比較同時期世界上比較像樣的首都,巴格達是當時氣勢如虹的阿拉伯帝國的中心,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是連接東西方的樞紐。長安城的面積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巴格達的6.2倍,羅馬城的7倍,這三個都城加起來,不管是面積還是人口,都不及長安的一半。

長安城規模宏偉,佈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城內有條朱雀大街,縱貫南北,寬155米,街道兩邊安置了下水道,下水道邊上種了榆樹和槐樹,邊上還有一米多寬左右的人行道。而今天的北京長安街最寬處也不過120米。朱雀大街是一條標準的中軸線,把長安城分成了東西對稱的兩部分,東、西兩部各有一個商業區,稱為東市和西市。兩市商賈雲集,尤其是西市集中了大量的國外來的客商,熱鬧非凡。

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繁華的長安西市

當時兩市的商戶到底有多少已經無法考證。在長安研習佛法的日本和尚圓仁,住在不太繁華的東市。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東市的一場火災:"夜三更,東市失火。燒東市曹門以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餘家。官私財物、金銀絹藥,總燒盡。"時間是唐會昌三年(843年)6月7日夜。

這段41個字的日記成了重要的史學資料,大火燒掉了東市曹門外二十四行的四千多家店鋪。據統計東市當時有二百二十行,是二十四行的近十倍,簡單推算一下,東市的商鋪應該有上萬家不止吧,由此可見長安商業的繁榮程度。

02 世界的唐朝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出自王維的詩,描寫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者、臣子向唐皇朝拜的盛況,彼時唐朝是世界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與唐朝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300個。

唐都長安更是國際化的大都會。鼎盛時期常住人口185萬,流動人口51萬,在長安的留學生達3萬多,其中日本留學生就先後來過1萬多。當時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遣唐使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所以日本政府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在遣唐使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以便更好地學習,這就是“留學生”一詞的來源。

留學生們受到唐朝政府的禮遇,他們也能參加科舉考試,考上了就能做官。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十九歲時“留學”中國,從國子監太學畢業後考上了進士,一路升官晉爵,在唐為官幾十載,直到73歲在長安去世。有一位叫阿羅喊的波斯人,作為唐朝的駐外大使,被派遣到拜占庭帝國上任。據記載,曾在唐朝做官的外國人有3000多人。

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阿倍仲麻呂明州望月

長安人的生活方式是世界性的。城內飯店酒肆眾多,最吸引人的是胡姬酒肆,裡面的服務小姐都是中亞和西亞過來的美豔的姑娘。酒肆的四周,到處可以看到拜占庭風格的建築、羅馬的藝術、印度的雜技,很多店鋪裝飾著希臘的忍冬花圖案。

更加讓人耳目一新的是波斯的服裝風靡了長安。不僅衣料很薄,有著美麗的圖案,而且緊身低胸、變化多。眾所周知,唐朝女性服裝開放,理應是受此影響。下圖的這些劇照我始終覺得應該是一種藝術誇張,而非史實的再現,實在無法相信那個遙遠的朝代會如此的開放。

遙望唐朝之一: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開放的唐服

唐朝以開放的胸懷包容和接納四海來賓,吸收了各種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生機勃發、澤被後世的唐文化。同時,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傳播至世界各地,對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唐文化的身影。無與倫比的開放與包容,成就了唐朝的繁盛,使它成為了世界的唐朝。

就這樣我們浩浩蕩蕩人數眾多的中國人,也被這個遙遠的朝代命名為“唐人”,成為中國人的世界身份。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