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山水南港

南港鎮位於上高縣南部,與分宜縣洞村、高嵐鄉接壤,交通便利,省級上分公路貫穿全鏡,袁南連接線與上分公路在南港鎮交匯。全鎮總面積117.3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一個直屬村,116個村民小組,132個自然村,擁有人口16888人。

南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有海拔1004米的蒙山,為"上高屋脊";有全縣最大的水域面積達3000多畝的南港水庫;有彩煉史達132年的宋、元兩朝蒙山古銀礦採冶遺址;有建於唐朝的知名寺院"聖濟寺"遺址;有建於元朝享譽江南的"正德書院"遺址;有建於明朝的"三朝待御"和"曹氏宗祠";有建於清朝的"文峰塔"、"金鎖橋"等等,伴隨著這些名勝古蹟和秀山秀水的美麗傳說,形成了南港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前進文峰塔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文峰塔 — 坐落於南港前進村,建於清末,塔高14米,是一座三級六邊單簷,三砂白磚混合結構的風水塔,塔體保存完好,是當地族人望子女成龍成鳳的象徵。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梅沙廊橋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梅沙廊橋 — 始建於明朝末年,是一座三孔石拱橋。此橋廊長39米,高3.8米,支柱柵欄相圍,兩邊有條凳,供行人休息。該橋是宜春市珍惜廊橋,為市級保護文物。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三朝侍郎牌坊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三朝侍御牌坊 — 座落於員山村,是為紀念明朝巡按御史曹汝蘭而立,始建於上高縣署前,清道光年間重建於曹汝蘭家鄉員山村,該牌坊為樓門樣式,斗拱結構,彩繪朱漆。上有“恩榮”豎匾,下懸“三朝侍御”橫匾,古樸典雅,是宜春少有的牌坊,屬市級保護文物。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水庫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水庫 — 上高縣最大的水庫,於1959年人工修建而成,當時從水庫內遷移了許多村莊才建成了一個今天這樣的水田澤園。南港水庫集雨面積24平方公里,有效庫容18590立方米,庫內有島,縱橫4公里,是旅遊開發的佳地。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鎮蒙山古銀礦遺址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鎮蒙山古銀礦遺址 — 自大宋慶元6年(公元1200年)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規模巨大,歷史悠久,遺蹟豐富,有重大的史料價值,人文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南港蒙山古銀礦遺址規模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太子祠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太子祠(圖片為近年重建太子祠)— 位於前進村,祠周圍古柏參天,有六、七百年曆史,“太子祠”與蒙山古銀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祠中曾有“金面太子”塑像,與蒙山民間傳說太子用“金子頭”葬之吻合。前進村先民因感受太子恩德,立祠紀念。據說每年春節,前進村從“太子祠”中抬出“金面太子”環村巡遊5公里,然後置於“眾廳”供奉,由村民鳴鼓至元宵之夜。

關於太子的傳說

“太子與桑女”的故事。這一故事有兩種傳說。其一:傳說元朝某代皇太子與皇后不和,被貶到蒙山銀礦提舉司。他看破紅塵,不願過宮廷勾心鬥角的生活。皇太子與蒙山腳下的桑梓園村民女“桑女”相戀成婚。皇后生辰慶典之時,不回皇宮賀壽。皇上下了三道聖旨催行:“皇太子身不回頭回”。皇太子被逼頭撞蒙山多寶鋒峭壁而亡。差官割其頭回皇宮覆命。太子厚葬之時,蒙山銀礦提舉司曾用金子做了一個“太子頭”,安置其屍。恐被盜墓,便用一百付棺材出門葬之。其二:傳說皇太子被皇后陷害,貶於蒙山銀礦督煉白銀。後與蒙山桑梓園村民女“桑女”相戀成婚。此舉有違祖制。皇后藉此又在皇帝廟前撥弄是非。皇帝幾道聖旨要皇太子回宮,要求太子解除與民女“桑女”的婚姻。皇太子不幹,則要求封“桑女”為“太子妃”,皇帝大怒,又下聖旨:“太子人不見人頭見”。皇太子因此非常苦惱。這時,欽差又接到密旨:要伺機將“桑女”秘密處死,欽差見旨左右為難。浴室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桑女”綁架藏於密處。“桑女”失蹤後,皇太子失魂落魄。欽差逼“桑女”寫信給太子,說“桑女”自己已死殉情。皇太子信以為真,痛不欲生,頭撞蒙山多寶鋒峭壁而亡。皇太子死後,“桑女”弄清真相後,也在多寶鋒撞壁而死。欽差於是偷割太子頭顱回皇宮覆命。蒙山銀礦提舉司只好墉金子做了一個“太子頭”,把太子和“桑女”同葬於蒙山。於是多寶鋒從此更名叫做太子壁。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聖濟寺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聖濟寺 — 始建於唐初,唐五祖惠能和尚的高徒道明禪師開山,曾建有佛殿、藏經殿、前資堂等建築數十棟,佔地1.5萬平米,終年香火鼎盛,元至正年間(1314-1368)毀於戰火,明洪武九年(1376)年重建,後又毀於戰火,清順治年間,思懶融和尚愛蒙山巖壑之勝,留居於此。與“聖濟寺”僧侶懸路修學。捐款重建佛殿、禪堂、開講說法,參禪者每年數百人。後歷經康、雍、乾三朝,棟宇幾傾,垣墉半圯,不堪棲息。嘉慶十五年(1810),募資重修寺宇。清朝乾隆皇帝巡遊江南,遊覽了“蒙山古銀礦遺址”和“聖濟寺”後,曾在“聖濟寺”內親筆書寫了一副對聯,其聯是:“佛自南域來如大冶烘爐是鐵皆堪鑄;僧往東蒙趨似孤雁野雁何天不可飛”。清朝嘉慶皇帝參觀“聖濟寺”後,欽賜了“唐朝佛國”墨寶。近日,“聖濟寺”仍保存石額“唐朝佛國”、石碑、石塔、石鼓,“聖濟寺”依託蒙山古銀礦的開採,人氣倍增,佛傳盛行。雖幾經兵火焚燬,但經久不衰。“聖濟寺”是江南佛教“五宗七派”的發源地,而“聖濟寺”又是佛教重要流派,早佛教領域享有很高的地位。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白雲峰漂流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白雲峰 — 上高的最高峰,海拔1040米,被譽為“上高屋脊”,白雲峰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凳上白雲峰,可以看到上高、新餘、分宜、高安、宜豐五個縣市,所以有“一山看五縣”之說,白雲峰還是高峰花園,每到春天,百花齊放,落英繽紛,蔚為壯觀。是驢友們爬山觀光的好去處。

● ● ●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南港經濟

上高縣南港鎮,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我美麗的家鄉!

近年來,南港鎮黨委、政府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投入增加、後勁增強"的工作目標,按照"引資 興工、激活民營、壯大龍頭、揚優成勢"的總體要求,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加快發展。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做優做強傳統特色種植業。建立了1.5萬畝全國面積最大的鄉鎮"贛苧三號"優質苧麻產業生產基地,年產原麻達2500多噸,建立了1.3萬畝全市面積最大的優質"三辣"種植基地,年產"三辣"10000多噸,全鎮建立了麻紡、"三辣"食品加工等農字號"龍頭企業",包銷農民所種的苧麻、"三辣"等農產品,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大力招商引資,搞活私營經濟,鎮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按照“經濟重點抓工業,工業重點抓投入,投入重點抓引資”的主攻工業的思想,把發展工業、培植稅源放在各項經濟工作的首位,通過多種途徑招商引資,發展私營企業。依託豐富的石礦資源,全力吸引客商老闆來投資辦廠,在成功引進了上高蒙特英礦纖有限公司落戶於南港的基礎上,該鎮在2006年度又成功地引進了江西省蕾迪斯服裝有限公司落戶於上高縣科技工業園。個體戶也得到大發展,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228戶,解決了農村3000多剩餘勞力就業。三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村鎮面貌,創立文化特色。全鎮始終堅持"
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村鎮基礎建設步伐加快,2006年全鎮新建房屋11840平方米,100%的村委會通了水泥公路,80%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有線電視和自來水。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教育工作歷年均列全縣前五名,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科技全面普及推廣,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南港農民藏書票享譽海內外。近年來,南港的各項工作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98、1999、2000年南港鎮分別獲得了全縣"兩個文明"建設綜合先進第一名、第三名、第一名;1999年、2001年兩次獲得了全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998-2000年獲得了全市"十佳"鄉鎮黨委稱號和全市"三個代表"學教先進單位稱號。農民攝影作品和藏書票作品多次獲得了全國銅牌獎和江西省金牌獎。南港已成為"中國農民藏書票藝術之鄉"和中國"苧麻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