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次文化的5大法則

年輕新一代消費力強勁,不容忽視。然而品牌應如何贏得年輕客群的認同?為品牌注入"次文化"是其中一個不二法門。

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以"注入新力量 吸引年輕顧客"為主題,邀得亞太策略研究所研究總監李卓駿博士通過香港及海外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解構當代流行的"次文化",並提出開拓年輕客群的五大次文化建立法則。

五大法則捕捉青年商機

要吸引年輕顧客,首先要定義何謂年輕。按李卓駿的說法,現今的"年輕"世代成長於數碼年代,少收看電視,愛看數碼視頻,並活躍於不同的社交平臺,遠離主流文化,追捧"次文化",商品對於他們來說,並非單純一件產品,而是品牌投射的文化或身分。

他提到,在"前數碼"年代,企業推出商品後,只要投放資源賣廣告,特別是電視廣告,就能有不俗的銷量。然而,踏進手機不離身的年代,年輕一代已絕少收看主流電視。企業可以通過以下五大法則構建"次文化",吸引年輕顧客注意。

1. 找出品牌的主流文化框架

2. 找出主流文化的弱點,捕捉商機

3. 找出失落主流文化者

4. 提出理念,引起失落主流文化者的共鳴

5. 持續創意,延續次文化的理念

李卓駿表示"次文化"的出現,能讓舊品牌找出新商機,只要獲得年輕一代認同,就能靠現今流行的"贊"和"分享"文化,以較低成本於社交媒體廣泛流傳,繼而成功冒起。

建立次文化的5大法則

現今的"年輕"世代成長於數碼年代,活躍於不同的社交平臺,品牌宜加強網上推廣工作,力爭年輕一代認同。

反傳統才是王道

李卓駿提到國際運動品牌代言人,在次文化的衝擊下,不再是一線星級選手,"一般都是明星運動員,冠軍級人馬,因為主流文化就是與贏家掛勾。"李卓駿舉例指出,1996年創立的 Under Armour,自2014年起已躍升為全美三大運動品牌,而品牌代言人並非星級運動員,而是超模Gisele Bündchen。

李卓駿形容,那是"突破常規之舉,並挑戰女性化(femininity)的框框,這反而引起討論,令人印象難忘。"當時的電視廣告,只見Gisele不發一言在打沙包,畫面四周則彈出網上留言,從一面倒負評到扭轉為讚許。他說:"贏家只得一個,但輸家比比皆是,因此容易取得共鳴;而品牌口號正是‘I Will What I Want’(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建立次文化的5大法則

亞太策略研究所研究總監李卓駿博士表示,建立次文化、突破常規的品牌能引起討論,令人印象難忘,有助吸引年

挑戰主流 勇於創造

李卓駿再舉例指出,全球第五大快餐連鎖品牌的墨西哥快餐連鎖店Chipotle Mexican Grill,自1995年創立以來,不斷衝擊不健康的快餐主流文化。Chipotle強調食品成份是"真"、"美味"、不含添加劑以及不用含農藥製品,餐牌更列出營養成份及熱量,又推廣可持續發展、對地球有責任等理念,結果成功在主流的快餐業中另闢新徑,覓得新機遇。

李卓駿表示,品牌要成功建立次文化,除了創意外,更要與別不同,不跟潮流走。他以香港零售企業759阿信屋為例,指出該公司在創業初期,以價廉物美的食品和日用品作招待,其試圖打破"超市霸權"的營商路線,為品牌建立起"良心企業"的品牌形象,廣受消費者支持。

更多貿發局展覽或商貿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港貿發局,新浪微博@香港貿發局 或登錄貿發局官網http://www.hktdc.com/sc/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