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雲計算巨頭們的好日子還沒有結束。

依靠著自身的平臺優勢,巨頭們打造出各式各樣的人工智能服務,不斷積攢實力、抬高身價。各大投行數次上調亞馬遜的目標股價,CEO貝佐斯成了全球首富,而亞馬遜則長期穩坐雲計算領域的頭把交椅。

在這些巨頭們看來,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增長領域、時代的風口和寵兒,已然超越了最初的雲存儲、雲服務器等更為基礎的雲服務,將給他們帶來更為豐厚的利潤。

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

雲已具備,只等AI。

AI技術的實現離不開雲計算。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允許應用程序在無需人工編程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和改進。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一方面有無限制的計算能力,另一方面則有無限制的機器學習能力,二者強強聯手,彷彿天作之合。

雲服務商們發展人工智能,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只有在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雲平臺上,人工智能應用程序才能有效運行。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一位勤奮的學徒,那麼雲平臺上大數據就是一個龐大的練習題庫,通過深度學習的能力,人工智能在雲平臺的大題庫裡不斷操練、提升,最終生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文本轉換、圖像識別等應用程序。

最初,雲計算巨頭們推出人工智能服務,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業務錦上添花,而非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謀利手段。五年前,IBM和微軟首次推出基於雲計算的人工智能服務,如IBM的沃森醫生和微軟的搜索引擎必應(Bing),推出的初衷都是為了發展自身的業務。

不過,精明的商人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牟利的好機會。

2016年,谷歌首次推出了基於雲平臺的人工智能服務;緊接著,亞馬遜雲平臺AWS也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服務SageMaker。今年4月,AWS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各公司正迫不及待向自己尋求機器學習服務,且不乏通用電氣醫療、國泰航空等大客戶。

AWS提供的機器學習服務,看起來前景一片大好。

“我們的人工智能服務幾乎在所有情景下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到目前為止,我們對這一趨勢非常滿意,” AWS高管馬特•伍德對人工智能的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陷於爭議的AI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AWS推出的人工智能服務,看似前途無量,實則已經遇到麻煩。

AWS推出的 reko人工智能服務,就因涉嫌種族和性別歧視陷於爭議。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表報告稱,亞馬遜的人臉識別技術Rekognition無法精準地確定女性和膚色較深面部的性別,具體體現在其錯誤的將19%的女性圖像識別為男性,將31%的深膚色女性圖像識別為男性。

這對亞馬遜推廣其人工智能服務造成了很大阻礙,因為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對公眾和學者的反對置之不理。一位與AWS有業務往來、從事人工智能項目研究的人士表示,一些企業已經放棄使用reko,因為這很可能會引起公眾的強烈反對。reko技術甚至可以自動識別視頻中的名人,並打下具有攻擊性的標籤,這些問題都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不容樂觀的業績

不論出於什麼原因,reko都沒有為AWS贏得更多利潤。

據兩位reko銷售人員透露,去年AWS僅從reko的商業客戶那裡獲得了約30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

除了最近引起巨大爭議的reko,AWS其他語音相關人工智能服務的利潤也很少。據知情人士透露,AWS的Lex服務去年從商業客戶那裡獲得的銷售收入不到35萬美元,2017年從頂級客戶那裡總共獲得的銷售收入甚至不到1萬美元。我們所熟知的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 採用的正是Lex的深度學習技術。另一項將文本轉換為現實語音的人工智能服務Polly,去年也僅從商業客戶那裡獲得了約50萬美元的收入。

對AWS來說,人工智能還遠非一項前途無量的大業務。亞馬遜財報顯示,其雲服務部門AWS 2018年利潤超過51億美元,擠掉了亞馬遜北美電子商務部門,成為2018年利潤最高的部門。而據知情人士透露,AWS的一項人工智能服務SageMaker去年銷售收入僅1100萬美元,而AWS其他幾項人工智能服務的銷售收入則更少。可想而知,人工智能服務能給AWS帶來的利潤應該非常之少。

雲+AI,前途無量的新生意,為何不好做?

AWS2018年9個月利潤超51億美元(來源:亞馬遜年報)

市場遇冷,客戶不再買單

除了輿論反對,銷售收入低,失去客戶則是更大的打擊。

Netflix等一些AI技術比較成熟的AWS老客戶,正努力構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團隊,以開發適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智能應用,從而降低對亞馬遜產品的依賴度。

最近,亞馬遜也推出了流媒體服務並加碼原創內容。

給自己的流媒體業務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竟然要來瓜分流媒體的生意,Netflix顯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寄居模式很可能在未來遭到挑戰,如果長期依賴AWS,Netflix將很難保證與競爭對手長期對壘的能力。

老客戶流失,新客戶難尋。

為了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尋求將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到其應用程序、產品、服務,以及大數據分析方法中,而非依賴AWS等雲計算巨頭提供的AI服務。

AWS面臨的巨大障礙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包括他們曾經的客戶,正建立自己的內部人工智能團隊,以減少甚至消除了對第三方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Netflix就是一個典範,去年Netflix總共支付給ASW大約5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服務費,今年則只使用SageMaker進行小範圍測試。

Salesforce是另一家沒有大量使用AWS人工智能服務的公司。Salesforce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與AWS簽署了一份為期六年的人工智能服務協議,價值約15億美元,但Salesforce目前只是在測試使用SageMaker。與此同時,Salesforce已經籌建了自己的內部人工智能研究團隊。

美國社交獨角獸Pinterest同樣表示將不再使用SageMaker。

雲巨頭們的AI生意,還能走多遠?

儘管如此,AWS依然熱衷於推銷自己的AI服務。

亞馬遜加大投入,鼓勵銷售人員推銷其AI服務,並讓客戶免費測試使用;AWS也向企業免費開放試用其AI服務的機會,不過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AWS的核心人工智能產品SageMaker,在應用方面仍面臨許多障礙。由於SageMaker在技術上非常複雜,AWS一直努力讓客戶學習如何使用。大多數客戶在免費使用五六個月後就放棄了,因為 Sagemaker並不完全適合他們的需求,並且學習過程十分困難。

AWS的AI生意,看似前途無量,卻並沒有賺的盆滿缽滿,和雲平臺的總體收入相比,利潤更是少得可憐。

首先AI服務的開發難度就很大,相對於普通軟件來說,編寫人工智能軟件的難度要大得多,僱傭工程師的費用高,這也導致了AI業務的利潤空間不大。好不容易把AI服務開發出來了,客戶卻遲遲不願買單,雲巨頭們提供的AI服務,顯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很難滿足客戶們不盡相同的需求。眼見市場遇冷、需求減少,雲巨頭如AWS,則開始搶起了客戶的生意,或令本就不願依賴第三方服務的Netflix等老客戶更加心寒。

而另一邊,科技行業對人工智能潛力的普遍樂觀情緒似乎從未減弱,許多從零開始開發自己人工智能應用程序的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許多曾經依賴AWS提供AI服務的公司也開始搭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AI應用,這都會給雲巨頭們的AI生意帶來衝擊。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突破,企業自研AI程序的成本或變得越來越低,AWS們面臨的挑戰將比現在更大。靠著自身數據和資金優勢發展壯大的雲巨頭們,在AI生意的道路上,還能走多遠?(文/餘洋洋 編譯 來源/投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