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嶽幕阜山嶽鹹九“小三角”區域合作對策研究


天嶽幕阜山嶽鹹九“小三角”區域合作對策研究


核心提要:咸寧-岳陽-九江(簡稱鹹嶽九)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長沙-武漢-南昌“中三角”的核心區域,因中心城市呈品字型分 布而被稱為“小三角”。自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提出並推動後,咸寧市率先作為,在湘鄂贛三省達成的戰略合作框架基礎上,積極推動鹹嶽九三市簽署“小三角”區域合作協議,並在旅遊、交通、物流、市場、教育等領域取得了合作成果。隨著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鹹嶽九作為省際毗鄰城市組團發展的首選區域被納入國家戰略之中,這就為鹹嶽九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研究和推進鹹嶽九“小三角”合作發展,對於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建設長江流域生態屏障、推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加快長江流域一體化發展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咸寧-岳陽-九江是長江流域的重要區域和港口城市,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支撐。隨著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納入國家戰略, 三市合作前景更加廣闊。近幾年來,三市在基礎設施、旅遊發展、市場培育、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許多合作成果。咸寧市通城縣依託岳陽城陵磯新港區、三荷機場的優勢, 借港出海、藉機起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找到了一條新路。事實證明:優勢整合即可創新,區域合作大有作為。我們既能向北發展,實施武鹹一體化發展戰略,又能向東向西向南發展實施鹹嶽九“小三角”發展戰略。只有全方位謀劃咸寧發展,才能拓展城市新空間,形成新的增長極。

一、鹹嶽九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鹹嶽九作為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疊加的核心區域,處在國家東西大通道和南北大交通的交匯地帶,地理位置和經濟空間非常重要。鹹嶽九總面積 4.4 萬平方公里,人口 1300 萬。岳陽、九江在各自省處於副中心城市地位,咸寧是鄂南門戶,近年來發展速度加快,後發優勢不斷凸顯。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既是三市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更是鹹嶽九地區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肩負維護國家重大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鹹嶽九區域是國家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長江鹹嶽九段長477.55千米, 擁全國第一大、第二大淡水湖鄱陽湖和洞庭湖、湖北省第三大、第五大淡水湖斧頭湖和西涼湖,是全國重要的溼地保護區、長江珍貴魚類保護區和重要水源地。天嶽幕阜山系坐落於鹹嶽九區域,這裡有著名的廬山、九宮山,有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落實長江大保護的神聖職責,全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迫切需要三市突破狹隘的屬地觀念,打破行政區域分割,推進生態治理的全域化、系統化、規範化,從更高層次保護長江母親河。

(三)承擔推進貧困地區扶貧脫貧的重要使命。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鹹嶽九區域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三省扶貧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推動三市跨區域扶貧聯動、合力攻堅,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不僅如此,鹹嶽九三市同為革命老區,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三地群眾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推動鹹嶽九區域合作發展,讓發展成果回饋革命老區、惠及老區人民,是老區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使命。

(四)推動區域發展形成示範效應的最佳選擇。鹹嶽九三市既處於加快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又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大任務。因此,能不能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發展自己,能不能突破區域行政壁壘先行先試,迫切需要三市以區域整合的力量共同申報國家重點項目、共建合作發展區域,通過區域合作的巨大優勢和動能,促進產業提升和創新能力提升,打造區域發展命運共同體。同時,三市合作能帶動“大三角”合作,形成示範效應,對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協作發展起巨大推進作用。

二、鹹嶽九區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礎

(一)得天時:有共同的發展大勢。鹹嶽九三市是長江中游地區的關鍵腹地,處於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面臨相同的發展機遇。三市在“十三五”期間,需要擔起扶貧脫貧、民生保障、傳統產業轉型與復興等重任,有共同的發展訴求。鹹嶽九區域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優勢,共同承擔長江共抓大保護、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的重 大責任,有共同的使命擔當。

(二)佔地利:有相鄰的發展區位。鹹嶽九三市分別是武漢城市圈的南大門、長株潭城市群的北大門、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西門戶,既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港口城市,還是中部地區要素集聚與溢出的重要節點區域。三市雖分屬三省,但因其關鍵區位和重要影響力,都成為各自省份重點支持、各自省會城市重點輻射帶動的對象,容易形成“各出一盤菜、共辦一桌 席”的聯動局面。

(三)享人和:有合作的發展優勢。鹹嶽九三市之間的利益銜接和協調機制已初步建立,形成了高層領導互訪會商、職能部門溝通協商等制度。近年來,三市在旅遊、交通、商務、醫療、市場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同時,三市地緣相依、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文脈相親,都具有水鄉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與紅色文化特徵,極大提高了合作的意願。

三、鹹嶽九區域合作的困難和問題

(一)推進區域合作的內生動力不強。鹹嶽九三市都處於加快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競爭大於合作。一方面,三市都處在城市化初期,對資源要素的匯聚更加迫切,希望以自己區域為中心,使其成為各種要素的聚集區;另一方面,三市產業結構趨同,互補性不強,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激烈,而且各自轉型發展的目標和承接區域產業轉移的來源不同,缺乏產業分工的動力與內在需求。

(二)強化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不順。鹹嶽九三市分屬不同行政區劃,突破現有的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較難。一是頂層設計缺失。三市的總體定位不同,城市規劃缺乏對接,導致部分產業趨同、重複建設。二是協作機制乏力。雖然三市之間框架協議、合作協議簽了不少,但是因為缺少一個常設機構來推動,戰略合作協議落實困難。三是政策支持有限。鹹嶽九區域獲得的政策支持有限,推進合作缺乏國家及省級政策支持,增加了區域合作的難度與不確定性。

(三)促進區域合作的基礎設施不暢。 一是三市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圍繞各自省會城市而建,彼此間缺少直達通道,也沒有串聯的產業路、連接路。二是三市的間接通道居絕對主導地位,邊界區域省道及支路破損嚴重,無法形成統一的交通運輸網絡。三是三市過境交通比較成熟,但區域內部交通幹線、直達通道不足等問題嚴重,尤其是產業路、扶貧路、連接路嚴重滯後,使生產要素流動受阻。

四、推進鹹嶽九區域合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以突破區域體制機制為重點,共建多級多層合作推進平臺。建立省、市、縣 三級聯動機制,打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合作通道。一是建立省級戰略合作會商機制、市級對接合作協調機制和縣級具體合作落實機制;二是建立健全一體化的授權、問責與考核機制;三是建立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四是建立健全人才交流與互派互駐機制;五是建立聯合申報跨區域重大項目程序和立項辦法;六是率先建設邊界小鎮試驗區,賦予市級審批權。

(二)以生態文明合作試驗為主體,共築長江保護開發生態屏障。建議向國家申報設立鹹嶽九生態文明示範區,共建生態文明指標體系數據庫,共同開展生態汙染整治行動,統一打造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同時,率先在邊界地區、上下游地區開展生態共治、生態文明共建等試點與試驗;在跨界流域地區與生態連片地區,開展生態補償機制創新,構建上中下游生態環境治理聯動機制;建立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合作治理機制,加強環保項目和環保科技的協作;建立跨區域偶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如水土流失、山地災害的治理聯動。

(三)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先導,共抓區域交通網絡規劃對接。全力打通基礎 設施互聯互通最後一公里,優先在旅遊公路、斷頭公路、連接路、信息路等領域開展合作,快速推進互聯互通,為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通與區域分工協作提供支撐與服務。一是加快推進嶽鹹九鐵路和咸寧至九江、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建設,率先以支線鐵路、高速公路連接線打通直達交通;二是建立長江智慧城市試點,率先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三是推進旅遊一體化,率先打通旅遊產業路;四是加快交界地區通道建設,率先打通邊界城鎮連接路;五是打通人才流動通道,率先建立職住平衡的產城人融合機制。

(四)以邊界區域扶貧聯動為試點,共推通平修精準脫貧試驗區。通平修次區域是生態功能區、革命老區和扶貧攻堅核心區。該區域已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 規劃》。建議將此區域作為各自省級扶貧區域,共同申報並建設通平修精準脫貧合 作試驗區,全面深化基礎設施、產業佈局、商貿市場、文化旅遊和生態環保一體化發 展,為跨區域合作開闢新出路。

(五)以建設區域服務體系為目標,共享率先實現一體化的紅利。區域合作的最終目的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建議以公眾 需求為導向,率先打通旅遊、交通、市場、人才、醫療、教育、文化、社保等跨界與跨區域合作的瓶頸,本著惠民、便民、共享的原則, 推進區域服務一體化,打造無邊界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議省委省政府聯合兩省,共同申報與建設鹹嶽九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先行試驗區。

(六)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關鍵,共創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產業。為避免產業 同質化競爭與市場分割,建議建立產業與招商協調機制,形成統一的產業政策和市 場體系。旅遊業是進入門檻最低、見效最快的產業,建議在旅遊規劃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先行試點。物流業發展前景廣闊,建 議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保稅中心。生態 環境是三市最大優勢,建議在健康產業、文化產業、教育產業等領域開展合作試點。

咸寧市政府研究室、湖北科技學院

聯合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鄢文軍

成員:朱儁成 張敏 何國松 王賢柱 駱傳毅 王曉峰 劉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