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長江去為何選擇浦口突破:從“紙糊南京”到“鐵打六合”

南宋的呂祖謙,在《東萊博議》中,引用了一段魯桓公的話:“疆場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姑盡所備焉。事至而戰,又何謁焉?”那意思是:“疆場之事,要謹慎地守衛自己的地界而預防意外的事情發生。如果戰事來臨,就奮力抵抗,不用多說什麼。”

打過長江去為何選擇浦口突破:從“紙糊南京”到“鐵打六合”

清代咸豐時期,有一謠諺“紙糊南京城,鐵鑄六合縣”。當時,農民起義軍從武昌南下,蔽江東來,帆檣如林,吳頭楚尾,千里無堅城。陸建瀛總制三江,奉命出境籌防,駐紮在武穴下的老鼠峽。鋒刃未交,就偃旗宵遁,長江天險,至不能一日守。江蘇的六合縣,是一個臨江的偏僻小邑,孤懸在起義軍的包圍中。時任六合知縣的是溫紹原,與陸建瀛是同鄉。所不同的是,記載中說他激勵士卒,割衫齧指,草血書,指揮官軍屢挫義軍,守住了六合縣城,遂有“紙糊南京城,鐵鑄六合縣”之謠。作者因此感慨:“守禦之道,豈不在得人哉!”

金陵龍蟠虎踞之區,雄師霧屯,芻糧山積,士女登陴,皆誓死相守,但沒過半個月,儀鳳門就被農民軍攻破。金陵從此成為起義軍的指揮部,官軍歷十餘年不能攻拔。

打過長江去為何選擇浦口突破:從“紙糊南京”到“鐵打六合”

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也在浦口攻克。1991年出版的《六合縣誌》記載: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四軍一OO師三OO團擊潰駐守划子口的國民黨部隊,至此,六合全境解放。1949年4月22日,解放軍35軍發起的三浦戰役(江浦、浦鎮和浦口)也勝利結束。《中共南京市浦口區地方史》一書裡記述:“22日拂曉,浦鎮、浦口全境解放。”至此,南京江北岸已經全部解放,解放軍兵鋒直指長江南岸的南京城區。

打過長江去為何選擇浦口突破:從“紙糊南京”到“鐵打六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