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都關中盆地、洛陽盆地,為何不建都南陽盆地?


西漢和唐朝建都關中平原的西安,而東漢建都在洛陽盆地的洛陽,而於此地相距不遠的南陽盆地,為何卻沒有人建都呢?即使是有南陽起兵的劉秀,在奪取天下後也是將都城建到了洛陽。

提到建都就必須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水源。西安有渭水,洛陽、開封有黃河,南京有長江,北京沒有大江大河,但是必須調運或者開渠。

第二、地勢要有險可守,西安有潼關,洛陽三面環山,北京有山海關一線,南京、開封以水位屏障,但是很顯然都不可靠。

第三、有城市發展的空間,具備成為大城市的基礎,西安、洛陽都具備相當大的城市發展空間,城市可以向外擴張。

南陽盆地北邊是伏牛山,西面是秦

嶺,東面有大別山,南面還有大洪山等山脈,也是四面黃山,但是南陽四面環山並沒有連為一片,不能有效的構成關隘。從東北方南陽堅守困難,從南方只有襄陽可以作為屏障,沒有戰略迂迴的空間,屬於四戰之地。

西安只要控制潼關地區,基本可以保障關中區域,有很大的迂迴空間;洛陽四周的迂迴空間也不大,但是一旦天下有變,洛陽可以直接退入關中,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區域。所以這兩個地方可以建都。

一個城市定位國度後,城市的人口必定會增加,那麼就需要水源充足,西安有渭水,洛陽有黃河,而南陽地區只有漢江一部,淮河能提供的水源較少。漢江雖然是長江的第一大之流,但是南陽地區屬於漢江的中上游,水流量並不充分,很難滿足城市大量用水的需求。

南陽盆地四面環山,城市發展在古代不會有很大的限制,但是由於地處山區,交通會不方面,會影響對全國的掌控。南陽盆地區域雖然為古代中原的一部分,但是此地為管理交叉地帶,相應的城市建設比較落後,完全建立都城需要很大的投入,不划算。

由於水源、交通和戰略空間的原因,南陽盆地作為首都的條件還不成熟。


帝國烽火


南陽盆地居中國腹心地帶,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巴山餘脈,東南部為大別山,東南方通過隨州走廊與重鎮襄陽練成一片,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這麼好的地理位置為什麼沒有帝王在此建都

圍棋有句話叫“金角銀邊草肚皮”。歷史上中原腹地雖然富足,但也是四戰之地,飽受戰亂之苦,三國時南陽諸葛先生在此地居住,對周圍環境可謂是瞭如指掌,後來還是把戰略重心放在西川,因為這裡守不住。


劉秀起於南陽盆地,建立東漢帝國,但他建都於洛陽,並未建都於宛城(今南陽)。(上一張南陽盆地戰略圖片)

從圖上看,南陽盆地雖然群山拱衛,整個南陽盆地面積有四五萬平方公里,但山脈之間距離很大,四面透風。在現代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但在古代以步兵冷兵器進行防禦可以說防不勝防。具體來說,北方有方城通道;東南有隨棗通道;西邊有商洛通道;南邊,只要拿下襄陽,就是一馬平川。


戰略思維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話說明了當時各軍閥的戰略思想。

城牆高大厚實,城內存積糧草,形成大都市規模,如秦漢唐的西安,宋的開封洛陽,明的南京北京,在冷兵器時代,據堅城而守是第一戰略思維。所以古代想擴大地盤就要去搶奪大城市,南陽當時不具備大城市條件,劉秀自然就要去搶佔洛陽。

戰國田單守即墨五年之久,並打敗樂毅,還有朱文正守南昌,張士誠守高郵,于謙守北京等都是取得了勝利。這樣看來,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在古代是次要的。


現代南陽盆地建帝都的優越性

如果現代遷都南陽,那可是絕佳位置。整個南陽盆地地形陰陽合同,如太極圖一樣,符合風水學裡面所說的龍興之地。

南陽盆地氣候溫暖溼潤,有山有水還有點田,關鍵沒汙染。交通便利,承上啟下,進退有據,大戰略上群山環伺,地下防禦優勢明顯,真乃建都的好位置啊!


老夢Meng


劉秀也不在故鄉建都。這是風水問題。南陽是長江流域城市,洛陽是黃河流域城市,當然古代黃河流域開發的早,開發的成熟。其實南陽還是富庻之地,建都也很好。但當京都之民並不是什麼好事。不必把自己的故鄉抬高到京華之城。


巨蟒913


南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防守不住,所以說漢光武帝劉秀才會十二歲走南陽,認識鄧禹,馮異,姚期等人,率雲臺二十八將,奪取天下,建立了東漢政權。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一、南陽盆地地處傳統中原文化的邊緣地區,經常受到蠻夷的侵撓,從政治上不是中心。

二、南陽盆地從戰略地形上來說,向南或向西南防禦較為困難。


宋效田614


原因很簡單,都城要建立在自己可控的勢力範圍內。夏商周三代的中心控制範圍大體位於黃河中下游的晉豫陝三省,除山西項鍊般串起幾個小盆地外,較大的盆地也就西安和洛陽了。那時的南陽還是遙遠的蠻荒之地,當然做不了都城的。


大大魚96


開發的比較晚,人口比較稀少,經濟不發達,環境比較惡劣,地理位置比較偏僻


觀史君


南陽盆地無險可守。


風是樹上客


洛陽盆地風水好


魏春堂810


戰略性不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