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眾所周知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他的身世也是很特別。其母親是隋朝皇帝的女兒也就是前朝公主,他是真真正正的皇室後裔。在現代人看來李恪的父母都是擁有貴族血統的人,李恪坐上皇帝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為什麼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呢?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坎坷,甚至會讓你不由得生出幾分憐憫。

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翻閱李世民生平所寫的文章,裡面有許多是讚美三兒子李恪的。《新唐書》記載:“兒恪乃武術天才也,文采堪比為父,謀略得當,智勇雙全。”在一次的比劍較量中李世民還對李恪說:男子切莫優柔寡斷,你與為父比劍是為父勝之不武,你不要因為我是你父親你就禮讓我三分。”所以說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李恪最像唐太宗、最博學多才、最得民意,所以在朝廷之中名望頗高。

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由於諸位皇子之間為爭奪太子之位自相殘殺,只有李恪泰然處之。看到自己最喜歡的三兒子不為權利所動,李世民就想把李恪設立為太子,但是無奈朝堂之中長孫無忌勢力龐大,所以太子之位遭到長孫無忌一行人的反對。最終太子之位落到了李治的頭上,這對李恪來說就是當頭一棒,自己隱藏野心最後太子之位還是沒有落到自己頭上:於李治來說這是個好事,但是登上太子之位的李治就是傀儡,實權實在長孫無忌的手中。

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看到自己喜歡的兒子沒有被立為太子,便寫表達自己萬分痛心的句子:“吾兒恪在外一心為民,兒恪所在之地百姓不無叫好稱讚,處處得民意、順民情。兒恪所實施的測冊道路是的美好的、和平的美德。做事禮貌、不粗心。在內是對父母是的忠誠、對兄弟姐妹也是非常慈愛的。看到我兒沒有被選為太子,我甚是惋惜心痛,如果之後有人想要殺掉我兒我定會追究到底。”

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這段經文似表面上是在寫心疼實則實在警告長孫無忌一類人。 至於當時的唐太宗心理外人並不知道,但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兒子仍有一定的同情心。 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李世民的心痛。因為李恪具有祖先王朝的這種特殊地位,所以朝臣很難接受它。想象一下,在封建儀式至上的時代,文武朝臣怎麼跟隨李氏創始王朝的,他們的生存和死亡又怎麼會交給自己親手滅亡的王朝的後裔呢?

李恪最後沒有坐上皇位?是什麼導致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李恪慘死

至於長期統治國家的長孫無忌更是把他視為一顆釘子。如果他沒有強烈反對李恪當作太子,恐怕唐代的歷史就會再一次姓隋了。李治成名長孫無忌掌權,直至後來事情的發展變得越來越不利於李治。直至李治與武則天聯合找到頂替自己的傀儡李忠,假借別人之手殺死李恪,流放李道宗。歷史記載,永輝四年2月2日,李恪在長安被李治賜下毒酒身亡,約34歲。在這一點上,長孫無忌已經清除了壟斷政治事務的所有障礙,再後來武則天獨攬國家朝政,下令嚴懲長孫無忌及其黨羽清除異己。唐朝的宮廷可以說是一場血腥的鬥爭。只要沾染上權力,就欲罷不能很少有人可以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