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吗?

当今时代,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有无数的选择,许多的可能,太多的诱惑,可是,人如果缺乏自制力,没有自律精神的话,生存与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大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吗?

第一,自律与否,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人们为了拥有更好、更优秀的未来,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让自己争分夺秒地奋斗,极尽可能地压榨自己,管理好自我,挑战自己的各种极限,从而一点儿一点儿地远离自己原来那个不完美的自我,破茧成蝶,脱胎换骨,成长为满意的自我。

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能够自律的人,最终都能战胜自己的欲望,不做欲望的奴隶,而是做自己的主人。这种不近情理的自我约束,苦行僧般的生活,近乎于自虐的习惯,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坚持了,就一定会让自己优秀到令人难以执行的地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创作4000字,跑步一小时,坚持了近40年,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唐家三少十多年时间每天坚持创作8000字以上,终于达到人们仰望的地步;小编有个学生,普通二本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4年时间里,创立了英语爱好者协会,每天早上带领所有会员朗读英语一小时,风雨无阻,大学毕业前夕,拿到了同声传译资格证,一跃跨入了稀有人才的行列。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意识,自律精神,就可能步步受限。比如,可能无节制娱乐不休息,无节制玩手机不学习,无节制消费买买买,无节制发怒缺乏理智……这些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乃至于可能带来灾难。

大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吗?

第二,大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律吗?

既然每个人的优秀都离不开自律,那么,大学阶段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人的自律精神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跟人的坚定的意志力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这一时期,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志力,但还不够坚定执着,容易动摇,徘徊不定。人的意志力不是从天而降的,是靠人后天有意识磨炼而来的。所以,这个时期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就很有必要了。

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形成时期,远大的人生目的确立以后,对大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青年学生远大的人生目的会召唤他们努力塑造自我,塑造一个更加优秀完美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内心是涌动着强烈的自律的愿望的,学校应该在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面满足大学生的这一强烈需求。

大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吗?

第三,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

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在培养目标方面,较之过去,基本上更加呈现出综合育人的特色,一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理论都要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等综合因素,而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不妨在育人目标里,倡导教师有意识地激励学生,从自己最热衷的兴趣点、兴奋点入手,从简单的事情入手,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从而逐步提高自制力和自律精神。通过点滴进步,感受到优秀品质的魅力。

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学生活动,去磨炼学生的自制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学生活动,比如,军训,运动会,早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战胜自我的惰性,体验挑战自我的欣喜,培养勇敢、坚毅的品格,从而逐步走向严格自律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