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刚刚,浙江开学时间定了。


根据文件,我们班(二年级)开学时间是在4月26日以后,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三个星期。有家长给我发信息:“老师,心态快崩了喂,还有这么久。”


受疫情影响,开展网络教学以来,我陆续收到不少家长的微信。

有的单纯吐槽:“老师,什么时候才开学呀?在家实在吃不消了,每天的学习都得我们下班回来才开始。”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的紧急求助:“老师,能麻烦您给孩子打给电话吗?学习很不自觉,盯着一点作业也要拖老半天。”

拖拉、学习不主动,其实都是孩子的“自控力”薄弱的表现。

自控力,即自我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它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孩子们能否有效的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关系着未来能否达成各种生活和学习目标,也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融入社会。


受疫情的影响,不得已开展的一个多月网络教学期间,孩子自控力好不好家长的感受特别明显。开学有望,不代表孩子的自控力培养可以放松。

想要切实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我们要注意以下这四点。

01身教重于言传,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几米在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中说:

“大人整天抱怨时间不够用,却花很多时间看电视。大人只会管小孩,却从来不好好管管自己。”

的确,很多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毛病,却从没有想过那是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对他们来说,“父母是怎么做的”远比“父母教他们怎么做”更有影响力。

下班后就懒散地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父母,养不出放学后自觉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

在孩子面前追剧追得废寝忘食的你,养出沉迷于网络游戏,把学习抛之脑后的儿女毫不稀奇。

就如孔子所说:其身正,虽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先成为什么样子。

去年,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新闻,曾引起大家关注。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原梦园是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公寓的一名宿管阿姨,2018年12月,她和儿子一起考研,最终,儿子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原梦园拟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和很多妈妈一样,原梦园曾也是一位盯着儿子做作业的母亲。但她很快发现,即使自己总坐在旁边盯着,时不时还“河东狮吼”,甚至打过孩子,儿子的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后来她改变陪读策略,不再催促,也拿起书坐在儿子旁边一起学习。

通过刻苦钻研,她不仅考了会计师、母婴护理师、按摩师等职业技能证书,还参加成人高考,顺利考取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令人欣喜的是,儿子看着这样的妈妈,渐渐地反而能够更自觉地进行学习。

父母最高级的爱,是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你用自律把自己培养成为笔直伟岸的参天大树时,孩子这株小树苗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生长,也长成自律而优秀的模样。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做孩子的榜样


02放平心态,让孩子尝试自我管理

育儿专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

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很多人都有过小时候因为爸妈管得太多干脆彻底放弃了自我管理的经历。

比如自己正准备要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就听见妈妈在外面催“你写作业了没有?快去写!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整个人瞬间泄气,不想写了。

家长情绪发泄式的呵斥和唠叨,只会让孩子左耳进右耳出,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比如你认认真真完成家庭作业之后正打算玩一会儿,妈妈说看会儿书;看完说才拿了块饼干吃,爸爸就来通知你一会儿去练琴。你会不会内心憋屈,索性作业拖拖拉拉地完成,少做一些任务?

蒙台梭利说:没有体验过自由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是自律,一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当你以爱之名一直约束着孩子,就别怪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当发现孩子自控力缺失时,父母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排除焦虑情绪,静下心来分析原因。

陪孩子一起制定劳逸结合的学习计划,孩子主导,家长只负责提醒和建议,保证孩子按学习计划进行时,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接下来很关键的一点,家长要对他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及时肯定。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励,才有动力更好地按计划执行。

03兴趣+责任,使孩子主动自我管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避免为了陪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最好的办法。

主持人王芳有一次分享经验,说她的女儿一二年级时语文成绩不太好。她观察后,发现女儿语文学不好是因为很不喜欢背诵,特别讨厌背诵古诗词。

但是女儿很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学习,而且尤其喜欢和他人比赛。于是王芳就和家人约好,和女儿一起比赛背诵古诗词,渐渐地女儿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也就慢慢喜欢上语文。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当记者问芬兰的老师如果孩子数学学不好怎么办?老师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我们不会想是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如果他对汽车感兴趣,我们会从汽车讲起,然后激发他对数学的兴趣。”

而当一个孩子爱上一门学科,他就能从学习里、从老师同学的欣赏里获得成就感,从而更自觉地进行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除此以外,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意识在自控力锻炼上也能起到作用。

如果孩子内心深处认同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是自己的责任,他也能获得内驱力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

04狠心+耐心,陪孩子练习自我管理

当孩子开始尝试自我管理,家长可别急着放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出现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情况毫无悬念。

这种时候,如果孩子自制力本身比较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家长就要足够“狠心”。家长要心平气和但是态度严肃地指出孩子违反了之前制定的计划,监督他接受事先约定好的惩罚。

邻居家的小孩阿杰一贯是个学习自觉的孩子,读到三年级成绩都很优异。在外打工的爸爸一高兴,过年带回来一台电脑,说可以给他查查资料,但不能影响学习。

阿杰很开心,完成作假期里业以外的时间大多花在玩电脑游戏上。家长也没在意,只是和他说开学后不能天天玩游戏了,只能周末时玩一会儿,阿杰同意了。

没想到开学之后,一贯让人放心的阿杰出现了游戏上瘾的迹象,作业不及时了,每天都想着玩电脑。妈妈不同意,他就开始哭闹,嗓子都哭哑了。


浙江开学时间定啦: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好在妈妈头脑清醒,和老师沟通过后,严肃对阿杰表示:“你违反了我们之前的约定,电脑现在不能留在家里了。什么时候你能够像以前一样认真学习,什么时候我把它搬回来。”

闹了几天发现没用,阿杰就收回了那点蠢蠢欲动的小心思,慢慢恢复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来说,这只需要一点点意志力,并不算太艰难。

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对待孩子,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必须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如果孩子自制力比较差,学习能力也比较弱。那家长就要利用心理学上“登门槛效应”,利用微习惯养成,帮助孩子慢慢增强自控力。

每天读几行书、练写5分钟字,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完成的任务,孩子不会有对抗情绪。在被父母鼓励着坚持下去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控力也在慢慢增强。

同时,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的形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只要是需要孩子们去控制某样东西的游戏都可以发展孩子的自控力,比如需要全身保持不动的“一二三木头人”。

为人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优秀。

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父母不能陪孩子一世,物质奖励、紧迫盯人都只能作用一时,成功靠的是自己持续的努力。

自律,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愿天下父母,努力为孩子埋下一枚自律的种子,用心灌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轻松的自己,更出色的下一代!



我是心田立羽,希望和大家一起认识孩子,认识人间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