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公元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新贵族阶层联手新兴资本家集团发动了推翻英王詹姆斯二世的政变,由于这场政变之中并未发生流血冲突,因此被以绅士之名自诩的英国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光荣革命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次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虽然依旧是在一种贵族们与国王讨价还价的氛围中诞生的,但却奠定了国王受制议会的宪政基础。然而光荣革命本身却并不像后来人们口口盛赞的那样和谐。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实是经历了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血腥暴力后,最终完成的。

1、光荣革命只是英国革命的一个时间节点

不同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频繁的暴力事件在短期内的集中爆发,英国人在推翻查理一世后,先后经历了克伦威尔专权、查理二世复辟、詹姆斯二世复辟和光荣革命引进威廉三世等一系列事情。直到最后光荣革命时期,已经进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尾声了。人们通常会拿法国混乱暴力的大革命同英国革命最后一次实力差距巨大的政变作为对比,这本身就是不恰当的。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如若从英格兰七个主角联合向荷兰的威廉三世发出邀请书,以保护新教和自由财产等权益的名义来到英国,并和平进入英国的话,这确实可以算作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然而如若将时间和空间的视野扩大一些,我们便会发现,英国革命是在广袤的英王统治疆域下,进行的数十年斗争的结果。当时的苏格拉和英格兰的王权联合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之久,并且大不列颠旁边的爱尔兰和英国海外殖民地,尤其是北美殖民地同样属于当时大英王国的范围。

2、光荣革命后,斗争仍在继续

另外纵然光荣革命只是英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却也并非一蹴而就。威廉进入伦敦之后,一方面立马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展开了权力斗争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权利法案》通过才暂告一段落,另一方面威廉方面和新贵族还需要面临詹姆斯二世党派的反扑,这些斗争一直持续到1691年才最终宣告结束。光荣革命如若以詹姆斯党人在爱尔兰叛乱作为终结的话,美英史学家所宣扬的“和平不流血”属性便徒增笑耳。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英国由于长期形成的王权与贵族阶层共治格局,议会制度十分强大且有很强的历史底蕴。长期以来英国国王同贵族之间都有一种共生共存的默契,然而红白玫瑰战争之后,英格兰的旧贵族死伤殆尽,元气大伤。新贵族和新兴商人同国王之间的政治默契被打破之后,议会也就开始不断追求更多的统治权力。当詹姆斯二世还想倒行逆施的收拢王权后,大贵族们便决定抛弃了他。新来的威廉二世虽然在宗教层面同贵族阶层保持了一致性,但在温坎敦击败詹姆斯军队并和平进入首都伦敦后,却需要处理和詹姆斯相同的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当时的英国议会之中,曾经邀请威廉的贵族正在为王位问题争吵不休。当时托利党虽然不再支持詹姆斯,却只愿意让玛丽继承王位而让威廉作为摄政王对待。作为托利党的反对派,辉格党内部分化出两派,其中激进派主张威廉当选国王却必须接受王权被大幅度制约,而温和派则主张威廉、玛丽这对夫妻共治英国。由于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长女,所以温和派的提议最大限度的照顾了各方的诉求。英国议会居于此而通过了权利法案,光荣革命的政治层面斗争便告一段落了。

3、光荣革命实质是政变,政变引发的军事斗争同样残酷

然而革命所引发的军事冲突却依旧存在,因为詹姆斯此刻逃往的地方是天主教的法国。法国同英格兰是宿敌,曾爆发过百年战争,当宗教改革发生之后,宗教因素又注入到这对血仇的争斗之中。詹姆斯二世在法国的支持下,联络与自己颇有渊源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不断发起针对英国新王室的叛乱,愈演愈烈的战乱甚至直接威胁到威廉的统治,逼迫其不得不认真应对,再难集中精力同议会的贵族们讨价还价了。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苏格兰在1689年发起反叛并迅速发展壮大,然而纵然获得了接连惨胜,最终叛军还是在次年被基本肃清,虽然大破了光荣革命和平的假象却也无伤大局。但在爱尔兰发生的冲突中,双发大开杀戒,其血腥程度与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不逞多让,詹姆斯二世更因亲眼目睹血腥场面而丧失斗志,窜逃回了法国。

英国“光荣革命”真是和平的吗?隐藏表皮底下的血腥与冲突!


历来变革,或激进、或改良。改良者讲究循序渐进,将新兴阶层势力缓慢做大,便可逐步替代旧有势力。激进者或寻求变法革新,或寻求推陈出新,以大刀阔斧的姿态革除弊政。然而不论是循序渐进还是大刀阔斧,当旧有势力意识到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后,殊死反扑之举势必发生。改良变法尚有被反扑泯灭的事迹,革命引发流血牺牲更是在所难免,英国光荣革命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