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中,高城是什么时候认可许三多的?是钢七连解散之后吗?

新视界文青


个人认为是从他活捉袁朗之后开始的。

大家都应该记得许三多活捉了袁朗之后,士兵向高诚汇报的时候,高诚说:“越大越好,将军最好。”显得并不是太在意许三多活捉袁朗这件事。

随后高诚问出袁朗的身份,让高诚总算对演习的失败有了点儿安慰。

之后到了营地,袁朗当着全连的战士问许三多,想不想去袁朗那里,许三多只用了一句话回答:“我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

虽然在这个镜头里,高诚并没有表示什么,但是一个班的战士都对他表示了认可,这也是代表了钢七连终于真正接纳和认可了许三多。

之后的情节,虽然演习输了,但是会餐继续,然后就出现了成才要离开钢七连的一幕,让两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面对特种部队的诱惑坚定不移(当然那时候许三多不一定知道老A就是特种部队。)一个因为能转士官而离开。

再之后,钢七连解散,连队只剩高诚和许三多两人,许三多一句:“大家都知道你是司令员的儿子,全团都知道。”让高诚再次认清了自己,同时也在跟许三多的生活中让他看到了许三多真正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彻底认可了许三多。

这个电视剧放到现在再看都不会让人感到厌烦,我想就是它剧情循序渐进的深入人心吧。。。


实时电竞


许三多被当时的班长史今鼓励着忽悠着做了333个腹部绕杠,当时高城也在看,也看傻了,但是那一次并没有认可他,应该说只是重新认识了他。

自从七连改变,连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留守的时候,许三多的坚持,感动了高城。然后通过两个人住一个房间一起聊天,一起休息,一起吃饭起居锻炼。然后一起唱连歌。他才真正的体会到,不抛弃不放弃在许三多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高城开始认可许三多了吧。

到后来高城升任副营长的时候想带许三多一起走,我觉得这就是对许三多的认可的一种表现吧。





笑傲江湖是我


电视剧看了几遍,小说也看了,很赞。后来得知康导又出品了我团,平生真正意义第一次追剧,观完直呼,真神人也。有朋友拿亮剑和我团比,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也喜欢看亮剑。

言归正传,士突的七连长高诚,骄傲,阳光,热爱军队等很多优点。作为官二代,他说:人生有很多路,我就选最难的那条,那才是自己的。我等屌丝真不能理解,或者这就是类似乔峰的那种豪气。当七连改编,他沮丧迷茫看着以前瞧不上的许三多,(以前也没心思去研究三多,高诚骨子里也缺史今班长这种柔情)突然任督二脉不打自通,恍然大悟,终于突破自我,晋级地仙境界。嗯,就是这时,高诚认可了三多,其实也是自己修为境界提升的一种表现,俗称成熟了。离开七连,临行和王团长的谈话:信念这玩意,真不是说出来的等等很有哲理的话,吓王团一跳,你小子怎么了,高诚一笑,有空了,就想想,就举例了许三多,因此,高诚至此把三多列为强人。所以说,天赋真的很重要,高诚很快就自己走出低谷和迷茫时期。对部队建设有一种新的认识,这表现在对史今和六一退役的不同态度上。

有朋友说在三三三腹部绕杠那时,高诚却说,你就是把自己绕成来福枪的撞针,我也只把你当半个兵,哈哈,康导直接打脸。

大概就是这样吧。


蓬蒿君A


太喜欢《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了,所以不请自来回答一下。

我同意题主的观点,高城对许三多的认可,正是在七连解散后。



七连散了,高城苦闷,落魄,他原以为三多会落井下石,会幸灾乐祸,可事实上并没有。三多理解他,知道他此时的心情,正如当初班长离开时,他自己的撕心裂肺是一样的。借用三多的一句话“班长走了,我伤心,七连改编,你伤心”


在那段和高城独处的日子里,三多依旧坚持着连队在时的规定。准时熄灯,按时起床,出早操,吃饭前唱军歌,没有一丝懈怠,努力本分的做着一个兵应该做的一切,令高城刮目相看。

正是这份理解和这种坚持,三多获得了高城的认可。

最后,就让我用高城对许三多认可的那句话来作为结尾:他每干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拼命,直到有一天,我们再去看时,他手里抓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茫茫人海无名之辈


高成认可许三多是333个腹部绕杠之后,但他瞧不上许三多,许三多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别人,没有真正的表达过自己的要求,我喜欢许三多的执着和慎独,更喜欢成才


看看啦家里人2


理论考核是转折点,333个腹部绕杠开始,我觉得到七连解散,高成开始跟三多跑步都不是高成认可他,顶多说是接受,真正的应该是去侦查营前两个人搬到一起聊天开始,完全接受并发现三多的闪光点


半个虾条


原作者的本意没让高成认可他


喜欢走火


从333个腹部绕杠认可的


耀子


感觉333只是改观,真正认可是改编之后,两个相处的那段时间。


兔兔宝贝贝


我觉得应该是七连解散以后他俩留守的那段时间吧,因为高城和团长说许三多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慢慢的他已经成为一棵让自己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