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無名氏”?在廣州漂泊9年,一封信的背後是親情迴歸

4月8日下午,經過近20天的醫治,在白雲區江高鎮南崗村某處大橋下昏迷兩天、被好心人救助送往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李先生,身體恢復良好,就要返回河南老家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瞭解到,李先生九年前外出打工,九年來從未回過家,更沒有與家人聯繫過。3月18日,他在白雲區江高鎮某處遭遇搶劫,被砍傷暈倒,兩天後被路人發現撥打120,送往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醫院不僅為他治傷,還幫他聯繫到了家人,父母從河南千里迢迢的趕到醫院與他團聚。

臨行前,患者的母親張女士將一封書信交到骨科醫護人員手中,心中充滿感激之情……

“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這樣的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救助“無名氏”

3月20日夜晚,一輛120救護車呼嘯著駛入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急診大廳,醫護人員快速打開車門,推出一個全身多處包紮著紗布的病人。雖然包紮著厚厚的紗布,但仍然可見紗布上滲出的鮮紅血液,急診科當值醫生迅速的檢查患者的傷口並重新包紮止血。

患者傷勢嚴重,但是卻沒有家人,甚至連姓名都無法得知。時間就是生命,醫院開通綠色通道挽救患者生命,經過緊急處置後,收入骨科住院部進行治療。骨科住院部醫護人員立即進行相關體格檢查,並同時開通多條靜脈通道補液治療。

骨科當值一線醫生孫海文介紹,經過查體,發現患者右肩背部有一個約25*6cm的傷口,左大腿有一個約20*7cm的傷口,傷口均深達骨質,肌肉、血管斷裂,同時患者頭部、左手等多處有長短不一的傷口,各傷口處均有不同程度的滲血,並覆蓋有膿性分泌物。根據傷口情況給以傷口清創、包紮止血,穩定了患者傷情,保證了患者的生命體徵平穩。

背後的故事

少年離家出走

這次受傷換來親情迴歸

原來患者李先生今年27歲,是河南駐馬店人,來穗工作已經有九年多的時間了。九年前因為生活瑣事與家人發生矛盾,憤怒之下離家出走,獨自來到白雲區江高鎮,在一家物流公司從事物流派件工作。

不料,3月18日這一天李先生遭遇搶劫,被犯罪嫌疑人用刀砍傷全身多處,尤以右肩背部及左大腿傷情嚴重。行兇後,犯罪嫌疑人快速逃離了現場,由於受傷地點比較偏僻,受傷後他獨自在江高鎮南崗村某處橋墩下躺了兩天,因傷勢較嚴重,昏迷了過去。直到3月20日晚上才被經過的路人發現,並撥打120接回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急救。

診治按部就班進行,尋找患者家屬的行動也在同時開展。經過醫院和江高派出所的努力,終於聯繫到了患者遠在河南的父母。住院第三天,李先生的父母便從河南千里迢迢的趕到醫院,當他們相見的那一刻,母親看到遍體鱗傷的兒子,心疼痛哭,誤解與埋怨都被血濃於水的親情所代替了。

他是“无名氏”?在广州漂泊9年,一封信的背后是亲情回归

李先生及其家人與醫生們的合照

李先生的父母透露,李先生9年前外出打工,從未回過家,也沒有與家人聯繫過。“感謝醫院骨科的全體醫護工作人員,你們挽救了我兒子的生命,在我兒子無親無故的情況下,是你們照顧我兒子的日常生活,喂他吃飯,給他喝水,真的很感謝你們”,此時的李先生母親眼裡閃著淚花。

面對患者的感謝,骨科的馮桂貞護長平靜的說道:“其實,我們只是履行了一個醫護人員的本職工作而已啊!”

暖心的舉動

除了救治,還有多一些鼓勵

3月20日晚,患者李先生被接入醫院時,全身多處被砍傷,頭部、右肩背部、左大腿等全身多處傷口疼痛、流血。經過檢查後,急診科緊急進行了右肩背部及左大腿傷口消毒包紮,抗感染、補液、能量合劑、止痛等對症治療。針對患者左大腿和右肩背部傷勢,3月28日,再次手術,徹底的修復了斷裂的組織、閉合了開放的傷口。

住院前兩天,因為病人既無家屬又無朋友在身邊,徐勝娟等骨科主管護士們盡心照顧,幫病人擦拭身體上的血跡、汙跡,喂他吃飯、喝水。手術後,骨科張忠新主任與醫護人員溝通,除了專業治療外,還注意多給患者一些鼓勵,“讓李先生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一些對親情及美好生活的憧憬。”

經過醫護人員治療護理以及父母照料,經過近兩週時間的休養,李先生全身各處的傷口癒合良好,已經可以拄拐下地活動了。‘’

他是“无名氏”?在广州漂泊9年,一封信的背后是亲情回归

李先生母親給醫生的感謝信

走心的致謝

“兒子第二生命是你們給的!”

李先生的母親張女士為了表達對骨科醫生護士的感激之情,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到:“沒有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的細心救治,我兒子就不會有今天的康復,我們身為李先生的父母,第一次生命是我們給他的,而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給了他第二次生命,這樣的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當我兒子舉目無親、生命垂危的時候,是你們挽救了他的生命,你們不光挽救了他的生命,更挽救了一個家庭,挽回了一家人的親情,經過這次事情,我們全家卻因禍得福,兒子重新回到了我們身邊,親情得以迴歸,再次衷心的感謝你們。”張女士如是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張楊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張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