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你現在在哪呀,吃飯了沒?”

早上8點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臉上,記者伸了伸懶腰,隨手接聽了電話,是二叔的聲音。

二叔還不知道記者回上海了,怕記者在老家“亂串”,一大早就來打聽行程。

二叔的電話一下子讓記者回到現實中。昨天早上,還吃著大嬸煮的家鄉特有的粉絲雞蛋,而今天已在上海的陽光中,回憶著這個不一樣的春節,一時感慨萬分。

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家鄉味道粉絲雞蛋 攝影:傅光雲

因“防疫”返程改道

記者已經好幾年沒回老家過年了。去年單位加大發展力度,在報社領導的帶領下,記者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事業上,也沒有休年假。所以今年早早決定,這個春節要好好休養休養,特地請休一週年假,回老家祭祖。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原來的打算通通作廢。許多要見的人,許多要做的事,都隨之而變。

在老家呆了幾天之後,當地政府不斷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力度。記者在觀察和了解之後決定,不給家鄉人民添亂,提前撤退,去南昌父母處接上孩子,準備回滬“居家隔離”。

當弟弟知道記者的行程後,在電話中再三叮囑,他開車去接站,不要去坐出租車,並要求記者買酒精和手套,準備在下火車後對記者進行全身消毒……

甚至爸媽都在電話中說,是不是考慮把記者扔在另一個地方隔離起來。

顯然,他們都把記者當作了“危險分子”對待。

面對家人的“嚴防死守”,記者“一氣之下”作了個果斷的決定——直接回滬自我隔離。

記者立即把此前的車票退了,重新買了1月31日早上從信豐到贛州,下午從贛州到上海的車票。

不過,記者發現,退票仍要收手續費,並不是免費。

再見,親人,再見,家鄉

無巧不成書。

記者的妹夫小蔡本來過完年要先去廣東報到,然後再去福建上班。由於疫情形勢的變化,他的原計劃也不得不改變,單位要求他直接回福建上班。

巧合的是,他也是在1月31日出發。由於順路,記者便退了信豐至贛州的票,由妹夫送至贛州西站。

妹妹怕記者餓著,更怕記者與他人接觸,在一個包裡塞滿了雞蛋、油離磚(自做的地方特產,主要成份為米粉)、三角(類似炸的水餃)、水果、紙巾,還有兩桶方便麵。

大嬸則做了家鄉人最喜愛的粉絲加雞蛋給記者送行,還非給記者包了一個紅包,說這樣會“發大財,一切順意”。

帶著家人的好意,記者開始了返程。

量體溫是常規操作

在和妹夫小蔡一路的吹牛聲中,車子駛離了小縣城。

記者發現,信豐發展特別快,幾年時間裡,到處都高樓林立,開發區的建設也日新月異。

看到家鄉的蓬勃發展,記者不由想著,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可能會暫時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但到處這樣的發展勢頭,中國向前的步伐,除了我們自己,誰能擋得住?

在記者遐想之時,車子已進入高速公路入口。記者發現,高速公路依然不收費,而在出口處,則有交警守護,每輛進入的車輛,必須進行人員的體溫檢測。

“趕緊戴上口罩,把頭伸出來,量量體溫。”“36.5度,可以了。”這是記者當天第一次被測體溫。

在贛州西出口時,量體溫的大姐善意地提醒記者,口罩要帶好。

接下來,記者發現,測體溫是當前旅程所要面臨的最常規的操作。

在與小蔡告別並進入贛州西站之後,記者面臨的第一件事還是測體溫。兩位工作人員站在進口處,拿著測體溫的儀器,認真地在記者額頭上照著,一切顯示正常之後,方才放行。

贛州西站是新建的高鐵站,是京九高鐵的一部分,年前剛剛通車,所以一切都不完善,此時也顯得冷冷清清。車票是下午5點25分出發,但記者上午10點鐘就到了車站,於是想找一家酒店休息一下,然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附近沒有酒店。

無奈之下,記者只好在附近耐心等待。在轉悠當中,記者看到,贛州到南昌西的車次還不少,應該可以先到南昌西,再到上海。經查這一車程票源充足,於是記者決定把原來的票改簽或退掉。

去了退改處,記者發現只能先退票,再買票。在交了100多元的退票費後,記者買了兩張車票,先到南昌西,再轉乘回上海。重新買票後,再回候車室,又重新溫習了一回測體溫的過程。

一路順暢,高鐵提前到達南昌西站,到了換乘的時候,記者和其他乘客,再次排起了長隊,等著新一輪的體溫檢測。

一切順利,高鐵到達上海,記者在出口處發現,上海的體溫檢測設備高級多了,出口處內外都有自動檢測體溫的儀器,不需要排隊等候。這或許就是反覆排隊後的乘客最大的幸福吧。

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上海出口處的測溫儀器 攝影:傅光雲

哥們兒,到家了嗎

雖然記者順利抵達上海,可心中一直惦記著一個萍水相逢的旅客——雷兄。

雷兄是江西萬安縣人。

在列車停靠在萬安站的時候,一個黑瘦的身影出現在記者的身旁,他就是雷兄。

雷兄身上什麼也沒帶,根本不像一個要出遠門的人。

“在家實在無聊,我就想回四川了。”雷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在春節這段時間,實在無聊,不能隨便串門,只能找幾個平時熟悉的朋友打打麻將,“憋壞了,所以想開溜了,回現在的家——四川達州”。

在聊天中,記者發現,雷兄雙手全是老繭,還有著較嚴重的凍傷。

雷兄告訴記者,他是搞室內裝修的,幾年前他在廣東東莞打工,認識了現在的老婆,所以跟著老婆一起到四川成家立業,今年是回來看父母的。

雷兄的返程著實不易。

先是從萬安坐高鐵至南昌西站換乘Z392至安康,那時如果不晚點,將是23點多,然後再等候3個多小時,換乘其他車至達州。

最讓雷兄不安的還不是旅途的遙遠,而是Z392經過湖北,特別是武漢。“這車要在武漢停留20多分鐘,換車頭,雖然不下車,也不開車窗,但心裡還是不安。”雷兄表示,雖然他覺得路過武漢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不安總是難免的。

雷兄,你安全到家了嗎?一切都還好吧?

“熬一熬,就過去了”

記者回到了上海,但也沒有感覺到“自由”。

“你在家好好待著。”

“可以去一趟超市,多囤一點食物,然後一個禮拜就別出門了。”

“我覺得你去囤點方便麵、餃子啥的在家,好好隔離幾天。”

“別瞎轉悠了,還要浪費口罩。”

到上海屁股還沒坐熱,美女同事們的千叮嚀萬囑咐就來了。

沒辦法,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記者只好乖乖聽話,去超市買了點面,去菜場買了點“經久耐用”的白菜,順便去藥店看看有沒有酒精或者口罩之類的防護用品,結果當然是......你們都猜到了。

就在剛才,小區的阿姨廣播了預約買口罩的相關事項。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大家都很無奈,許多想做的事,許多想見的人,都不能如願。然而,我們都在努力,熬一熬,疫情就過去了。到時,我們來一個春暖花開的集體旅行,好嗎?

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記者觀察|贛中返滬記:親情、友情,因疫情而變化

記者 傅光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