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最近,一個圍繞農村留守爺爺,為了滿足孫子“想要佩奇”的新年願望,而展開的短視頻,《啥是佩奇》,一夜刷屏,引發了人們關於親情,關於孝敬父母,關於過年回家等的思考和討論,引爆了人們的情緒。

《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啥是佩奇》的走紅,源於人們對親情的感動。樸實的爺爺,只因城裡的孫子一句“我想要佩奇”,便開始了艱難的“尋佩奇”之旅。查字典,通過村廣播向村民詢問,通過好友打聽......終於,從在城裡當過保姆的村民那裡,找到了“佩奇”的線索。通過村民的勾畫,年邁的爺爺開始焊接“佩奇”,經過幾天幾夜的作業,一個噴了粉紅漆的鼓風機造型“佩奇”橫空出世,這個禮物成了孫子的“寶貝”。

“佩奇”鼓風機,凝聚了爺爺對孫子的寵愛,是沒法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的禮物。其實,仔細想一想,親情,就像鼓風機,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源源不斷地向我們輸送溫暖,鼓勵我們勇敢前行。

《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一.親情,給予我們生活的溫暖

蕭伯納曾說過:“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這種甜蜜的愛,便是世世代代流傳的親情。

真情無價,親情也無價。當我們還是胎兒時,媽媽就用她的子宮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這是我們享受親情的起點。溫暖安逸是我們最早對親情的註解。

隨著我們出生,從咿呀學語,蹣跚邁步到求學,畢業,成家,立業.....哪一個階段都離不開親情的陪伴。在親情的滋養下,我們獲得了更多的養分和溫暖,才能從小樹苗,長成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災難來臨時,是親情,為我們遮起一方溫暖晴空,讓我們安然無恙。

汶川大地震,帶給我們悲傷的同時也留給我們很多溫暖的記憶。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是汶川地震中一位媽媽留給她三四個月大的寶寶的手機短信。救援人員發現這個媽媽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在一堆廢墟的間隙,她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著地支撐著身體。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裡。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小寶寶毫髮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著。手機塞在包裹著寶寶的小被子裡,保存著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

這位偉大的媽媽,在災難來臨時,用自己的生命為孩子支撐起安全的空間,也支撐起了孩子的生存機會。

親情是人類感情的自然流露,父母對孩子的愛更是一種本能。在一些危險的緊急關頭,親情能激發出一個人超越生命極限的潛能,為孩子帶去安全的守護,護佑孩子平安。

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新加坡一位剛剛蹣跚學步的年僅三歲的孩子,看見從街上買菜回來的母親走到自家的樓下,便興奮地爬到陽臺邊的水泥護欄上,高聲地嚷道:“媽媽回來嘍——媽媽回來嘍——”年輕的母親聽到孩子的呼喚,滿心愉悅地仰頭回應著。這時,卻見孩子一不小心從護欄上跌落下來,生命危在旦夕。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母親甩掉手中的菜籃和錢包,如同離弦的箭一般向孩子衝過去。此時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接住孩子。偉大的母親真的做到了,她抱住了孩子,一個踉蹌後便穩穩地站住了。隨後,她喜極而泣。

事後,這個故事流傳了開來。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聞訊後策劃了一個節目,在原來的陽臺邊丟下與得救的孩子一樣重量的物體,讓她再次從先前的起跑點衝過去接。可是,儘管她竭盡全力衝了過去,卻未能接住重物。如此反覆多次,這位年輕的母親卻再也沒有成功。後來,電視臺又請來了國內的短跑冠軍,從年輕母親的起跑點衝刺去接陽臺上落下的與孩子同樣重的物體,仍然還是失敗了,無一成功。

年輕媽媽在救孩子的危急關頭,親情的本能激發了她體內蘊藏著的巨大潛能,使她的奔跑速度超越了短跑冠軍。這就是親情的力量,這就是母愛的速度。

或許這些危險的瞬間只是個例,我們感受到的親情更多的是平凡的溫暖:天氣轉涼時,爸爸媽媽打來電話,叮囑我們記得添衣服,是溫暖;下雨天,只有一把傘的爸爸,把傘傾斜到孩子頭頂,自己卻被淋透,是溫暖;回到家裡,爸爸媽媽已經做好了我們愛吃的飯菜,這也是溫暖......

正是這些平凡生活中的親情,一次次溫暖著我們,支撐著我們在疲憊的生活中堅守著英雄夢想。感謝親情,給予我們生活的溫暖,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溫度和意義。

《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二. 親情,給予我們前進的勇氣


人生征途漫漫,有時走得並不瀟灑浪漫。在我們的旅途中,總會有無助的低谷出現。“在最無助的人生路上,親情是最持久的動力,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和依靠。”

我們很多人知道“中國橙王”褚時健,卻很少人知道禇時健種橙子的初衷。74歲高齡的褚時健,開始種橙子,僅僅是因為掙錢養活外孫女,因為他的女兒在監獄中自殺。

為了撫養外孫女,74歲高齡的褚時健從零開始種橙子,此時,他的老伴兒馬靜芬也已經69歲了。因為親情,2位年齡加起來快150歲的老人,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經歷了各種無法言說的艱辛,終於培育出了暢銷的“冰糖禇橙”,創造了商業的奇蹟。

奇蹟誕生的背後,是親情的力量在推動。是親情,給予了褚時健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名人的親情,是偉大的;我們普通人的親情,也同樣給予我們前行的勇氣。

在我們求學時,每當我們鬆懈厭學時,是父母的鼓勵和期盼讓我們重整信心,讓我們繼續前行;在我們工作時,當我們遇到困難,受到委屈時,是父母的開導和安慰,讓我們學會調整自己,快速投入到新的挑戰中......

父母,對子女而言,不僅僅是生養之恩,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和心靈的歸宿。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感謝親情,給予我們前進的勇氣,護佑我們一生周全。

《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三. 親情,也需要“等價交換”


親情,是我們人生中前進的鼓風機。可是,即使是硬核的鼓風機機器,它也需要維護,需要保養。你勤擦拭,常保養,就會延長鼓風機的壽命,換來源源不斷的能量。

親情,作為一種有血有肉有溫度的情感,更需要我們的用心呵護。也許我們已經習慣了享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可我們也不能忘了,父母也期待我們“愛的反饋”,也渴望我們能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去關心關心他們。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愛父母的多還是父母愛孩子的多?”

有一個網友的回答說出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心聲:“在我看來,父母愛孩子的多一些,因為從得知孩子的存在到孩子成家立業甚至是孩子也為人父母這漫長的時間中,父母都給予了孩子自己無私的愛,而對於我們來說,在自己為人父母之前我們好像大部分都是在接受父母的愛,我們也是愛自己的父母,但是可能只有到了為人父母的時候才能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可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肩上也有了更多的責任,所以,,,那麼無論你是什麼身份,都不要忘了去愛你的父母。”

父母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只是希望我們能在不忙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問候一下;過年過節的時候,能夠回家看看他們。盼望和子女兒孫團聚,是老人過年過節的“儀式感”;只是希望在他們身邊時,能放下你的手機,耐心聽他們嘮叨幾句......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龍應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有效期的”,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又何嘗不是一樣有期限限制嗎?“樹欲動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我們能及時行孝,不要讓父母帶著遺憾走到生命的黃昏。

《啥是佩奇》現在刷屏了,但是它的熱度會慢慢被其他的新聞所取代。但是《啥是佩奇》讓我們明白,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希望我們能記住這個“佩奇鼓風機”,它會提醒我們在享受父母對我們的愛時,我們也要用實際行動讓父母感受到我們對父母的愛。

親情,也需要“等價交換”。希望我們醒悟的速度能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啥是佩奇》刷屏:親情,是我們人生前行中的鼓風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