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厂矿生活和孩子们的世界

很多三线二代的子弟大都到了近半百的年纪,也开始回忆,读他们描述小时候的各种文章,既亲切又熟悉。其实,大山深处云马厂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父母每周工作六天,如果“苦干100天”之类的大型标语横幅打出来,那就意味着这一段时间里连续的加班加点。厂里的北方人多,大都“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模式,我们家的家务活基本落在母亲身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母亲有一双巧手,从小我和弟弟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她用缝纫机踩缝出来的。那时候谁家有好看的衣服样子,好看的毛衣花式,妈妈们都会相互取经,在相互的走动中传递着友谊。我母亲生活能力是极强的,更有创造性。记得小时候经常长途运来一车车的绿皮生香蕉,母亲会找到大幅的塑料布,用白酒,在香蕉上均匀地喷洒,密封后放到床底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20天吧,就可以吃到嘴里啦。那时候没有喷壶,我看见母亲把白酒含在嘴里,从左到右,一条条漂亮的抛物线。吃的时候开心,却不知道母亲的嘴被白酒浸辣的,吃饭都疼。

那时候厂里家家户户都烧煤,除了黝黑的煤块,还要自制蜂窝煤。这种重体力活就是父亲的事了,我很享受拎个小桶,再装个小铲子,尾随在父亲身边,在山脚挖一种黄颜色的土,那可是个技术活。土质不能不粘,也不能太黏,否则做出的蜂窝煤都不好烧。挖回来的黄土和散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用铁锹反复和匀,倒入蜂窝煤的模具定型,提起模子,一个个圆圆的成品就那样整齐地排放在院子里,等着晒干备用。父亲认真地干活,我就在旁边认真地玩,用那把小铲子,把面前煤砖拍的噼噼啪啪……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蜂窝煤,用来烤辣椒最好用

那个年代,与物质匮乏如影随形的就是文化生活的单调枯燥。于是,介绍对象,成为厂里妈妈们的一种“娱乐项目”。厂里年轻人有一定的优越感,大多不愿意和当地原居民通婚,适婚青年的终身大事,基本上在云马厂区这个小社会里解决,再不济,可以和附近的厂矿联姻。每年都有外地的大学生分到厂里,他们是最受欢迎的,条件好的,父母们都会各显神通,四处托关系,给自己的孩子牵线。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可就没戏啦。这个时候,云马厂的干部子弟,表现出近水楼台的优越性。厂里的亲戚关系层层叠叠,缠缠绕绕,那是相当的复杂,以我的智商根本理不清楚。大人们东家长李家短地议论时,我不吭气,就竖着耳朵偷听,这足以说明,打小,我就有八卦的潜质。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回家的路

生活再艰苦,精神再苦闷,都是大人们和哥哥姐姐们的事情,我们这群年龄相当的孩子,除了玩还是玩,除了高兴就是创造高兴。节日或者学校运动会,都是让我们兴奋的时候。头天晚上早早地准备好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摆在床边,对了,还有白球鞋,用白粉笔一遍遍地在鞋面上涂抹,让球鞋变得更白,穿起来那是英姿飒爽,帅呆了。

厂区孩子教育一直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小时候我给五七大队的奶牛打过草饲料;响应学校号召,捡过900多斤的废铁,成绩第一嘛,在厂里的大喇叭里被表扬了好几次呢。那时候学校课间有眼保健操,还有广播体操,上午两节课以后,同学们就在放牛坡的大操场按班级排好队,大喇叭里传出慷慨激昂的声音:“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套(不好意思,不记得第几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齐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广播体操中跳跃运动同学们最喜欢,可以群魔乱舞。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假期到了,对我来说,最廉价的快乐就是“溜达”。喜欢到处溜达,到了工农桥向左,是羊马寨的方向,暑假,骄阳似火的八月,柏油大马路晒得冒油,走在上面暄暄软软的,有的地方还黏鞋。可大路两旁黄灿灿的刺梨果密密麻麻,都已熟了,颤颤地挂在枝头上招摇着,每次溜达过去,先吃个小肚圆圆,再来个收获满满。工农桥向右,就会走到四区第一设计所,找好友小羿或胡小妹玩耍。小羿同学是我朋友中最厚道、最真诚的人,父母的宝贝老疙瘩,还有三个宠爱她的哥哥,可据她回忆,小时候,我没少欺负她(嗯,这个有待考证);胡小妹是个小屁孩,跳级到我们班的,年龄小,做事情特别认真,走路说话有板有眼,成绩出奇地好。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著名的工农桥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刺梨啊

那时候,我性格内向不合群,总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路上的时光,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那个年代的友谊,纯真而绵长。大熊,就是其逵同学,是我的发小,幼儿园时关系最铁,亲密无间。小学时候,他也喜欢一个人到处乱跑,经常在地埂田间和我不期而遇。那个年代男女同学之间不大说话了,曾经遇见他独自在田里捉泥鳅,他回忆说,当时他想把泥鳅分给我的,可我却向他翻起了白眼。现在回想,这个场景太欢乐了!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三区孩子么跑向放牛破中学的小路

顺便嘚瑟一下,上学那阵子,本人蛮招老师喜欢的,主要得益于我那张大圆脸,肉嘟嘟地挂满婴儿肥,说是代表着福气。直到上高中了,我的班主任韩老师还对妈妈说“我就爱看她那张大脸”。可我却郁闷,觉得缺乏美感。好吧,脸大、脸圆我就忍了(都不许笑),可个子总也不见长高。这下该父母着急了,父亲小声嘟囔:“不长个子长心眼也行吧”。 在珠海参加过一次集团公司的竞聘面试,9个评委考官一溜儿排坐在面前,正回答问题呢,董事长突然插话问,你身高有160CM吗?(身高是报名的条件之一),我小心翼翼地回答“这个嘛,有时侯有,有时侯没有……”心里想,有没有完全取决于鞋跟高度嘛。考官们都咧开嘴笑出了声,这事也就滑过去了。我父亲就是英明啊,没长个子的时候,真是长心眼去了。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它叫“蒙蒙”

小时候吃到嘴的任何东西都是美味。如果时间紧,来不及做菜,就吃猪油拌饭,香喷喷的大米饭刚出锅,挖上一小勺猪油,再淋上酱油拌匀,真香啊。那时候的零食也不少,除了大自然中的野果,商店里可以买到一种黑褐色的土蔗糖,记得一毛钱3颗吧,关于这个问题,肖同学坚持一毛钱9颗,林同桌纠正为一毛钱7颗,真记不住了,只记得好吃,糖里还能吃出甘蔗渣;当地苗族婶婶卖一种脆脆的薄饼,2分钱一个,大概是米汤做的,有红白两种颜色,甜甜的,入口即化。每次我都喜欢买红色的,也不知道用什么染色的。夏天的时候,云马厂五七大队生产的冰棍最受欢迎,冰棍装在一个泡沫箱子里,架在自行车上,箱子上面压着厚厚的棉垫子,推车叫卖,弟弟四岁时,偷拿妈妈10元钱买了一根冰棍,挨了一顿胖揍,由此让我记住了,那冰棍3分钱一根。前年乌镇出差,又看见了卖冰棍的自行车,那场景就是童年生活的回放,顿时两眼放光,馋得我都忘了掩饰。朋友觉得好笑,一口气给我买了5根,咬在嘴里,哪里还有童年的味道?最后都扔了!

三线生活记忆 之二----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蒙蒙啊

84年考到北京上大学后,就少有机会回到云马厂,很多同学朋友渐渐地断了联系,云马厂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